从美国首席大法官“祝儿子不幸”说起
2018-07-09袁南生北京西城
文_袁南生(北京西城)
(作者系外交学院党委原书记,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驻苏里南大使、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
2017年7月初,年轻的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应邀在儿子的学校卡迪根山中学的初中毕业典礼上致辞。不过他不是以首席大法官身份,而是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因为他16岁的儿子杰克即将从这所中学毕业。可没想到,他的致辞,居然在全球引起轰动,并且所有人都赞扬他。首席大法官的一番“我祝你不幸” (I Wish You Bad Luck)的狠话,被网民疯传追捧。这番话在中国国内传播时,却有点跑调。一些读者以为首席大法官和中国的一些爸妈一样,是谆谆教导子女要吃得苦中苦,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以便成为人上人。其实,首席大法官毫无这个意思,他在毕业典礼上表达的,其实一是怎样面对人生的无常,二是正直无私的态度和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有多么重要。相信读者在看过他的演讲后,会对如何教育孩子感悟颇深。
大法官“祝儿子不幸”
作为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从小到大一路“开挂”,可谓人生赢家。婚后选择了领养一双可爱的儿女,却为何会因为在孩子毕业之时的一句话,轰动全球?这要从罗伯茨的成长经历说起。
1955年1月27日,约翰·罗伯茨在美国出生了,父亲是一家钢厂的管理人员,母亲则是一位全职主妇,这是一个稳定、富裕的家庭。他打小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他并不满足于此。13岁时,他在奖学金申请信上这样写道:“我不满足于接受好的教育,找好的工作,因为我要接受最棒的教育,从事最好的工作!”1976年,年仅21岁的他,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历史系毕业,论文获得最优论文奖。3年后,他又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哈佛著名宪法学者劳伦斯·却伯评价他:“聪慧过人,思维缜密,认真细致,行事低调,所作所为比同期学生更像一名专业法律人。”
1979年,罗伯茨成为法官助理。1981年,他一结束助理工作,就成了人们哄抢的人才。最终,他被美国司法部纳入麾下。一年后,被调任至白宫法律顾问办公室。在白宫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他却在1986年突然离开白宫,选择成为律师。真正优秀的人做什么都能优秀,他的律师生涯也十分辉煌。只用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成了上诉业务的合伙人。他曾39次在美国最高法院出庭辩论,被誉为“律师中的律师”。2005年,他的事业登上了巅峰。
过去11年中,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从未发生过人事更替,可这一年,女性大法官奥康纳突然宣布退休。白宫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请罗伯茨出任美国第109位大法官。不久后,首席大法官又突然去世,他再次被提名,出任美国第17位首席大法官。2005年,他被提名为首席大法官时,美国各大电视台都进行了直播。他的事业发展得一片光明,可他的家庭却是遗憾的。他的家族有癫痫病史,为了不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他和妻子决定不再生育,收养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虽然孩子是领养的,但他对他们,却像对亲生般宠爱,一有空,就一定会陪伴家人。
一般来说,毕业演讲上,大家都会引导孩子们感激学校、感激老师,并激励孩子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然而,看完他的演讲内容,读者一定会感到惊讶,因为这位大法官“祝儿子不幸”;同时剑走偏锋,对台下的孩子们说:“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你们一生中最快乐、最轻松的时光,即将成为过去式……”这位大法官认为,有些事,光靠听前人介绍经验是学不会的,必须亲自经历,吃点亏才能学会,孩子需要“成功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失败教育”。因为娇花易折,只有历经风雨之后仍能傲然挺立的,才是真正的钢筋铁骨,那些糟糕的经历,也许是人生最美好的遇见!
首席大法官为什么在毕业祝词中祝儿子受苦?归纳起来,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五:一是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他敦促年轻人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Be yourself”(做自己)。做自己不是坚持愚昧和错误的认知,而是不断追求真相,不断进步和完善!二是了解自信来自何处。自信不仅来自成功的体验,更来自内心的安全和平和,深知因为有大家的合作,有朋友的帮助,自己不再害怕失败。大法官深知一个扶助弱者、保护每个人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取得成就有多么重要。而这一点也是他“祝福”台下的“天之骄子”们遭遇不公和不幸,以便切身体会没有他们幸运的人有权得到同情和帮助的真正原因。三是大法官“祝福”即将从精英中学毕业的幸运儿们遭遇挫折,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才能理解正直做人以及公正的大环境至关重要;承受孤独和背叛,才会对亲情、友情和美好的事物存有感恩之心;受人冷遇和忽视,才能体会对他人抱有同情和理解是做人的宝贵品质;偶尔体会失败,才能懂得成功并不是理所当然,才能保持对贫弱和失败者的恻隐之心;受到嘲弄,才能明白为什么要有真正的体育精神。四是人生的挫折和苦难如果仅仅让人变得怨天尤人,那么一切的磨难都变得毫无意义。把这些经历当做功课,让自己从经验和教训中受益,挫折和困难就不再是障碍,而成为有智慧之人的垫脚石。五是无论大法官说不说这些关于不幸的祝愿,终究它们都迟早会发生。
那么如何面对不幸和挫折呢?大法官在最终的祝愿中高声朗诵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诗人鲍勃·迪伦的歌词:
愿你美梦均可成真;
愿你与人为善,相互扶持;
愿你建成通往群星的天梯,稳妥沿它而上;
愿你成为正直之人;
愿你成就真实自我;
愿你永远感知真理,看向身边无尽光明;
愿你勇敢无惧,坚强可靠;
愿你永远年轻,拥有纯洁之心;
愿你双手永远忙碌,愿你脚步永远轻盈;
在变故横生之时,愿你根基牢靠;
愿你心中永远充满快乐,愿你的歌声永远嘹亮;
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为 “祝儿子不幸”点赞
笔者认为,约翰·罗伯茨大法官的毕业祝词针对的是美国私立中学的毕业生,其针对性确实比较强。美国私立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弟,都是家长掏钱送孩子上学,学费不低。而美国一般的公立中学,学生都是免费入学,还管在学校免费吃饭,公立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美国私立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有钱人的家庭,他们无疑是起点较高的幸运儿。正因为如此,大法官才特别提醒他们,不要忘记了贫穷阶层和没有那么幸运的人,应该永远抱有同情心,要做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的推动者,因为,有一天,处在弱势和不利环境的,也很有可能是你!大法官“祝儿子不幸”,其实是希望儿子通过吃苦,增长历练,以避免人生真的不幸。
约翰·罗伯茨大法官在他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由大法官“祝儿子不幸”联想到外国人的吃苦教育。人们普遍认为,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雏形期,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受些挫折,少花些钱,多动动手,逐步增强自力更生的意识,是对孩子的真爱,是给予孩子的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孩子只有感受生活的艰难不易,才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才能激发他吃苦进取的精神,对其未来善莫大焉。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虽贵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但对儿子并不富养。他儿子在一家鞋店看到一双鞋,非常喜欢,他知道找父母要不到钱,于是指着那双鞋跟店主说:我很喜欢那双鞋,但我没有钱,有什么办法能得到那双鞋?店主说,帮店里站两天柜台,那双鞋就是你的了。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 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但他对子女的零花钱却卡得很紧,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因年龄而异:七八岁时每周3角,十一二岁时每周1元,12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周发放一次。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将获得“奖励”:递增5分。同时,洛克菲勒还规定孩子们做家务可得到报酬,以补贴各自的零用。
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得1角,逮住一只耗子得5分,背菜、垛柴、拔草等又能得到若干“奖励”。在这种模式的激励下,后来当副总统的二儿子纳尔逊和兴办新工业的三儿子劳伦斯,当时还主动要求合伙承包为全家人擦鞋的“业务”:皮鞋每双5分,长筒靴1角。十来岁时,他们甚至合伙养兔子卖给医学研究所。就算儿女们外出上大学后,洛克菲勒仍然规定他们的零用钱与一般人家的孩子不相上下,如有额外用途,必须另行申请。喜欢吃喝玩乐、交女朋友的四儿子温斯格普有一次欠了账还不了,因为父亲坚决不予理睬,只得向大姐暂借救急。
后任大通国民银行总裁的小儿子戴维,读大学时也一样恪守家规。有一次放假回纽约,同行的一位同学看到他在记账:这罐饮料多少钱,那道菜多少钱,都感到十分惊奇。实际上,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独立自主的品格,因为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还有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许乱花1分钱。如此富门寒教,令人击节称好。
对中国家长的启示
首席大法官“祝儿子不幸”的毕业祝词,对美国华人华侨来说,也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笔者担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期间,通过日积月累,到后来能一眼就分辨出哪个是华人华侨子女。一般来说,上学放学,大人帮着提书包的多是华人华侨的子女;摔倒了,大人忙不迭扶起来的是华人华侨的子女;鞋带松了,大人立即蹲下帮忙系鞋带的是华人华侨的子女。非华人华侨的子女,一般都是书包自己背;摔倒了,大人在旁边鼓励小孩自己站起来;鞋带松了,小孩自己会蹲下去系好鞋带。
首席大法官“祝儿子不幸”的毕业祝词,对中国大陆城市里的中小学生来说,更有针对性。原因无他,中国大陆城市里的中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群体是在蜜糖中泡大的,富人家的小孩富养,穷人家的小孩也富养。不仅富二代没有吃过苦,“寒门富二代”的数量也在以疯狂的速度赶超真正的富二代。不少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即便父母收入并不高,却清一色在生活上有着奢侈标配。众多家庭条件并不优渥的孩子却过着顶级享乐的生活,代价是拿命抵钱的父母几乎倾尽所有,只为了娇惯孩子的虚荣心。
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为人父母者勤劳致富,可喜可贺;但孩子倘也跟着富起来,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了。再富也要苦孩子,许多家长都知道:孩子们面临的是市场竞争的时代,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是未来的普通现象,竞争会使每个人都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古训家长们都明白,可真正轮到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却又是另外一套了。据报载:南方某镇一位大款,一时高兴,把5万元人民币划入了尚读小学的儿子账户上,这一下子使孩子抖起来了:起居饮食全有保姆服侍,提书包、做值日、课外作业一律花钱雇同学代劳。结果这位原来成绩不错的孩子很快在校成了“双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这个既特别又普通的例子的确发人深省。在中国家庭里,孩子似乎是永远的消费者,只有索取和接受父母给予的习惯。这位家长如此慷慨的给予,怎能不使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好逸恶劳呢?
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金钱无时不在侵蚀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做家长的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是相当必要的。当然这种观念应该像洛克菲勒家庭对孩子那样,让他们懂得金钱是要靠劳动去获得,而且要节约,绝非像上面的大款那样“一掷万金”让孩子去挥霍。可是,中国的一些家长们是真的怕苦了孩子,却也是千真万确害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