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课中的“惑”
2018-07-08张建华
张建华
在本学期的习作指导课中,随听随想,大部分教师在审题指导方面做得比较扎实,也都在“如何让学生把习作重点。凸现出来”这方面做尝试,但这其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范文悟法大部分老师都用到了这种方法,让生通过范文来感悟习作方法,借此来突破重点,这种方法虽然一直以来被用着,但实效性却不大,原因有两个。
其一,教师对于如何利用范文悟法理解不到位,把范文悟法和品析语言相混淆,“范文引路”引的是“表达之路”“方法之路”“布局谋篇之路”……而不是“阅读分析之路”,“情感体会之路”。所以,这种状态下的“范文引路”只是一种形式,做给听课老师们看的“戏”,学生不能真正悟到和自己表达有关,对自己习作有益的“法”,这不是一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之路,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魂阵,在字、词、句的品析感悟中,让学生有一种“不识作文真面目,只缘迷在分析中”的困惑里。
其二,教师本身教学目标性较差,不知道这节课的范文到底为习作引哪一条路?对于怎样让学生从范文中悟道法,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只是随学生说到哪儿,就指到哪,指导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鉴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分析,我想应该做以下的尝试:
一、明确目标,择优选文
著名特级教师李双金,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增强三种意识,其中第一种便是目标意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审清这次习作的目标,习作的重难点,特别是要想清楚,要明确范文引的是哪条路,要突破的是哪个写作点:是想引“布局谋篇”之路,还是想引“语言润色”之路,想引“细节描写”之路,还是想引“立意新颖”之路……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老师要根据自己这节习作课的重点目标,选择最能体现这个目标的范文,而绝不是随手找来一个就用,而是要择优而选,选择与目标最贴切,与学生实际最相近,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悟出方法的习作来作为范文。
如:《童年趣事》的范文,应选立意新,“趣”字体现较好的“细节描写”为主的范文。
《学写发言稿》意在学习发言稿的格式,写法,宜选格式完整,写法明确的范文,走“布局谋篇”之路。
《我的理想》选文应突现在“语言润色”方面,让学生从语言优美方面做些借鉴。
……
当然,每一篇范文选择还是根据各学段的作文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所以,习作课之前的前置性学习也很重要。“以学定教”是我们小语课的根本出发点。
二、方法得当,提高实效
选好“范文”,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范文”,在细读范文中探索表达良方,在借鉴范文写法的基础上,实施写作,这是我们利用“范文引路”的归宿点。为了让“范文”的作用落在实处,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法要得当
在上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悟法的步骤,合理地设计问题,好多老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范文引路时,会抛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认真读范文,看看文中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说说都好在哪里?”“同学们,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看看)谈谈让你感动的原因!”这些问题,要么太空太大,要么问题的指向出现偏差,和阅读感悟混为一谈,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一头雾水,教师也是纠结不清,抱怨不已。所以,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的指向,我尝试这样的设计:
1.质疑读题目——带疑去读,让学生读例文的题目,然后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目标,自己在内心进行立意,选材、组材!
2.整体初读——整体感知文题立意,是否符合习作要求。
3.再读范文——部分细读,思考 例文中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素材?(或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三读范文——重点研读,感悟范文的“细节描写”“遣词造句”“词语润色”方面的独道之处,这时抛出的问题是针对某一写作要点的?如《童年趣事》中例文悟法,在这一环节,可以提出:“看看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用怎样的语言来突出‘趣字的呢?”(学生这时可以从例文中感悟到,或是诙谐的语言,或是滑稽的动作,或是傻傻的表情,或是幼稚的想法,或是他人的哄堂大笑等环境的反衬)这样的感悟才是有效的!
5.四读范文——感受布局谋篇的魅力,再回到整体,让学生感受例文从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这几部分有一个共同的魂,那就是文章的中心,首尾呼应,照应文题,点明中心,这样“题目——凤头——猪肚——豹尾”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这样的教学方法的设计,遵循语文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从“大门”走进去,从部分欣赏例文的写作之美,再从“大门”走出来,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不至于迷迷糊糊一大片,我们要寻的是一条指导本次习作的方法之路,而不是仅仅摘几朵“修辞花”,闻一闻比喻的清香,看看“语言、动作、神态”等几块干巴巴的“石头”而已!
(二)学法要有趣
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为有效的学法。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明确的分工,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一些零散的发现可以开放出最艳丽的花朵,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探究中,对于写作方法的感悟应该是比较全面的。教师根据学情,再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使教学有的放失,大大提高了習作指导的实效性。
要想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发现范文中的方法,需要老师热情地鼓励和真诚的表扬,这就是成就学生的内在动力!教育是一种激励,是一种点燃,就是这个道理。
上面几点,只是我对“范文引路”一点点思考和想法。“范文引路”只是作文指导中的一个中介,是学生获得习作方法的一种途径,并不是所有的指导课都用“范文引路”,只有用得好,才能发挥“范文”的“模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