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1930—1945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浅论
2018-07-08李梦
李梦
内容摘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19世纪欧洲等地的文学流派,指的是以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和揭发、批判社会黑暗为主要特点的文学创作。1930-1945年的越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分化三个阶段,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及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成为越南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越南 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原因和创作特点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欧美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自然科学及哲学发展等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首先,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是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根源。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欧等国的资本主义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巨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增强,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主要尺度。贫富差异悬殊,劳资对立尖锐,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导致工人运动的不断崛起和迅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启蒙主义者宣称的“自由”“平等”精神并不存在,开始用冷静的眼光看待社会和自身的命运。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也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种务实、客观、冷静的社会风气反映在作家身上,体现为他们开始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通过对社会客观细致的描述,展示人物心态并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阶级斗争的新形式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促使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空前繁荣。主要标志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加深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理解,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引导作家用唯物主义去观察和分析,促使作家们追求客观性和真实性,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上述历史条件及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一批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目睹冷酷的社会关系、人民贫困的生活以及堕落的思想道德,开始冷静的观察现实,客观的分析社会,深刻的揭露人生,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内幕,鞭挞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丑陋行径。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
由于各国发展历程、历史传统不同,批判现实主义在各国的发展也各具特色。但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一些共同的创作特点。
首先,批判现实主义主张客观真实的反映现实,并对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和揭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强调真实、客观的反映生活,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张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小人物为主角,如实的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通过客观图景组合成的艺术形象,展示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兴起的历史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力求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注重调查研究和冷静分析,强调揭露和批判现实,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作家们的批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恶行,敢于直视社会现象,批判腐败的制度和堕落的人物,把犀利的笔触伸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使人们真实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打破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乐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动摇旧制度的作用。就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力度是过去一切文学不可及的。
其次,批判现实主义强调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功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典型,如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中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这些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处在各自不同的具体环境和矛盾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批判现實主义作家在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时,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真实,突出环境、事件、人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他们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因此总是把人物形象同所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典型人物又是典型环境存在和变化的条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政治态度虽各不相同,但都用人道主义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罪恶和封建暴政的思想武器。他们对社会劳苦群众充满同情,用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和贵族资产阶级的恶行进行对比,要求改变底层人民的贫困处境,因此很多被损害、被侮辱的“小人物”被写进文学作品,加强了文学和下层人民的联系,这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过去文学的突破。虽然批判显著主义作家反抗的根本目的不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出路,但他们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有助于引起人们对现存制度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二.越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1.越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每种文学倾向的产生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1930到1945年越南社会出现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及近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都是越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前提。
越南在一战及战后曾两次被法国殖民主义进行殖民扩张,导致越南社会民不聊生。法国为填补19世纪末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的损失,在殖民期间加重对越南的剥削,克扣职员薪金、停止生产、迫使越南人民消费法国积压商品;印支银行减少纸币发行,导致商品和农产品贬值,农民和工商业者破产甚至负债。几百万越南人失业,加之水灾、旱灾等连年灾害,饥荒更加严重。在这样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法国殖民者又在原有的人头税、田地税基础上增加多种赋税,人民苦不堪言。在劳动人民被残酷剥削的同时,一些法属官吏和买办资产阶级迅速暴富,过着奢侈堕落的生活。殖民者鼓动这种奢侈的生活为其愚民政策服务,城市中遍地都是烟馆、妓院和赌场,西化运动、“青春快乐”运动迅速蔓延,青年一代堕落成风。农村也同样遭到殖民者的残酷剥削,除了经济剥削政策外,殖民者还发起了白色恐怖以镇压安沛起义和义静苏维埃运动,殖民者的经济剥削政策和政治专制使越南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深化,不可调和。
2.意识形态间的互相影响推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满足了复杂历史时期的社会斗争需要,还体现出各种意识体系的运动过程以及上层建筑中各类意识形态互相影响的过程。虽然与1930年前相比,封建思想对于知识分子、作家诗人的影响逐渐减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日益加深。但仍有一些作家,如范琼、阮文远、陈重金等极力倡导复古运动,倡导人们回到旧的教育模式和孔孟提出的尊卑秩序中,这些保守观点对当时的哲学、文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资产阶级思想从进步和反动两方面影响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930-1945年不仅是越南政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越南文学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1930年之前,越南文坛就曾出现过一些反应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为封建制度辩护,无法深刻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艺术上也欠成熟。1930年之后,一些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的作家受印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的影响,遵循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力求在作品中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真实反映人民的苦难生活。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数为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其中在读者中影响最大的是阮公欢的短篇小说,尤其是1935年发表的《丑角四卞》在越南引起轰动。1935年后,印支共产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用过合法的报刊、书籍鼓励作家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深入群众生活,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个时期除了软片小说和报告文学之外,还有一批有价值的长篇小说相继面世,或揭露越南社会的黑暗,或抨击殖民统治者和封建势力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或从社会最下层人的生活折射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如阮公欢《最后的道路》,吴必素《熄灯》、《草棚竹榻》,元鸿《女盗》,武重奉《红运》、《暴风骤雨》,兰开《涂炭》都深受读者欢迎。这些作品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反映20世纪30年代越南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与法国殖民统治者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罪恶行径。此外,韦玄德的剧本《金钱》揭露了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秀肥的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对越南讽刺诗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935年到二战前是越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过去有了较大一高,人物形象也更加典型。二战爆发后,创作条件更加艰难,形势更加复杂,但仍然有许多作家创作出了有价值的作品。如南高《志飘》、《死亡线上的挣扎》,苏怀的《异乡》,孟富思的《寄人篱下》,元鸿的《两行乳汁》、《火炉》等。越南文学在1930-1945年由萌芽到成长,不断经受考验和锻炼,逐步发展成越南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赖大仁.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2]王秋荣.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漫笔.
[3]桑艳霞.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作者單位: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