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孩子爱说谎?

2018-07-07任伟丽宋若懿张旭薇许佳怡张若岚魏雯佳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明想象力想象

任伟丽 宋若懿 张旭薇 许佳怡 张若岚 魏雯佳

【编者按】小明妈妈发现,最近小明说话很不靠谱。小区里遇到小朋友,小明会说家里有会发射大炮的坦克,引得小朋友非常羡慕;放学接小明时,随口问他幼儿园午饭吃了什么,他居然有鼻子有眼地说和小朋友们一起吃掉了一头牛!偶尔看到小明把家里的糖果藏在口袋里,问他糖果怎么少了,结果小明回答说是家里的小狗把糖果吃掉了……小明妈妈很疑惑,自己平时一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怎么孩子变得爱说谎了?

其实,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多多少少会被家长抓到“说谎”的情况,不过,此“说谎”非彼“说谎”,我们来看看行知实验幼儿园郑莉园长组织的一次关于孩子“说谎”的圆桌讨论吧,老师们的观点一定可以给你启发。

任伟丽:“说谎”,和孩子的年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说谎”,这和孩子的年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和回忆的区别很小,想象的东西与现实分不开,他们很容易将想象的事情认为是现实,因此好说谎这是儿童心理发展和智力发育必然出现的一种反映。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3岁还没有学会说谎,说明这个孩子的自我防御意识比较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孩子“说谎”是为了什么?是利用谎言,让自己有更好的感觉,或者让愿望得到满足。换句话说,孩子说谎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是为了不被批评、不被指责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基本上出自人的自我保护本能。

3~6岁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如孩子爱用幻想代替现实;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自吹自擂获取他人的注意或赞赏;对父母不信任,想逃避父母的斥责和惩罚;父母过高的期望和要求,打骂、斥责、严厉惩罚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使之选择报喜不报忧;为了保护同伴而说谎或出于敌对情绪用说谎来诋毁他人;从大人身上学来的恶习,另外有些父母对孩子在玩耍或生活中的说谎视为聪明表现,不制止反而赞许,久之则弄假成真,养成了说谎的习惯等。

3~6岁的孩子对诚实的理解以及道德的认识尚不全面,也不完善,所以有时难免出现说谎现象。父母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和引导,而进行野蛮批评,说不定会导致孩子心智发育上的偏差,建议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宋若懿:发现孩子“说谎”,家长先要冷静。

当发现孩子说谎后,家长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通过打骂、训斥等简单的方法,来迫使孩子改正,那样只能将孩子推向愿望的反面。有不少孩子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又怕被父母责骂才说谎,这时,家长应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经过,让孩子在内疚中知错,在鼓励中改错。

其次,家长平时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对待孩子的“吹牛”,可以先表扬他的想象力,抓住机会,通过一些小故事、身边的客观事物,或通过书本、电视等一些直观手段,让孩子取得正确的知识。

此外,家长要给孩子传授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有虚荣心和好胜心,他们由于不具备道德评价能力和应有的社会价值感,因此,免不了使好胜心转变为虚荣心,从而导致说谎。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健康的竞争观念。通过平时的言传身教,讲故事,分析身边小事,说明一些做人的道理。

最后,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孩子的眼中,家长是他们崇高的偶像,家长的一切言论、行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要用美好的语言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让孩子像你们学习!

张旭薇:我们应该信任孩子,他们的“谎言”没有恶意。

有一次,班里的小栩和天天正在聊天,他们讲某某小朋友和某某小朋友打架了,有人摔跤,流了好多好多血……可能我们眼里孩子手上的小伤口,在孩子看来就是血流成河。小年龄的孩子因为自身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他们的“说谎”常常是将现实和想象混淆的,缺乏逻辑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说谎水平越来越高,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发挥想象,表达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应当在信任孩子没有恶意的基础上,分析他们说谎的原因,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千万不能只顾着批评和惩罚,强硬的态度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许佳怡:后果较为严重的说谎行为,也需要一定的处罚。

孩子习惯性的说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品德问题,这种说谎常常和一系列过失行为连在一起。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原因说谎,家长都要在冷静的前提下,让孩子有申诉、辩解的权利,听完孩子的话再表态。

孩子说谎自然不是优点,更不会让人高兴,如果孩子说谎带来的后果较为严重,那么家长也可给孩子一定的处罚,让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免以后再犯,但是切忌简单的打骂,可让孩子自己选择一种处罚方式,比如扣除零花钱、写检查等方式让孩子引以为戒。

张若岚:“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让孩子用说谎来保护自己。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家长习惯用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为了避免责备或者逃避惩罚,就更容易用说谎来保护自己。而“权威型”的家长往往不尊重孩子的想法,缺乏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如果家长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违背本心而去遵从大人的想法去做事,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也容易用说谎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很重要,家长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让孩子明白“即使是犯错了,只要承认并改正就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会严厉地批评我。”此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的想法,家长也可以直接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在民主的氛围里更好地成長。

魏雯佳:不管是“无意说谎”还是“有意说谎”,有爱和信任就能帮助孩子改变。

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看,孩子的说谎可以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类。

无意说谎发生在儿童想象发展的时期,他们常常对未来事物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幻想,有时把幻想当现实,把某事物夸张到不真实的程度。3~6岁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虚实不分”是学龄前孩子出现说谎行为的原因之一。在难以区分想象与真实世界的情况下,孩子常会编造故事,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而且他们会认为自己所想象的事情是真的。其实,这些编造故事的背后,往往透露出孩子的期望。

我班上一个孩子告诉我:“昨天妈妈带我去迪斯尼乐园玩。”但我清楚地知道没有这件事,我的处理方式是告诉他:“你很想去迪斯尼乐园玩对不对?所以你想象自己去了迪斯尼乐园玩。那么你告诉老师,在那里玩了些什么?”我会先用很清楚的直述句,让孩子知道他很希望去乐园玩,所以想象了自己去乐园玩。接着才问他,在想象里他玩了些什么。让他在逐渐发展分辨虚实的过程里,也感受到成人对他想象世界的尊重。

运用想象力,将不存在的事物变成真实想象,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特性。一方面,父母不能不处理,否则会导致日后孩子真的养成说谎习惯,另一方面,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想象力是珍贵的,大人喜欢他的想象力,愿意参与他的想象。上述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孩子不会认为大人是在戳破他、指责他,甚至让他感受到运用想象力是错误的。大人能参与孩子的想象世界,就能达到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的功效。

有意说谎则往往是成人不正確的做法所造成的孩子的被动行为。孩子说谎的另一种最常见原因,是基于“害怕被责骂,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所以他就认为真的没有发生”的心理。例如,当孩子打破玻璃杯,他知道大人会生气,因为害怕被惩罚,就希望这是别人造成的,而真的相信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有的孩子会说:“不是我,是妹妹打破的。”他们甚至会说,是家里的小动物、娃娃或想象中的朋友破坏的。

父母若发现孩子经常说这类谎话,而且大多是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而不敢说实话,就必须先反省自己到底是以“抓谎”还是“强化说实话”的态度来处理孩子说谎的。如果你一味“抓谎”,孩子因为怕被抓,只好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继续圆谎。反之,“强化说实话”的处理模式,会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选择说实话,而且负责任的习惯。

在鼓励说实话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是敢于说实话的。父母应该提供孩子一个敢说实话的安全环境,让他不怕说实话、选择说实话。

例如,若很清楚是孩子打翻了牛奶,他却推说是别人做的,你可以用直述句切入事件本身,平心静气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把牛奶打翻了。”以就事论事的起点,立刻进入事情的中心,来引发孩子说实话的情境。接着,再告诉孩子:“现在该怎么办?让我教你怎么清理洒在地上的牛奶。”让孩子知道,要对自己做的行为负责,同时学习如何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孩子承认自己的行为。一旦孩子说了实话,家长一定要立刻具体地称赞:“你承认牛奶是你打翻的,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妈妈很高兴你选择了说实话。”透过这种正向引导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诚实是好的、是会被赞许的行为。接着,再来引领孩子善后,学习如何负责任。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才能信任家长:说实话,不会倒大楣。说实话,是为了要负责任,而那个责任,他可以做得到,他会觉得安心。

面对孩子的说谎事件,家长第一步要先对孩子“怕被骂而说谎”的想法表达同理心;第二步则是清楚地让他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必须要负责任、接受结果;第三步就是再次表达爸妈的爱,让他了解爸妈的爱是无条件的,和当下发生的事是没有关联的。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错了,可以改正,不必害怕。

保持亲子间的良好对谈应该从小开始,即使孩子已经多次因为趋利避害而说谎,建立对谈关系也永远不嫌晚。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重新信任这种沟通模式,孩子会因为信任,而选择说实话。

园长简介:(配照片)

郑莉,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担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始终追寻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将“五小”理念在实践中转化,创新开发了“小主人俱乐部”系列综合主题活动,提出“源于天性、启于生活、育于游戏、立于创造”的办园理念,确立“培养创造性主人”的育人目标。曾获2009年市园丁奖,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园长,并连续受教育局记功嘉奖。教育格言: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猜你喜欢

小明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小明照相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