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不是批斗

2018-07-07胡蝶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8年6期
关键词:批斗妞妞风筝

胡蝶

那天,妞妞自己用A4纸做了一个简易风筝,还在上面涂鸦了图案,挺像回事的。她问我要根线当风筝线,我让她自己去我的针线筐里拿。结果,她几乎把我针线筐里所有的东西都翻腾了出来,东西散落在沙发上也没收回去。

我一见,提高了说话分贝:“妞妞!你怎么把所有东西都倒出来了,用完还不放回去,这个习惯可不好。妈妈不是说过了——在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原位。”

妞妞正忙着在屋里跑着试飞风筝,顾不上,便说:“妈妈,你帮我收拾吧。我这会儿没空。”

我也沒有再强求,只是一边帮她收拾,一边心里有些不满,嘴上便唠叨起来:“下不为例啊!自己拿出来的东西要自己放回去。知道了吗?”

“噢!知道了,妈妈。”妞妞顺从地答道。

本来这件事到此就该结束了。她弄乱了东西,我温柔“批评”了两句,也没什么。但是这时,爸爸由此情景,想起了妞妞之前做过的类似的事,又接着批评起妞妞:“这小丫头经常这样,拿的东西乱放。前几天,她用我的订书机就没放回书房,到现在都没找到呢。你说该不该批评?”

妞妞听了,嘟着嘴,一脸不高兴。

这时,偏偏妞妞的哥哥也插进话来:“妹妹也经常乱用我的东西,用完了还不还回来。我的那些好看的橡皮都被她拿去好几块玩了。哼!”

妞妞听罢,突然就放声大哭起来,无比委屈地喊:“妈妈批评我!爸爸批评我!哥哥也批评我!你们都不爱我了!呜呜……你们都不喜欢了,都批评我,我不在你们这个家呆了。”妞妞痛哭着,跑向门口,就要开门出去。

我一见赶紧起身去追她,听着她委屈的哭诉,我一时觉得很心疼。想想也是,家里总共四个人,妞妞只不过犯了个小错,结果其他三人就逮着她一通批斗,集体群而攻之讨伐她的“罪行”。别说是这么小的孩子,就是换成大人,也会心里不舒服,有一种被家人孤立的无助啊!

我抱着妞妞好言安慰:“谁说的啊?爸爸妈妈哥哥都爱妞妞。是我们不好,不该都对着妞妞批评是吧?来,妈妈抱抱疼疼。”

妞妞在我的安抚下,这才不嚷着要“离家出走”了,却还在委屈地抽泣着。

经过这件事之后,私下里,我跟妞妞爸爸说:“以后,我无论批评哪个孩子,你不要插嘴帮着批评;同样,你批评孩子时,我也不再帮腔数落孩子。”

其实这种情况很容易被一些家长忽略。有时,孩子做错了某件事,家里的家庭成员,一个就此批评,另一个也习惯从旁帮腔,一起跟着批评,如果是三代同堂,可能爷爷奶奶也会参与进来。这是不妥当的。

因为,当大家一致批评孩子时,批评就演变成了一种集体批斗。孩子孤立无援,连个可以依靠,可以寻求安慰的人都没有了。孩子内心的委屈可想而知。再退一步说,孩子纵然有错,但是总有情有可原的地方。即使想让孩子更加深刻地记住教训,也应该考虑一下由此给孩子造成的附带心理伤害,顾及一下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心理承受力。

所以,当孩子犯下一些成长错误时,家长适当批评可以,但不要让批评变成批斗会。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 一个人批评就够了

一个时间点,同一件事情,一个家庭成员批评孩子就够了,其他人不要再从旁帮腔,一致针对孩子。那样就会无形中孤立孩子在这个家里的处境。孩子会觉得无助、委屈,非但不会自我反省错误,反而会激起他的反抗心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2. 适时安慰

如果出现了集体批斗的情况,爸爸或妈妈要及时安抚孩子,解除孩子对父母感情的误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联想到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所以,向孩子亲口确认你对他的爱很有必要。

爸爸妈妈请注意,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督促孩子进步和成长。批评要特别讲究技巧和轻重,避免批评过度,或者批评不当,尤其不要让批评演变成家庭批斗。

猜你喜欢

批斗妞妞风筝
薮猫妞妞减肥记
咕噜牛和小妞妞
我曾经被批斗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 Nogo-66 receptor gene silencing for repair of spinal cord injury
CONFESSION CONTROVER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