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地亚哥形象的接受》

2018-07-07何倩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白点接受美学

何倩

【摘 要】根据接受美学提出的阅读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以及阅读的空白点理论,本文以《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地亚哥为例,阐释了教师在人物形象教学中出了带领学生直观感受人物形象,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填补人物形象的空白点,从而使学生接受一个意义上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桑地亚哥;接受美学;阅读阶段;空白点

桑地亚哥是《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文中叙述了一个老渔夫在连续出海84天都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在第85天,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捕获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然而在归港的途中他的胜利品却被接踵而至的鲨鱼所吞噬,以致他最后只带回了这条大马林鱼的骨架。编入人教版必修教材的正是故事最后的高潮,老人和鲨鱼搏斗的部分。

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多方位把握人物形象

阅读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并不是全然分开的。当学生带着已有的期待视野去接受文本时,作品中的语言、意象、情感几乎同时扑面而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理性思维,对文本做出初步的反思性阐释。教师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去理性思考,使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融合,从而完成对作品的初步感知。学生在直观地感受人物形象时必定会产生好奇和疑问,比如人物的外形如何?人物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发生的自我问答。由于文体特征,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非常多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直观感受人物形象,还需要了解人物形象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因此,明确人物的塑造方法、多角度接近人物形象,是幫助学生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动作描写等方式将桑地亚哥塑造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形象。

描写桑地亚哥外貌时,作者写到他脖颈上很深的皱纹、腮帮上常年被海水反射的太阳光照射所产生的褐斑、双手上因为用绳索拉大鱼而留下的很深的伤疤以及那双不肯认输的蓝色的眼睛,用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了一个苍老而坚毅的渔夫形象。在整部小说中,主人公几乎是独自活动的,这使作者对他内心独白和心理活动的大量描写显得非常合理和自然,茫茫大海之上,只有渔夫和他的小船,是我们造访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大好机会。广阔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是老渔夫的生活来源,在这里他学会了捕鱼的技巧并将之运用纯熟。小说中关于桑地亚哥捕获大马林鱼以及和鲨鱼搏斗时的精彩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渔夫、一个充满力量和智慧的老人。就这样,一个饱满而立体的桑地亚哥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是一个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解读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

二、填补空白点,探访人物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无法把人表现穷尽,海明威也不例外。而人物身上那些无穷无尽的空白点,则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对桑地亚哥形象的接受,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人物身上的空白点,并进一步填补它,从而使学生接受一个意义上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

《老人与海》这一题目粗略地为读者点明了故事的人物和环境。无边无际、变幻莫测的大海与渺小孤独、风烛残年的老人形成了一幅对比强烈而意味深刻的画面,留下了诸多意义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就需要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来填满。

桑地亚哥是作为一个失败者出场的。他独自驾着一艘小船在大海上捕鱼,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孤独和失败是他的命运基调,但是他的内心并不灰暗颓废,在老人的梦中常常出现他年轻时在非洲海岸上看见的那头狮子。梦境中的狮子究竟意味着什么?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为读者留下了意义上的空白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这一意象的含义,对其进行多种解读,学生可以将它理解为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年轻时光的的怀念等含义。

在海上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这个事实使跟随老人出海打渔的小曼诺林被迫离他而去,也使他遭受到周围渔夫的嘲笑。而那些年纪稍大的渔夫也向他投来了难过的眼光,他们为什么难过?也许他们了解年岁在桑地亚哥身上留下了什么,看到他就好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但是这个失败并没有打垮我们的主人公,他坚信第八十五天会是个好日子,依然坚定地出海捕鱼。桑地亚哥总将大海视为女人,这为读者留下了意义的空白,也许桑地亚哥对大海有一种男性般的征服欲,因此才一次次地坚持出海。

在第八十五天的中午,渔夫就遇到了那条让他耗费三天两夜才成功的大马林鱼。这条鱼是渔夫的小船的两倍大,这勾起了渔夫强烈的征服欲。这一次,他是独自一个人在左手受伤了的情况下去对付这条大鱼,这给渔夫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桑地亚哥完全可以出于对自己体力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而选择放弃,但是为什么他还是做出了继续打捞的选择?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寻其背后的原因。“他过去已经证明了一千遍,但是都不算数。现在他又重新证明它。每一次都是新的,他从来不想到他过去做的事。”1也许在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里,他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大海和鱼,而是自己和命运。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和命运的抗争,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比赛。

在成功捕获大马林鱼后,渔夫又遇到了鲨鱼,教材中节选的这部分正是渔夫和鲨鱼的对抗。渔夫几乎打退了所有来犯的鲨鱼,但同时也失去了那条马林鱼,只带回去了它的骨架,最后拖着受伤的身体回到了自己的小屋。他还是失败了,但是这一次的失败和故事开始时的失败意义相同吗?在桑地亚哥的心里他自己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呢?这又为读者带来了意义上的空白,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完全文之后去填补这一空白。对桑地亚哥的成败与否学生会得出自己的答案,因为在故事的最后,桑地亚哥带回去的这条鱼的骨架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而他也开始计划下一次的出海作战了。

由于教材只编选了《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部分,这不能完全展现主人公的形象,学生接受到的人物形象是不完整的,只是他的一个侧面,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人物内涵的理解和解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补充相关材料或是建议学生阅读作品的全文,以此来弥补教材编写所带来的缺憾。

注释:

1.(美)海明威,张爱玲译.老人与海[M].北京:北京十月出版社.2012.41.

猜你喜欢

空白点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作文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