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还需要教师吗?

2018-07-07原茹

教育界·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

原茹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学校、教师、学生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教师在这一新兴技术的冲击下应当如何应对挑战是当前以及未来的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是一位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预备型教师,本文从一個还未正式涉足过教育教学领域的准新手教师的视角,从教师的个性化思维、责任意识、人格魅力三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并探讨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如何做到“与狼共舞”,始终让人把握主动权,这对于教师、学生以及未来的教育走向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关键词】教师;人工智能;不可替代性;与狼共舞

2017年5月, 我国现排名世界第一的19岁围棋棋手柯洁以0∶3的总比分败给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 此番对弈再度让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公众视线的焦点。人工智能, 简称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是一个模拟人类能力和智慧行为的跨领域学科, 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出现在20世纪中叶, 始终被人们称为世界的三大尖端科技之一, 其目标是通过探索和剖析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 继而构造或模拟出具备一定智能的系统, 以实现让计算机代替人类完成原本需要人类智能才可完成的工作。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了。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音图像处理、医疗卫生、金融、教育相结合,在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将大量职业挤出了历史舞台。驾驶员、银行职员、酒店服务员等已由智能机器操控。那么人工智能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而来,进入到学校,教师职业也会如其他职业一样退出历史舞台吗?很多人持怀疑态度,笔者认为教师起码有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是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也无法与之抗衡的。

一、个性化思维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使得学校教育不再是专职教师的事,如已经有人工智能公司尝试训练机器人进行智能化作业批改,个性化学习定制、智能辅导系统、仿真教学以及教学体系反馈和测评等等,无疑,人工智能的这些强大的功能会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教师这份职业毕竟是一份创造性脑力劳动,尤其是凝结着教师个性化思维的劳动成果,它是教师的个人专利,人工智能是无法取而代之的。

教师的个性化思维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作业批改等等,无不需要教师的智力支持,尤其是备课和上课环节,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教学切入点的选取,都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操作,即使是同一个课时,教师也有“常教常新”的体验。人工智能的仿真教学是模拟教学现场进行教学的一项技能,但它进行教学是程序化的流程,绝不可能像教师现实授课一样选取不同切入点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一旦授课方式固化,学生就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思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必将受到影响。

作业布置和批改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学生接受教师反馈的重要环节,智能化作业批改虽能减轻教师负担,但测验出的结果给师生双方的反馈并不全面,如学生作文的批改,师生双方要的并不是简单的量化的正确率或优良中差的等级划分,而是要明确成功之处在哪里,败笔又在哪里,以及如何改进,但这个工作需要教师的个性化思维参与,人工智能在这个问题上,显然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二、责任意识

教师这一职业的另一代名词是园丁,教师培育学生就像园丁培育花朵一样,花朵能否盛开,跟园丁的辛勤、精心分不开,他必须了解每一种花的习性,哪些向阳,哪些背阴,哪些耐旱,哪些需勤浇水,一旦杂草不经意窜了出来,抢了花的养料,他应该及时发现并清除出去。这和教师教书育人是一样的道理,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担,他的左肩,担负的是学生的现在,他的右肩,担负的是学生的未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减少原生家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性格中的某些弱点,如自卑、怯懦、自私、蛮横、残忍、冷漠、无礼等很大程度来自原生家庭,但一个富于责任意识的教师会以他不容置疑的影响力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恰如其分的鼓励表扬会让自卑的学生逐渐走向自信,有目的地组织集体活动,会让怯懦的学生变得勇敢,营造温暖有爱的班级氛围能让学生内心自私冷漠的因子无所遁形。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不厌其烦的耐心教导,春风化雨的情感滋润是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也无法取代的。第二,帮助学生战胜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就像卢梭所言:“你要知道,你(教师)的体面不在你自己身上,而在你的学生身上;要纠正他们的过失,就必须分担他们的过失,要洗雪他们的耻辱,就必须承受他们的耻辱。”借助于人工智能,学生学习更加方便有效,但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却是人工智能无能为力的。人工智能无法帮助一个早恋的学生走出失恋的痛苦,也无法帮助一个被群体孤立的学生走出困境,更无法把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拉回正轨。但教师可以,他们有着惊人的职业敏感,能洞悉学生情绪的起伏,行为的反常,也能敏锐地觉察到隐隐潜伏着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现问题所在,马上便能对症下药,即使是公认的“无药可救”的学生,他们也能“挽狂澜于既倒”,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走向正轨。第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工智能时代知识量激增,学生可以轻易获得他们需要的任何知识,但人工智能不会对知识进行价值辨析,学生若无教师引导,必然会导致价值观混乱。

三、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指的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带动作用。笔者从幼儿园至研究生,在学校待了近20年,许多知识已渐渐生疏乃至忘却,但从任教老师身上学到的可贵精神品质却能受用终生。要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再如何发展,缺少了“人”本身的教育价值,终究无法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人格魅力,是教师精神特质最集中的体现,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他们对教师这份职业有坚定的信念感和认同感,他们知道这份职业绝不只是谋生和糊口这么简单,他们从事它,是因为它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能让他们的生命因此而富足,幸福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他们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他们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们正直、磊落、坦荡、智慧、有担当、有爱心、有情怀、有格局、有眼界、有能量,他将古代传统士阶层的风骨、气节发扬光大,学生在他们身上汲取精神汁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复归,教师的终极使命——塑造灵魂,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社会的向师性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如今师范类院校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甚至非师范生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到教育行业,教师职业的门槛创史上新低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人格魅力缺乏是时代现状。有人秉持着一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初心,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劳作中逐渐让这颗心受到侵蚀直至完全风化;也有人是在苦苦追求待遇薪资更高的工作无果之后,将教师这份职业当作一项退而求其次的备用选项;更有甚者明知自己人格身心发育并不健全,却还要蛮横固执地闯入教育领地,丝毫不介意自己是否会给这个领地留下污泥。当然,这样的教师被人工智能淘汰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和人工智能比起来,毫无人格魅力可言的教师,其工作能力是根本无法与人工智能相比的。

人工智能说到底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出现的,它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思维、性格、道德、人性的塑造方面有着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教师带来的冲击,也需要教师提高危机意识,在竞争愈发激烈,优胜劣汰更加明显的人机PK大战中,教师要学会“与狼共舞”,既要学会利用人工智能的有利条件,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确立终身学习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晋.怎样做一名真正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李竹平.踏上成为一名真正教师的路[J].教育人生,2017(03):9-12.

[3]王竹立.面向智能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D]. 安徽师范大学,2011.

[4]邓鹏.检视既往辨析未来——教育技术2009昆明论坛主题报告与专题论坛解读[J] .生活教育,2015(11):43-45.

[5]吴勇军.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D]. 天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教师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教师赞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