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户外混班游戏的玩味

2018-07-07顾科望

教育界·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孩子

顾科望

【摘要】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游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孩子身体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的良好途径。《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从满足幼儿主动学习的户外环境需要, 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 对幼儿园中班、大班户外进行大胆尝试,将原本单调的体育活动变成了有趣的户外混班游戏。

【关键词】户外;混班游戏;健康发展

一、概念解读

混班游戏是打破幼儿园班级和游戏场地的限制,让幼儿在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中大胆表现,充分运动,提高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自由选择游戏与同伴中通过互助、示范、模仿等形式构成一个互助学习与协同游戏的活动方式。

二、混班游戏可行性分析

1.户外场地的条件

龙虎塘中心幼儿园盘龙园区中班、大班共有8个班级,户外场地划区明显,如得天独厚的草地、硬质地、足球场、软质地和后院木质地。

2.交往能力的提高

我们发现,在相互交往中,中班,大班的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而且已经不再局限与本班幼儿一起游戏。

3.个性发展的需要

中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游戏有了目的性、计划性,能根据分工的需要,选择游戏的伙伴,通过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遇到困难时能通过同伴影响、迁移操作经验、和同伴讨论协商等办法解决,使探索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我们的做法

1.合理规划,在灵活调整中构建区域

《指南》健康领域中提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因而我们在组织幼儿混班游戏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需要和运动需要进行总体部署。

(1)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成立混班游戏规划组,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和一日活动安排的需要,对整场游戏进行有序规划。因地制宜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环境,通过重组、自制、购买了一批较为新奇、刺激、动作难度稍高或带有竞赛性的玩具材料。我们结合大型玩具的功能和特点设置了“丛林探险区”, 将大型玩具相邻的柱子之间拴上、下两根绳子等;利用树与树之前的距离傍上绳子系上铃铛设置成火线;在后院利用树与树的间距设置敲打区,孩子们自主悬挂敲打器械。

(2)精心设计,满足兴趣需要。根据幼儿和场地发展的需要,成立中班规划组(前院)和大班规划组(后院),结合已有经验和幼儿发展需要精心布置场地,同时两组规划的人员对场地安排和游戏内容设计进行整合。各个区域开设的游戏要充分利用空间,动静划分鲜明。我们创设了攀爬区、竞技区、探索区、表演区、农场、敲打区、综合性建构区等区域,农场内不仅可以进行收割、除草等系列活动,还可以进行观察、写生。在敲打区的旁边设置小舞台,孩子們可以敲打乐器,为小舞台的演员们伴奏,他们在游戏中都能乐交往、爱探索、肯动手。

2.材料多样,在规则保障中选择游戏

孩子们都喜欢新奇变化,当材料或内容一成不变时,游戏也变得索然无味。每月孩子们收集的各种废旧资源,就成了游戏中的宝贝,当把这些废旧资源稍作改装、物尽其用时,游戏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1)材料重,组游戏出新。我们利用滑滑梯上高低、粗细不同的铁杠拉上粗绳,供大中班幼儿或抓或踩、过桥过河,锻炼臂力及平衡能力;各式的呼啦圈用透明胶带横竖组合成钻爬架,旧纸板箱改装拼接成迷宫、滚筒组合轮胎变成山洞钻爬;大班滚筒与梯子组合供幼儿上面攀爬、下面吊挂前行;碳化积木与球、棒、车组合,供幼儿赛车赶球;等等。每一种组合都能赋予新的元素,增加孩子们的锻炼机会。

(2)资源收集一物多用。每月资源室里会聚集很多宝贝,毛绒玩具、鞋盒、彩色水瓶、小汽车等,而他们在不同年段的不同游戏中则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鞋盒扮演着快递盒、障碍物、大鞋;彩色水瓶既是骑车绕圈的障碍物,也是保龄球、套圈物;小汽车一会是大班碳化积木赛道上的主角,一会是中班套圈的礼物、还是小班爬高寻找的宝贝。这些物品提供在户外时,孩子们自由取放,摆放到不同的运动区就成了不同的主角,给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增添了丝丝趣味。

(3)多元融合想象替代。户外活动不仅仅是体育锻炼,各种游戏的融合会让孩子们感觉更有趣。在户外休息区融入娃娃家的游戏情节,照顾救出来的小动物、喝水喂食,隔断用的轮胎区融合过家家,收集地上掉落的树叶糖纸等,用旧锅碗瓢盆炒菜做饭;寻宝游戏将灌木丛、磁铁、放大镜多种资源及游戏完美组合,用放大镜观察寻找散落隐藏着的小昆虫,用磁条、筷子夹出或吸出。玩出趣味、玩出创意正是孩子们游戏精神培养的追求和体现。

3.评价跟进,在对话反思中优化游戏

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人,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形成户外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机制,如游戏的记录表(游戏前的记录及游后的记录)等,通过师幼评价与幼幼评价的各种方式达到。

(1)游戏前记录,培养计划意识。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每个孩子一本“游戏计划”,小朋友把当天想参与的户外游戏内容放到游戏计划中,这样也便于老师了解,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加强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协调关系,增强了群体意识,获得了合作精神。

(2)游戏后记录,教师更好地跟进。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回顾本周的游戏,达到体能的均衡发展,我们与孩子共同设置了游戏后的记录表,每天游戏后,孩子们会对今天所玩的游戏区进行打钩记录,周五游戏后,全班幼儿与老师共同观察统计,了解到本周哪个区域孩子游戏较少,本周内还有哪些区域没有进行游戏,发现问题:是由于孩子不了解区域的玩法导致他不愿意去玩,还是其他原因。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推荐,如利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玩得较少的区域的材料可以讨论怎样玩等,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参与到所有游戏区内。

四、我们的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大班混班游戏的尝试,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混班游戏是幼儿园值得推广和研究的游戏形式,它能够很好地鼓励和极大地满足幼儿之间各种形式的同伴交往。同时我们也能把游戏活动的权利真正还给孩子。在游戏中,孩子们活动的空间更加广阔,有益于游戏的资源共享,也有益于孩子社会性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感受游戏的快乐。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孩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