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热词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8-07-07易思家王营营何萍妹梁程胡千倩谭晴文

教育界·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热词大学生

易思家 王营营 何萍妹 梁程 胡千倩 谭晴文

【摘要】网络热词形式简洁精练,但蕴含的信息丰富,往往简短的文字,便能反映出一个热点、一种现象,甚至一个时代的特征。因此,网络热词深受我们广大学生的青睐。本文就可从这方面入手,分析网络热词传播的原因,并简述给大学生帶来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热词;大学生;网络热词的影响

一、引言

作为一名大学生,又生活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网络热词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广为流传,这是大势所趋。那么,作为“90后”的这一代大学生,了解一些网络热词的基本概述是必要的。网络热词的起源,常用的一些网络热词的分类,选择网络热词的原因,使用网络热词对我们产生的影响等,都需了解。为此,我们将举大量的实例,为大家浅析我们身边出现的网络热词。

二、网络热词的概述

网络热词源于大众生活,植根于社会文化,它行于规则,意于使用,外化成一种群体性的语言游戏。同时又是网络时代的社会关键词,给虚拟网络的文化价值观念烙上自由、开放的烙印。网络热词大部分源于重大新闻或热点事件[1]。如在2008年,“南方雪灾”;“3·14西藏打砸抢烧”;“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接连发生,使之成为热点事件。随即而来就出现了一批围绕这些热点事件的网络热词,如“叉腰肌”,这个网络流行语是在女足奥运表现广受球迷肯定的情况下,谢亚龙同学竟然在女足总结会上大批姑娘们没有斗志,并抛出了他的“叉腰肌”论调。随之产生的还有“打酱油”等[2]。再举一个例子,“做人不能太‘CNN”的网络用语产生于一个“打砸抢”的事件中,新闻报道严重歪曲事实,误导新闻受众,抹黑了中国的形象。从而引发了全球华人大签名,起诉CNN的无耻行径。这些网络流行语,恰恰也反映出我们对中国热点事件的关注度[3]。除此之外还产生了一些别的类型的网络热词,如“很黄很暴力”;“宅男宅女”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对社会形势的关心。另外一小部分的网络热词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综艺节目和一些搞笑段子。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手机客户端迅速发展,网络逐渐由“键盘时代”走向“食指时代”。只要有手机,随便找个有WiFi的地方坐下,就可以接触到全世界的热点话题。如行业老手“老司机”,朋友之间的玩笑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还有综艺节目名称“最强大脑”等,这些都会反映出一些社会舆论,体现出网络热词与大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

三、使用网络热词给当代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量,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53.2%,大大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而大学生又是网络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自身的网络建设,通过网络中心的建造和宿舍网络的铺设,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接入也越来越便捷。如何利用网络,正确引导大学生将网络与自身的专业学习、人生发展、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成为我们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我们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网络热词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现状。我们针对长沙医学院,通过抽样方法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归纳出以下内容。影响主要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在大学的校园里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风气;丰富了大学生的认知,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丰富了教育内容;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推动了大学生个性和人格的丰富;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大家的群体认同感。

(2)消极影响: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受到了影响,从而在汉字书写方面缺乏正式而严谨的表达方式;低俗的“网络热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大学生缺乏社会情感的体验也与之密切相关,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越发疏离,同时也暴露出大学生的双重人格;网络道德的缺失和行为的失范,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更加扭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四、应对消极影响的策略

大量的网络热词的实证研究表明,相对来说,更多的网络热词是一种黑暗料理,慢慢地在侵蚀我们大学生的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部分。大学生作为我们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其思想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基于网络热词与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现状的相关性研究,针对道德失范以及伦理失常,我们应对网络热词进行伦理反思,学校也应用正确的伦理观加以积极的引导。从调查报告的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热词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大部分都来自不好的一面,甚至给当代大学生输送一个错误的信息,指导一个错误的行为。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应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热词的认知度,并正向调节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心理健康,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一方面,规范网络热词的语言形式,纠正部分网络热词给传统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剖析其所呈现的亚文化、粗俗语言、恶俗文化带来的语言伦理问题,着重对网络热词语言本身加以规范;另一方面,注重发挥网络热词传递校园正能量的作用,引导大学生都能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达到全新的价值高度[5]。未来网络热词的发展将是以正能量的网络热词为主,但也夹杂着许多的不稳定,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网络热词是永远不会从我们身边消失的。

五、结语

鉴于网络热词与大学生的特殊关系,在对待网络热词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切实利用好网络热词的积极作用,让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都能树立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胡青青.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李铁锤.网络热词:一种亚文化传播的民意表达[J]. 当代传播,2015(03):85-87.

[4]任晓娟.网络热词汉译英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02):127-129.

[5]张文婷,赵丽芳.多重语境下网络热词的意义生成与衍化探析[J].教育传媒研究,2016(04):31-34.

猜你喜欢

热词大学生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