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出版与经济增长:一个传导机制的分析

2018-07-07李子联

出版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播渠道图书出版经济增长

[摘 要] 图书出版分别通过“传播渠道”和“产业渠道”带来间接和直接的经济绩效。其中,“传播渠道”由于从供给层面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和创新能力,因此其经济效应具有见效慢但却逐渐增强的特征;而“产业渠道”则从需求层面直接带来需求的增加,因此其经济效应见效快但却存在逐渐减弱的趋势。发挥图书出版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应在继续扩大出版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图书出版的质量。从提升思路上来看,应注意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和现代“智造业”的有机融合,应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作用和激励作用,应加大对社科工作者和技术创新人员的经费投入。

[关键词] 图书出版 经济增长 传播渠道 产业渠道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3-0065-05

An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Book Publication Influencing Economic Growth

Li Zilian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Abstract] Book publication takes indirect and direct economic effects from communication and industry channel respectively. In this mechanism, the economic effect taken through communication channel which influences the institution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view of supply is slow but increasing gradually. Meanwhile, the economic effect taken through industry channel which makes the demand increase is quick but has the trend of decreasing gradually. To take the promotion influence of book public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should continue expand the scale of publication, and furth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ublication in the meanwhile. The promotion suggestion may include: emphasizing the organic fusion among traditional print media and emerging media and moder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rengthening the guaranteeing and encouraging effec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ncreasing the funds input to faculties who work in the area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Book publication Economic growth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dustry channel

1 引 言

自古以來,以图文的形式来记载自然规律、生活经验和实践认知,是人类推动科技发展和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物的数量及其发行范围,自一开始就决定了知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因而也就直接决定了知识的价值及其所能发挥的效应。这一效应,并不会随着新兴的、强而有力的传播媒体的出现而减弱,因为“传统纸媒——书籍是个人工作的最好工具,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场合,书籍都是提供知识,积累知识的仓库”[1]。就知识的价值功能而言,经济功能,也即其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知识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社会里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凸显。甚至,按照制度经济学家的解释,知识的其他功能如文化传递功能和娱乐功能,也都只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中介变量。因此,知识对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而其作用力度又取决于知识出版特别是图书出版的数量和质量。基于这一逻辑关系,本文尝试回答“图书出版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显然,这些问题由于直指高质量发展而愈发重要。

然而,尽管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且看似能够吸引各界的关注,但在中国,契合这一主题的经典文献实则凤毛麟角。从仅有的主要文献来看,陶建杰揭示了传媒的重要价值,指出其价值在于其所具有的“传播”功能,它是思想、文化、社会价值观等软实力资源得以延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其产生吸引力的主要途径[2]。更为直接地,胡翼青指出由于知识传播的经济功能正在不断显现,因此经济功能应被列为传播的第五大功能 [3]。更加具体地,周玉波和田常清则从图书出版功能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图书已不再只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积累、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精髓的单一社会功能,还在商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因被赋予产品属性和经济价值而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4]。尽管这些研究观点鲜明,但却未采用有效的数据或案例来深化分析图书出版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及其所带来的促进效应,因此,也就难以揭示现实中图书出版所带来的经济绩效。

与现有研究中较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不同,另有研究已经开始运用统计计量方法就图书出版的经济绩效展开实证研究[5][6]。比如,肖洋基于产业结构理论对数字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进程进行统计分析,并就其与出版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发现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出版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的线性关系[7]。此外,朱江丽和李子联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图书出版的经济效应进行脉冲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图书出版对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由强到弱”的正向冲击效应,中部地区的冲击效应既不明显也不稳定,西部地区则呈现负向冲击效应;同时,东部地区出版产业的延伸和知识的外溢使得全国的图书出版带来经济的有效增长[8]。客观而言,这些实证研究虽然在分析方法和创新尝试上为本文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但其对图书出版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却没有涉及。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侧重于分析图书出版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数据就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展开实证研究,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图书出版所带来的经济绩效。

2 图书出版影响经济增长的“传播渠道”

从经济功能的产生过程来看,知识传播发挥经济效应的前提在于图书的有效出版与流通。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图书出版是一种知识传播的媒介,是一种借助文字和图片等印刷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的手段[9],也是一种将所载内容公之于众所进行的知识传通行为[10]。尽管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形势下出现了诸多新颖且强有力的传播工具,但图书出版依然具有其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图书还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它具有内容稳定和流传长久的特性,这就决定了它的传播效力持久且不易消逝[11]。从这一角度来说,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图书出版都是一种最悠久、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大众媒介[12]。由于这一特性,图书出版也就在知识传播影响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质而言,图书出版经济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其所出版的知识及其传播来达成的,我们称之为“传播渠道”,主要表现在图1所示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对人类思想意识、文化风俗习惯和社会运行制度的传承和进一步形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后者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间接但却深远的影响。按照经典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根本。这是因为制度不仅对生产要素的形成和投入产生了重要影响,制度本身还与生产要素共同影响着经济绩效。而在制度的结构中,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规章制度是其正式与非正式形式的主要模块。毋庸置疑,图书因其知识传播功能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交易规则的形成,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制度的基本形式,这一命题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如尹韵公[13]和刘中兴[14]从传播学的角度指出书籍既具有积累文化和弘扬文明的抽象作用,又具有传播思想、流布言论以及形成社会舆论的具体作用。与此相似,周庆山也指出图书本质上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符号交流系统,承载着传播知识及宣扬文化的重要功能[15]。此外,王勇安和朱尉也认为图书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其积累文化、传承文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增加知识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化,因此图书及其所记载的知识已经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16]。综合而言,高质量的出版物是文化传承和思想形成的有效载体,它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社会的综合进步,进而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而这对于经济发展中有效劳动要素、丰裕人力资本和良好经济制度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类图书对基础理论及其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都起着有效的传播作用,这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后者又带来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质量的提高。在经济现实中,相对于知识本身,知识传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而深远,这在自然科学类知识中尤其如此。就知识传播的作用,弗兰西斯·培根指出知识的力量除了与其本身的价值高低相关外,还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且后者所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17]。此外,知识的“源头创新”尽管发挥着基础性的先导作用,但是,知识创新成果的传播由于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现实转化与生产应用,因而成为完善整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链环。创新成果的传播之所以比其本身更为重要,是因为这类知识能够直接、迅速地通过交流和传播得到有效接纳甚至进一步创新。就这一观点,颜志森和姚远以西方的《哲学汇刊》和中国的《吴医汇讲》为例进行论证,他们发现科学家之间通过信函渠道所展开的新知识发表、告知和切磋活动,以及通过教育环节对讲义进行发表、宣讲和讨论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科学信息的交流和创新知识的传播[18]。这是因为,科学工作者在相互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其糊涂的观念得到澄清、片面的思想得到修正、散乱的概念得到整理、不足的知识得到补充,以及创造性的火花得到触发,通过建立起智力协作的关系而形成高于常人智力的“集体大脑”。因此,通过图书出版对创新知识进行大范围传播,毫无疑义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后者又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而言,图书出版通过“传播渠道”促进经济增长这一传导路径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各类图书的出版及其传播影响供给侧经济结构的主要变量来达成的。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出版及其传播主要促进有效制度的形成,而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出版及其传播则主要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此外,两者还同时带来劳动要素质量的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加快,共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3 图书出版影响经济增长的“产业渠道”

图书出版除了通过知识的“传播渠道”对经济绩效带来显著影响外,其作为经济产业“本身”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我们称这一影响渠道为“产业渠道”。以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理论为分析框架,图书出版主要从需求侧经济结构中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对外贸易(外部需求)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首先,图书出版业有效地拉动了消费需求。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所出版的纸质和电子图书都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知识、休闲和娱乐需求,因而也就因其所具有的使用价值而带动这类产品消费需求的形成及扩大;不仅如此,图书出版业还引致了其他相关产品或产业消费需求的出现,如在图书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影视消费、在图书和影视基础上生产制造出的玩具消费以及承载图书的纸张及相关设备消费等。其次,图书出版业有效地带动了投资需求。作为一种兼具生产和服务性质的产业,图书出版业在硬件上需要必备的厂房、办公室和设备,在软件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排版系统和有效的管理方式,而这些都需要前期的资本沉淀和必要的追加投资,因此,图书出版业直接带来了社会投资规模的扩大。此外,与消费需求相类似,图书出版业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如影视传媒、广告公关和玩具生产的投资需求等。最后,图书出版业有效地促进了对外贸易。以图书版权贸易为主体,中国在对外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中的贸易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并因此带动许多相关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而后者又直接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额。不过,在图书版权贸易中,由于中国更多地是从国外或境外引进图书知识,因此相对于出口而言,中国图书进口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在经济账户上常常表现为贸易逆差。

图书出版通过“产业渠道”对需求侧经济结构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图3所示的冲击效应中。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采用1950—2015年图书出版种数增长率、消费需求总额增长率、投资需求总额增长率、净出口(出口额—进口额)总额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相关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有效平稳性检验和滞后阶检验的基础上[19],我们进一步分别分析了图书出版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击效应,以观测图书出版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冲击结果如图3所示。

首先,在图书出版对消费需求的冲击效应中,给定图书出版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消费需求将因此受到持续的正面冲击,其影响力度在经历前四期的逐渐增强后,于第五期开始不断减弱,见图3(a)。这一冲击结果表明,图书出版对消费需求所带来的提升作用能够得到现实数据的有效验证。其次,在图书出版对投资需求的冲击效应中,给定图书出版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投资需求将因此在第一期受到负面影响,但此后,这一冲击效应将由负转正,且其正向冲击的力度强于负面冲击效应,见图3(b)。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图书出版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是正面的,图书出版确实带来投资需求规模的扩大。再次,在图书出版对净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中,给定图书出版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净出口贸易将因此受到持续的负面冲击,且其冲击力度在经历短暂的加强后开始不断减弱,见图3(c)。这一冲击结果表明图书出版降低了我国的净出口贸易额,而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图书进口常年高于出口。因此,从数据检验来看,图书出版对需求侧经济结构的现实影响,正好契合上文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由于在需求结构中,消费总额和投资总额相对于净出口贸易额具有更大的规模,因此,尽管图书出版对净出口额具有负面影响,但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正向拉升作用,使得图书出版对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见图3(d)。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现实来看,图书出版规模的扩大都有效地促进了一国经济的增长。

4 结 语

图书出版影响经济增长中的“传播渠道”和“产业渠道”分别发挥着间接和直接的作用。其中,“传播渠道”主要是指通过出版和发行不同种类的图书,使知识为人们所接触、吸收和转化而直接或间接地对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在优化供给结构的过程中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渠道”则是指图书出版“本身”是一种促进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贸易的产业形态,通过扩大需求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图书出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来看,由于图书出版通过“产业渠道”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贸易这“三驾马车”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与通过知识“传播渠道”间接地影响经济增长不同,这些渠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具有更直接且快速的特征。但从长期来看,“产业渠道”所带来的需求增加由于存在数量上的约束,因此,图书出版通过这一渠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将逐渐减弱;不同于此,“传播渠道”中的知识由于存在扩散、消化、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因此,图书出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随着知识的累积而不断加强。从另一角度来看,“产业渠道”直接对需求产生了影响,因而具有快速有效的经济效应;而“传播渠道”则是对供给产生了影响,因而其所发挥的经济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且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上述结论的启示在于:在扩大出版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图书出版的质量,是发挥图书出版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关键所在。其中,出版规模的扩大是其发挥积极效应的基础,而出版质量的提升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和现代“智造业”的有机融合,以不断扩大图书知识的传播范围,不斷凸显图书知识的现实贡献;应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作用和激励作用,以在保障创作者应得利益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其生产积极性;应加大对社科工作者和技术创新人员的经费投入,并扩大经费使用的灵活程度,以使其在从事科学研究和知识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具备更为充分的财力和物力。

注 释

[1][19][日]清水英夫.现代出版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25

[2]陶建杰.传媒与城市软实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38-45

[3]胡翼青.传播的经济功能[J].江苏社会科学,1999(2):153-157

[4]周玉波,田常清.经济学视野下的图书出版业问题探析[J].出版科学,2010(3):56-58

[5]向志强,黄盈.中国传媒产业区域非均衡发展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77-87

[6]易靖韬,赵锦兰.图书出版产业结构、企业行为与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2010(5):96-108

[7]肖洋.数字出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出版,2014(1):6-10

[8]朱江丽,李子联.我国图书出版的经济效应[J].出版科学,2016(6):75-79

[9]俞旭.“大众传媒”和“大众传播”疏释[J].新闻大学,1986(2):119-122

[10]苗遂奇.出版传播的人文内涵与意蕴释读[J].湖南社会科学,2004(1):188-190

[11][16]王勇安,朱尉.简论对图书出版的传播学误读[J].出版发行研究,2009(5):28-30

[12]胡舒立.大众传播媒介简介之一:报纸[J].新闻与写作,1988(10):31-32

[13]尹韵公.略论《万历邸钞》[J].新闻研究资料,1989(1):75-90

[14]刘中兴.论晚明的图书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1):137-145

[15]周庆山.文献传播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3-4

[17][英]弗兰西斯;培根著,许宝骙译.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0-36

[18]颜志森,姚远.科技期刊信息传播功能的演进[J].编辑学报,2001(1):9-11

(收稿日期:2017-11-17)

猜你喜欢

传播渠道图书出版经济增长
如何提高科技新闻传播效果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探析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让爱温润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