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支点有效开展语文阅读课堂对话研究

2018-07-07杨红艳

成才之路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课堂对话教学效率阅读教学

杨红艳

摘 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让学生的课堂对话更有效,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话题入手探讨,令学生思想更深入;找到有穿透力的话题,令学生深度阅读;找到覆盖面比较广的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关键词:课堂对话;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7-0089-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诸多文本中找到有利于展开课堂对话的支点,以其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探讨,促使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一、具有启发性,深化思想

学者王阿银在研究生本对话时提出,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或情节,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话题,促使学生展开对话,这样会让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天游峰如此高耸,攀登怎么能不累,老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工作不累呢?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这个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讨论文本,学生首先从课文的词句中找到答案,老者不累是因为能“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在字面解释的基础上,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老者不会感到疲劳的真正原因。如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老者是因为心中充满乐观的思想,而且他十分热爱天游峰,所以才不会感到疲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切身感受。有学生提出:“我喜欢跳芭蕾,每天放学后虽然很累,但还是会练芭蕾,因为我喜欢芭蕾,而且希望别人因为看见我的芭蕾而感到高兴。”这样的对话由浅入深,逐步令学生的思想深化。

具有启发性的话题由于话题的焦点十分明显,所以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对话讨论的重点,这样便能让对话变得更加高效。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能产生对文本的补充认知,这样学生的思想认识能更加深入。

二、增强穿透力,深度阅读

有些教师比较重视能统摄全篇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如果能适当安排一些具有穿透性,能促使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中某些细节的话题,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阅读。教师不能回避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应该利用这些支点设计有穿透性的话题,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逐个突破其中的细节问题。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有些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洪教头和林冲的身上,着重让学生对比两人的行为,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在授课时,有学生提出:“柴进府中为何会留下洪教头这样的人?”教师便以此为契机,抓住这个细节提出话题进行讨论:“柴进对林冲和洪教头是什么态度?”这个问题有助于促使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如有学生认为:“在没有见到林冲前,柴进认为洪教头的武艺已经很高超,但是见到林冲后他便有了更高的眼界。”还有学生提出:“或许柴进已经知道洪教头的为人,但是他为人宽厚,不能直接轰走洪教头,于是就利用林冲来教训洪教头,想要让他自己因羞愧而离开。”还有学生认为:“柴进没有见过林冲的武艺,但是却对他极其信任,相信林冲一定能打败洪教头。”这些对话表示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

具有穿透力的讨论话题一般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能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个性化感受,畅谈自己对人物的想法。

三、拓宽覆盖面,发表见解

在设计对话话题时,教师若能从“这一篇”拓展开,提出覆盖面更加广的问题,那么将会促使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的看法更全面,更具有普遍性。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可以将阅读一篇文本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其他文本上,做到举一反三。例如,《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对话时,可以让其拓宽视野,尝试阅读其他的说理文,并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尝试分析说理文的特点。这样的话题覆盖面更广,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将《滴水穿石的启示》等具有说理特点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并尝试对比,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学生提出:“我发现说理文中都有一个中心论点。”还有学生提出:“我发现说理文中都有一些事例,这些事例都能证明那个中心论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尝试说出说理文中叙述事件的方法和记叙文中使用的方法是否一致。这样,对话话题的覆盖面更加宽,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两种不同的文体。如有学生认为说理文的事件叙述比较简略,而且是为了论点服务,而记叙文则描写得比较细腻,通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令文章增色。

覆蓋面较广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效建构知识体系,对文本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这样的问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启发性话题、穿透性话题、覆盖面较广的话题等优质话题都能成为学生有效开展课题对话的支点。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尝试从阅读文本中找到具有悬疑性的话题或有助于读写结合的话题,这些话题也都能成为阅读活动的支点,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

参考文献:

[1]王阿银.找准生本对话的支点,优化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6(01).

[2]赵万文.对话:让课堂回归本质——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价值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8(02).

[3]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

猜你喜欢

课堂对话教学效率阅读教学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探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办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