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

2018-07-06谢文权

财会学习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谢文权

摘要:在现代管理学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在效益最大化目标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联系起来,并通过执行预算对生产各环节、各相关人员的业绩情况进行判断,利用完善的预算管理标准与业绩考核评价标准,实现对内部发展过程的控制。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问题出发,探究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有效结合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考核评价;问题;对策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讲,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织规划工具,它具体是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业绩是企业内部运转,并参与竞争的基础,利用一系列专业、全面的指标对生产各环节的业绩实现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合理评价,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则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密不可分,二者不仅在管理目标上相一致,在实践中也能够实现作用互补,因此,为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整体性发展,则必须要逐步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的有效结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结合方面并不顺利。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过程不合理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第一步,也是实现业绩考核系统评价的依据。只有根据预算编制中的各个项目才能够明确评价指标、评价任务以及评价目标、评价结果等。但是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体系在编制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预算编制过程不规范,企业对生产各环节缺乏合理分析,对于预算编制难以形成全面的构建,影响了编制的实际效果,造成了编制内容与实际的业绩考核之间的出入;编制过程缺乏责任规范,对方法的选择缺乏科学性,为预算执行与业绩考核评价埋下隐患。

(二)预算与业绩考核评价的设置不相符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在目标上是相一致的,但是从目前的企业预算管理情况来看,预算的评价目标与业绩考核评价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出入,如企业在预算执行中对绩效考核标准的设置更多的是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但是业绩考核的标准更多的是落实到责任人的身上,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内部员工的工作业绩得不到全面的反映,这样虽然企业在全面预算上能够实现预期规划,但是对业绩考核方面却影响了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预算与业绩考核评价的设置不相符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从整体上影响了工作业绩。

(三)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监督措施不到位

目前在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中,监督体系的构建是确保内部信息真实完整的关键,但是在企业预算管理实践中,内部监督失效的问题屡见不鲜。在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过程中,缺乏专门的监督考核机构与专业的监督人员,对预算执行过程和业绩考核过程缺乏监督规范,难以根据科学的监督标准确定监督内容,使得企业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掌握,甚至存在营私舞弊的行为,为预算超支留下隐患。

(四)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执行不到位

在全民预算管理中,资金支出、成本计划、成本控制、销售预估等成为企业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执行情况对资金支出的控制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效果和业绩考核评价管理中,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各部门独立工作,企业整体战略得不到顺利实现。此外,在评价体系构建中,对财务指标的难以量化使得绩效评价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结合的相关对策

(一)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全面预算编制效果

对于企业而言,预算管理的构建必须要在相应的制度保障下进行,预算能否得到全面的执行,业绩评价能否公平公正,其关键就在于预算编制水平。预算编制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对各类财务和非财务资源的分配、考核与控制,而业绩考核则能够全面地体现资源的利用效果。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编制需要信息的支持,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应该依托相应的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各生产环节的数据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并不断细化预算项目,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纳入到预算中来,而只有这样企业的业绩考核评价才能够明确执行与预算之间的差距,并根据数据信息反馈到预算管理系统中来,推动全面预算的不断完善。

(二)根据全面预算的目的,构建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全面预算是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和评价标准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则更多的是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事后评价,并为预算管理系统做出全面反馈。根据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的关系,企业在管理中,首先应该明确全面预算的目的,从企业的经营目标入手,对企业的全面预算进行构建,体现战略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其次,全面考核体系,根据企业的全面预算目标,确定考核标准,确保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业绩能够实现获得全面的信息反馈,构建绩效评价规范,为预算的执行奠定基础;最后,完善业绩考核评价标准,确保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系统的评价,让企业的预算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三)完善预算审查与监督,提高业绩考核评价水平

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缺少了监督机构的控制,企业无论是在预算执行方面,还是在业绩考核方面都难以实现获得充分的信息反馈,甚至在信息失真的情况下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在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視对监督机构的建设与完善。首先设置内部监督机构,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控制监督机构内部,岗位重叠、利益牵制等问题,保证执行过程的信息更加明确,从而提高企业信息的利用效率;其次,吸收培养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对监督过程设置更加全面的指标,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预算执行都能够在监督下进行,为业绩考核评价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外部监督力量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为预算的执行提供系统的保障。

(四)完善预算执行规范,全面反映业绩考核评价结果

全面预算管理要想实现与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结合,还应该做好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出发,实现过程控制。具体来讲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战略意图,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收入、利润等关键性指标进行优化,利用严格的检查制度落实监督行为,明确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效果之间的差距,并做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其次,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评价,以全面掌握业绩相关数据,如根据基层员工、责任中心、财务部门、预算委员会等层次来划分预算控制主体,将数据上传至信息平台,并做好事中管理,提高评价效果;最后,基于事后的业绩评价,对季度期末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更新,明确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企业能够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实现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是市场竞争驱动下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目前企业的预算管理与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其中的问题不仅存在于预算编制方面,更存在于执行与监督环节,这使得企业的业绩考核评价难以保持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一致,从而影响了经营发展效益。针对此,企业应从自身的管理实际出发,对预算做出全面的规划,并结合业绩考核评价效果,完善管理体系,让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与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真正融合,进而逐渐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体现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赖文彧.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7(13):108-109.

[2]金英.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业绩评价的意义探析[J].当代会计,2017(04):42-43.

(作者单位:柳州市方圆置业担保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