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体验传播 广州地铁博物馆文化新模式

2018-07-06

城市轨道交通 2018年5期
关键词:盾构广州博物馆

广州地铁博物馆位于海珠区万胜围地铁站A出口南侧万胜广场C塔裙楼负一至三层,建筑面积约4400m2,展陈面积约3600m2,于2016年12月20日正式开馆。博物馆由广州市政府牵头出资筹建、广州地铁集团承建,旨在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博物馆以科普知识为核心,首创数字化地铁体验空间,集展览、教育、互动、游乐于一体,呈现广州城市建设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成果。展区陈设在四个楼层,负一层为广州地质状况及地铁建设过程展示区;一层为轨道交通行业及广州地铁发展历程展示区;二层为地铁运营安全体验区;三层为广州地铁企业形象展示厅。

博物馆的运营与经营,对于地铁行业来讲是全新课题,广州地铁博物馆的经营理念源于对文化+物业+商业的整合经营和孵化,具体可概念为三点:

第一,博物馆是品牌文化引擎和跨界融合机构,有别于地铁车站,安全要求也不相同,在地铁博物馆的专属文化空间应该发生更多的和地铁有关的跨界、融合、授权的内容。

第二,地铁博物馆可以孵化更多的场景、内容和产品,来满足“地铁+物业”所需的文化主题,从而不断思考未来地铁打造的物业需要有什么。

第三,以文化为背书的商业经营持续改善地铁之于城市的供给侧和产品侧,让地铁逐步从市民心里的交通工具变成生活目的地。

基于上述理念,广州地铁博物馆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模式已从渠道化转型为场景化,传播方对内容覆盖面的追求也被受众共鸣度和转载率所取代。受体验式营销思维启发,广州地铁博物馆创新开启“互动体验传播”新模式。

“互动体验传播“四大实践

一、精准定位青少年、突破传统陈列模式

随着大规模建设、大线网运营时代的到来,广州地铁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经营等方面都与市民日常生活产生诸多交集。只有让市民真正了解地铁、会用地铁,才能理解地铁、支持地铁。而这种认知和认同的建立,不仅来自乘客的日常出行感受,更需要主动向乘客讲述、展示地铁不为人知的知识和故事。

地铁博物馆将青少年作为核心受众群体,面向青少年设计博物馆展项,既能将时下最流行的数码科技、游戏动漫、视觉时尚用到展项的呈现方式中,又能融入“童趣”,兼顾低年龄段受众的喜好,满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受众群体观展需求,与各年龄段人群都能建立良好的兴趣连接。

广州地铁博物馆突破传统博物馆的静态展陈模式,将概念化、技术化的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新编排展现,并将业内先进的三维模拟、人像识别、体感互动、实时数据传输等设备和技术运用到科普体验展项中。

二、巧设主题:“趣·向未来”

作为以科普互动体验为特色的博物馆,广州地铁博物馆将开馆主题定为“趣·向未来”。“趣”字既体现该馆的展项特色,又可拆解为“走”与“取”两字。其中,“走”表达了欢迎市民走进馆内、走近地铁、走近科学的期望;“取”表达了希望市民从博物馆取走知识、故事和快乐的愿望。

将博物馆做得有“趣”,开馆只是起点。持续举办的“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招募”、“博物馆音乐会”、“博物馆乐高课堂”等一系列亲子、文化活动更是将“趣·向未来”的主题,体现在每天的观众参与当中。

四、精编内容,重构多元化的地铁知识体系

广州地铁博物馆利用建筑分层的特点,将四个楼层分别打造为不同主题展区,引导参观者从一层、负一层、二层、三层依次参观世界地铁及广州地铁发展史、地铁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地铁运营安全体验及地铁企业文化。为了便于参观者快速厘清动线并了解各展区内容,全部展区按参观顺序设置为10个站点,各站点展示内容如下:

第1站——始发站

以地铁车头模型为背景的3D巨型弧幕投影,从古老的羊城穿越到现代城市,从繁华地面穿越到神秘地下,呈现地铁穿越时空而来的精彩视觉场景。

第2站——环球站

在世界地铁大家族的时空隧道中,通过人脸识别互动屏幕,走进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地铁,穿梭在全球精选的109个城市地铁logo中,与不同血统的列车模型亲密接触,可让观众将一张世界地铁图印记在脑海。

第3站——时光站

3D打印的轿子、黄包车、木壳船、单轨电车乃至地铁,实物模型配合城市景观变迁手绘背景展示了“羊城公共交通变形记”;一组视频和老物件,解读了从20世纪60年代初广州地铁梦萌生,到1997年一号线首通段建成通车期间几经周折的历史进程;戴上VR眼镜,即可进入时空隧道,追寻广州地铁从1961年至2016年的成长故事。

第4站——飞跃站

观众点击触摸台即可在大屏幕上查询广州地铁建设、运营、经营、科研等各项业务的年度数据资料,了解在建线路、运营里程、乘客满意度、碳排放量、科技创新成果等信息。还可以播放小视频,听老街坊、新广州人讲述他们与地铁之间的点滴故事,或者操作互动沙盘,了解各个岗位上的地铁员工如何24小时无缝衔接,为地铁安全运营日夜工作。

第5站——穿越站

1∶1复制的巨型盾构机模型再现了盾构机的真实构造,三维动画视频详细解密了盾构机的发明及工作原理。亲手感触盾构刀盘上的滚刀和刮刀,多个三维模拟成像和大型3D投影展项,将隧道中的施工难题破解方法、盾构机施工过程以及广州地铁成功穿越珠江、下穿高铁、隧道桩基托换等真实案例详细展现。

第6站——焕新站

观众在6个机电安装互动游戏中了解地铁电力、通风系统的运作过程,以及扶梯、屏蔽门等机电设备的安装工序;在仿真模拟轨行区,通过操控道岔,即可明了地铁列车转弯换道的秘密。第

7站——匠心站

世界各地独特的车站设计,在“车站万花筒”区域一一呈现。“车站透视窗”精选了5个广州地铁代表车站,推动扫描屏幕来到车站模型前,即可在其上点击查询该站的设计数据及亮点。“我是地铁设计师”游戏,融合了前期地质勘察、地块资料分析到车站、隧道建设的全过程,游戏通关者可获得自己命名的车站设计证书,成为“地铁设计师”。

第8站——便捷站

多款不同年代的地铁售票机和车票全家福,展示出广州地铁售票设备和车票的升级换代历程,尝试在售票机上购买车票,还可获得一枚地铁博物馆纪念币。

第9站——平安站

观众通过三维动画了解“地铁的大脑——线网控制中心”如何指挥调度、“地铁的动脉——列车牵引系统”如何传输动力、“地铁的神经网络——信号系统”如何确保行车安全,还可以进入真实的列车车头,体验3D模拟驾驶,成为地铁司机。在“应急安全演练车厢”还能体验紧急情况下如何在隧道疏散,掌握必要的突发事件应对技能。

第10站——悠乐站

观众在“智慧地铁大闯关”互动游戏区可以参加“爱心服务连连看”、“扶梯安全检查官”、“安检特工队”、“地铁设备扫描仪”等有趣的互动游戏,游戏融入了地铁各类安全文明出行常识。在亲子互动区,孩子们可以穿上小制服扮演地铁司机、站务员、建设工人等,成为“地铁小当家”。离开地铁博物馆之前,还可以在互动留影墙拍照。

智造亮点:最具冲击力的地下探秘空间

广州因其复杂的地质环境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对地铁建设而言,这意味着重重困难与风险。为了尽可能真实营造地下探秘空间,经过创意设计与缜密分析,广州地铁博物馆对负一层结构进行了大胆改造,拆除部分夹层天花板,扩张跨层空间拓展视觉延伸感,置入直径达6.3米的盾构刀盘仿真模型,还原盾构机腔体作为展示空间,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当参观者走近这个庞然大物时,不仅能够感受震撼,更被其中重达500公斤的真实盾构刀片、仿真管片等展品所吸引,在亲眼所见和亲手触摸后,理解到地铁建设经历的千锤百炼。

广州地铁博物馆将二层空间打造为“运营安全体验营”,模拟从乘客进站开始,购票、上车、紧急通话、隧道逃生等安全体验全过程,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和应急逃生能力。同时通过“角色转换体验”,让市民化身“地铁司机”、“安检员”、“站务员”,主动识别地铁里的不文明和危险行为,更加深刻地理解安全文明出行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盾构广州博物馆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博物馆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露天博物馆
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相互影响分析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