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调研温州市域铁路S1线示范工程
2018-07-06
陈舸,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
为了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协会团体标准与市域铁路工程实际的适应性。4月20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学术委”)组织的“温州市域铁路S1线示范工程专题调研活动”在温州市圆满举行。专家学术委执行副主任仲建华、副主任于波、秘书长韩宝明,以及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杭州、武汉等10多名委员,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万学红、铁四院技术中心王华成主任等专家参加本次委员调研活动。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宇、总工程师杜运国,温州市铁办副主任包秀明等全程参与。
为打造“温州1小时经济圈”,适应温州组团式城市格局,适应温州特殊工程地质条件,温州线网规划采用“市域铁路S线+大运量系统M线”的双层次网络。2020年线网由3条市域铁路S线、3条轨道交通M线组成,线网总规模235.29公里,其中市域铁路S线总长度155.26公里,轨道交通M线总长度80.03公里。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线工程”,是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确定的全国首批新建市域铁路试点项目。
S1线:东西走向,西起沿海铁路温州南站南端潘桥镇,东至灵昆半岛,远期至洞头县洞头岛;线路全长77.0公里,规划设站29座,其中换乘站6座,平均站间距2.8公里,设计最高时速120公里/小时;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承担都市区范围内东西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串联瓯海中心区、中心城区、龙湾中心与永强机场和半岛,并服务温州高铁站、龙湾机场。
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赴温州市域铁路S1线控制中心、S1线惠民路站、桐岭车辆段等处进行了实地参观,了解温州市域铁路建设情况。目前,S1线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土建及铺轨工程,正在进行车站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计划年度开通。
S1线特点:1、成本相对低。温州市域铁路线路敷设以高架为主,降低工程造价(3-4亿/公里)。
2、TOD引导贯穿全线。已对所有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控制,充分发挥TOD功能,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实现轨道交通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3、不拘一格,敢于创新。采用新型市域动车组,模块化设计,编组形式灵活。桥梁设计采取造型纤细的花瓶结构,在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运维模式以及标准体系上都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会议现场
下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调研组与温州市铁投集团相关领导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由韩宝明主持。丁建宇现场致辞,对协会专家学术委调研组表示欢迎,介绍温州率先建设市域轨道的规划背景,并提出了需要协会给予的支持事项实际情况。杜运国向专家学术委调研组汇报温州市域轨道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S1线主要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
专家委员就市域铁路规划建设、关键技术、技术标准、运营维护模式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市域交通联系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在重庆、成都、温州等地都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温州市域轨道先行规划理念、重庆CBTC互联互通的一线多车成功共线试运行和成都市域快线运营组织互联互通纳入规划并初见成效值得借鉴,协会团体标准国内市域轨道涉及的技术标准具有包容性。
通过对温州S1线的考察,能够加大协会在编制市域轨道团体标准的适应性、实用性。同时,专家也就实地考察的情况,对温州市域铁路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仲建华对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此次调研活动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
他指出,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目前行业内的热点问题。
调研现场
市域快轨在我国目前尚无完备的标准体系,虽然相关机构出台市域快轨单项标准,但仅从设计和车辆角度制订市域快轨标准,在使用上存在局限性。正在制订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标《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是一部综合性技术标准,按“全覆盖”和构建互联互通线网技术发展理念的要求编制,具有较强的规范协调性和技术包容性。可为市域层次的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产品认证等过程提供标准依据。
《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提出按走行系统分为钢轮钢轨走行系统、胶轮走行系统和磁悬浮系统的市域车辆。有利于提高标准的适应性。
温州市域轨道采用的造型纤细花瓶桥梁结构、 “量身打造”大容量交流车型、点式稳步升级CBTC信号系统、同相供电技术和运营组织多模式等方面创新性、示范性的建设经验和技术标准,值得《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借鉴。
通过本次调研,有必要在《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中细化市域快轨车辆通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