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前瞻

2018-07-05卢子洲崔钰婷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现代学徒制

卢子洲 崔钰婷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和文献分析法,对现代学徒制领域2003—2017年发表在CSSCI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526篇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徐国庆、石伟平、关晶等学者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核心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研究机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热点。英国学徒制是现代学徒制领域知识演进的研究起点,现代学徒制基本理论与实践是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核心。未来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需进一步加强实践层面的研究,探索多元研究方法,打造研究共同体,重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可视化分析 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卢子洲(1966- ),男,湖北广水人,华中师范大学职业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崔钰婷(1995- ),女,山西临汾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硕士。(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0-0045-07

伴随着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的出台,现代学徒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过去的近十五年里,我国学者对现代学徒制领域研究的现状如何?研究的热点和核心议题有哪些?研究热点的演进路径是什么?当前研究中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和Bicomb软件,对现代学徒制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利用文献分析法深度解读文献内容,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学者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脉络,为加强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全面反映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现状,同时保证结果的质量和代表性,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文献为样本来源,选取CSSCI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检索主题词为“现代学徒制”,文献分类目录选择社会科学Ⅱ辑。检索后显示最早发表时间是2003年,因此本研究将研究时间设定为2003—2017年,文献数量共592篇(截止时间2017年12月),去除会议纪要、人物专访、刊物征稿等非研究型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526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一是利用CiteSpace和Bicomb软件进行文献计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计量方法,旨在从宏观上把握研究现状。二是利用定性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搜集、鉴别、整理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相关文献,深入细致阅读,掌握具体研究动态。

(三)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的分析工具有CiteSpace5.0和Bicomb2.0,利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5.0软件构建知识图谱,利用中国医科大学崔雷教授开发的共词分析软件Bicomb2.0对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围绕文献年发文量、发文期刊、高产学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以及知识演进等内容构建图景,呈现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整体概貌。

二、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基本状况

(一)文献分布年代分析

从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獻发表的时间和数量来看,研究呈稳健上升趋势,尤其最近五年。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第一篇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是2003年翟海魂的《21世纪英国中等职教改革动向及启示》。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低潮期(2003—2012年):该阶段关于现代学徒制发文量低,主要介绍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进展,以英国居多。(2)上升期(2013—2016年):这一阶段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发文量急剧上涨,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也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推动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成果呈优质高效之势。(3)稳健期(2017年至今):这一阶段预计高质量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总体保持稳定,上升幅度减缓。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入细化,高质量、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产出放缓。

(二)高产学者

研究者是推动研究的重要力量,2003—2017年,共有719位研究者在CSSCI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以“现代学徒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排名前十位研究者文章数量都至少达到5篇,可以确定这十位研究者是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内较活跃、研究成果较丰硕的中坚力量。当前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十分松散,没有形成合作研究群。从表1可以看出,排名前几位的作者多数来自高校,职业院校的高产学者相对较少。

(三)研究机构

用Bicomb2.0软件导出研究单位,阈值设定为4,得出表2。由表2可知,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形成了以华东师范大学为首的高校研究群,这显然得益于高校的相关学科、专业优势以及强大的学术实力和研究能力。实践工作主体职业院校在这一研究领域稍偏弱势,从表2中可以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研究机构都在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单位内,仅有两家(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不在入选范围内,表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更有利于研究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四)期刊来源分析

关于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期刊截至2017年12月,共有54家,载文数量在6篇(含6篇)以上的机构共13家。以刊发职业教育为主的《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四种杂志,以及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期刊均承载了一定数量的文章。近年来,综合类期刊也刊登了少部分现代学徒制主题文章。

(五)高被引文章

为了解现代学徒制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献,摘取前十篇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最低引用次数是162次,见表3所示。这十篇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外现代学徒制研究、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研究等方面,被引文章作者以职业院校教师居多。其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学者赵鹏飞、陈秀虎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文章总结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对策。

三、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从文献研究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可以直观呈现文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运行Bicomb2.0软件对现代学徒制领域研究的526篇文章进行统计,共得到2305个有效关键词。依据齐普夫定律,并结合我国孙清兰学者提出的高、低频词界分估算法,确定现代学徒制研究高低频关键词阈值为5,统计后得到39个高频关键词,见48页表4。

从48页表4可以看出,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为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英国、人才培养、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双元制,这些关键词反映了学者们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核心聚焦点。此外,利用关键词中心度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研究热点。中心度越高,说明该关键词的中介作用越强。当中心度大于0.1时,该关键词即是研究中的热点。关键词中心度排名由高到低(大于0.1)排列为: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双元制。可以看出,关键词词频和中心度并不一定成正比。需要注意的是,“德国、英国”这类关键词虽然出现的频次和中心度较高,但主要说明研究对象的国别范围;“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这类关键词说明现代学徒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层次;还有关键词如“对策、企业、比较、实践、启示”等,词汇范围过大,指向性笼统,代表性不强。这些关键词均不能反映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的热点情况,故将这几类词汇剔除。检索词为现代学徒制,频次自然最高,也应该剔除。通过可视化分析,建立科学知识图谱,对以上两组图表分析,总结出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关键词热点是“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元制”为主的四大聚类。

(一)学徒制

学徒制在现代学徒制研究中出现频次为71次,中心度0.76,远高于其他关键词,成为最热的关键词聚类。在这个聚类中,直接聚集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别词和“职业技术教育”“变革”“展望”等关联词,可以窥析出学徒制研究的动态和方法,研究者们多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法,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学徒制历史回溯。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最早的形态,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前身。西方学徒制发展历经了五个阶段:古代学徒制、行会学徒制、国家干预学徒制、工厂学徒制以及现代学徒制。我国学徒制发展从原始社会出现了萌芽,到封建社会时期学徒制制度建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兴起学徒制开始走向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统学徒制去除了剥削成分,伴随技工教育發展转向了生产现场学徒制;改革开放后受政策导向,逐渐被正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替代。(2)学徒制历史演变特点。关晶指出:学徒制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归纳为组织制度不断复杂、教学组织方式重大变化、功能不断演变,这些特征的出现离不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化、社会民主进程催化和政策导向驱使,以及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3)学徒制启示与展望。学徒制目前也以非正式制度形态存在于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需承接传统学徒制,比传统学徒制的特点更为复杂,涉及主体更多,因此,应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建立规范化运作机制、明确学徒身份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载体,也是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根本目的。因此,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理应成为学界重点研究之一。人才培养模式聚类汇集了“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双主体”“行业企业”等,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包含两方面:(1)从宏观层面论述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沿袭学徒制人才培养功能。徐国庆指出:现代学徒制是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稳固的师徒关系,又弥补了传统学徒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不足。(2)从微观层面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素。研究者们结合实践,探讨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徒身份、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管理工作、“双师型”师资、质量评价等微观内容。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三种招生方式选拔不同工种的学徒,组建专业的“双师型”团队,与企业达成“互培共用”和“交互训教”的长效机制,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借鉴北美“DACUM”岗位分析法开发课程,在评价体系方面将职业认证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建立多方主体评价机制。

(三)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的实质就是校企合作,一方面,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即为校企深度合作;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又可以破解当前我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若干难题,破解“貌合神离”的困境。因此,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中,校企合作受到重视。校企合作研究既有“长效机制”“工学结合”“中国制造”“高职教育”等宏观设计研究,又有“运行机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顶岗实习”等微观实践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1)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李梦卿提出,校企合作彰显了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特征,校企双方利用各自培养人才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与岗位训练操作技能为主的“工”有机结合,使企业真正转换身份,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下,也必须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校企合作微观实践研究,主要涉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赵鹏飞认为,在企业双元育人中,重要的是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育人全过程的问题,因此,应主动分析企业需求。学校可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有: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准员工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帮助企业实现转型与技术升级、发挥职业院校培训功能等。同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表现。

(四)“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最典型的模式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纷纷引进域外现代学徒制模式,“双元制”自然成为研究热点。在这一关键词聚类中,汇聚了“职业教育模式”“集团化办学”“学徒制度”“企业培训”等关键词,与“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建设”等相连,反映了“双元制”的特点和学界关注的重点。(1)“双元制”内涵与特征研究:“双元制”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之一。姜大源指出:德国“双元制”具有四大典型特征:双元合作,企业主体,教育调节,育人为本;遵循三大原则:双元性、协调性、差异性。(2)“双元制”主体关系:周红利、张万兴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提出了“双元制”中企业与学校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委托学校培养人才,企业是主导者,学校是代理方,劳资合作关系是“双元制”发展的动力,通过企业培训将“双元制”和德国企业真正捆绑在一起。(3)“双元制”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双元制”是职业教育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我国在引进“双元制”时必须考虑是否具有“双元制”发展的土壤,例如,如何让企业自觉、自愿地参与现代学徒制。

四、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研究知识演进路径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现代学徒制在不同的阶段研究重点的演变,利用CiteSpace软件标识词LLR算法(对数似然率算法)和MI算法(互信息),得到关键词共被引聚类情况表,摘取部分节点信息,见50页表5。对标识词进行梳理归类,2003—2017年,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热点演变的关注度(LLR算法标识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现代学徒制内涵—国外现代学徒制—企业—高职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现代学徒制制度—职业教育。

以时间为顺序,现代学徒制领域在時态分布中的热点演进概况如下:一是英国学徒制研究是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起点。2003年开始出现了关于现代学徒制相关主题的研究,其中,英国学徒制是学者们的主要关注点。这一阶段主要介绍国外(英国为主)现代学徒制发展和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如关晶对英国学徒制历次改革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当前英国现代学徒制的体系、框架、组织管理和未来趋势;杨敏介绍了英国现代学徒制的三大特征(培养目标能力与知识并重、课程类型灵活多样、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并简述了英国学徒制对我国的启示。这一时期学界研究大多属于自发性的研究,研究数量少,研究内容较为集中。二是现代学徒制基本理论与实践成为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核心。2011—2015年,这一时期现代学徒制基本理论与实践成为研究核心。2011年以后,现代学徒制研究不仅数量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深入、丰富。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在每年的工作要点报告中均提到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9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提出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内涵,标志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同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双主体之一,首次被写入政策。与此同时,现实需求也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研究,部分职业院校已经开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1年,江西新余开展全国首例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工作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一安排,并保障学生在学徒期享有工资待遇,毕业后即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果品企业百果园联合成立了百果园学院,探索出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更加符合时代特点。2016—2017年,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等成为研究新热点。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研究也呈现出新风貌,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关系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杨红荃归纳了当代“工匠精神”的表征,提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必须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中。面向新时代,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等大背景下,现代学徒制要有新作为,研究者更要注重本土化研究,在对现代学徒制国外模式“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助力中国模式“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现代学徒制注入新动力。

五、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对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知识演进进行了分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存在的问题有:第一,从现代学徒制研究机构来分析,发文数量排名靠前的是高校,最高为华东师范大学,有25篇;其次是上海师范大学,有9篇。职业院校群体发文数量最多的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有6篇。显然,学界对现代学徒制关注度不够,高校群体发文量排名虽然靠前,但关注现代学徒制研究的高校数量很少,职业院校虽然研究基数大,但大部分发文篇数集中在1~2篇,这就造成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看似火热,实则是一种“低水平记录”。高校研究机构可以提升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质量,职业院校群体的深度研究可以使现代学徒制从理论更好地转向实践,两大研究机构都应该积极发力。第二,从当前研究薄弱环节来看,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相对偏低。现代学徒制承袭了传统学徒制核心要素——师徒关系,基于稳固的师徒关系来进行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是现代学徒制最为根本的要素 ,然而师徒关系却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现代学徒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学界是否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意义的校企合作相混淆?是否将现代学徒制视为“升级版”的校企合作?尽管我国职业院校也总结了大量实践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只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简单复制?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

尽管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总体偏少,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机构及研究意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现代学徒制研究中,研究者们需注意:一是研究者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和回归意识。从研究选题、研究内容来看,很多研究者仅注意到研究视角的新意,但产出成果缺乏深度,易得出相似结论,更难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实践创造层面更为尴尬,研究者缺乏实证求真精神,研究结论真正回归实践的少而又少,效果不知。因此,研究者们应该端正务实的研究态度。二是研究方法应多样化。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以思辨研究、比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设计研究相对较少,这有碍于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深入探讨。应注重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试点的多元与统一。思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现代学徒制基本理论,构建现代学徒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立场;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现代学徒制实践规律,探索不同培养模式;设计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检验理论、验证模式,从而完善理论、模式。这三种研究范式均可以丰富现代学徒制话语体系。三是应构建研究共同体,加强研究者的协同研究。现代学徒制研究需要高校研究群体和职业院校实践研究群体、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多方参与、共同合作。应鼓励跨地域、跨学科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领域相关研究课题,打破固守思维定式,发挥集体优势,推动主题研究更加深入。四是应紧跟前沿、扎根本土,重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当前很多研究成果都采取比较视野,先介绍国外经验再谈对我国的启示,这种研究思路在研究初期无可厚非。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应积极与国际接轨、关注别国动态,同时也要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尤其应考虑到现代学徒制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中的生长模式,不能机械照搬别国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

[2]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3]赵志群,陈俊兰.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

[4]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5]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现代学徒制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