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令伟

2018-07-05孔令伟

南方周末 2018-07-05
关键词:艺术史错觉著作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重要的学术著作绝非庸常的日用之物,而是人世间熠熠生辉的奇迹,如果没有经典,人类的心灵世界将永远是一堆混乱的碎片。

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在艺术史研究领域,贡布里希的著作足称经典。

先说他影响最大的著作《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杨成凯校,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部分,贡布里希都会附上一幅图片,告诉我们每个时代的艺术家究竟是如何制作图像,这就是此书的诀窍。在现代摄影术、数码影像出现之前,图像制作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极为艰难。另一方面,艺术不仅仅意味着图像制作,不仅仅用于交流,她还是心灵之事,还意味着“表现”,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表达,所以我们会遇到风格问题。地理环境、时代和民族的差异是影响风格的因素——阿尔卑斯山南北,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拉丁日尔曼……俨然如艺术史的风格界碑。但与此同时,大师的出现又会让某种风格穿越时间、空间和种族的界限,形成独立的前后相继的历史传统。《艺术的故事》以极为清晰简单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传统,讲述了“制像”和“风格”的故事。

读罢《艺术的故事》,我们总会有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之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翻开它的姊妹篇《艺术与错觉》(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贡布里希说:“《艺术的故事》一书里以关于视觉本性的传统假说去研究再现风格史,《艺术与错觉》则期望更高,打算反过来用艺术史对那些假说体系本身进行探讨和检验。”这里提到的“传统假说”是指当年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经常讨论的几个基本话题,如“记忆性图像”(Gedaechtnisbild)、“概念性图像”(Gedankenbild)、“相对肖似”(relational fidelity)以及“为自我的回归”(regression in the service of the Ego)等等。研究《艺术与错觉》的西方学者常常乐于把波普尔(Karl Popper)和贡布里希相提并论,认为贡布里希在方法上受到波普尔的影响,这么讲是有道理的。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可能仅仅凭感觉资料或观察就能建立起一幅图像。因此,印象主义的理论、拉斯金纯真之眼的理论显然会带来误导。

《秩序感》(杨思梁、徐一维、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同样是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艺术与错觉》的副标题是“图像再现的心理学研究”,《秩序感》的副标题是“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稍加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二者的微妙关系。《秩序感》讲述的是装饰纹样的历史以及人们对这些纹样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它是继李格尔的著作《风格问题》之后的又一部谈论装饰纹样史及风格史的名著。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秩序中总是‘中断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如果在一个秩序中有很多中断,这些中断又组成了另一个不同程度上的秩序,那么,在被预测到的连续的多余度和秩序或非秩序中出现的新变化之间,就总是存在着一种张力,正是这种张力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如贡布里希的其他著作一样,《秩序感》也是一部“复调”的交响乐式著作,他从文化、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装饰纹样作了一次立体分析。同样,像《艺术与错觉》一样,《秩序感》也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突破。在这部著作中,贡布里希对李格尔的纹样线性发展的理论和潘诺夫斯基的黑格尔主义风格史观保留了批评的态度。同时,《秩序感》也对格式塔心理学进行了修正——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的是人对秩序的知觉,并主张知觉有趋于简单形式的倾向,但贡布里希却更多地强调了人对于非秩序的反应,他认为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人才会发展出秩序感。总之,像《艺术与错觉》一样,《秩序感》总是给我们以新的启发,是一部非常耐读的好书。

贡布里希的著作让我们接近艺术、理解艺术,如果你对艺术史学本身感兴趣,那还可以读一下《历史及其图像》(孔令伟译,杨思梁、曹意强校,商务印书馆,2018)。这本书英文初版于1993年,是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哈斯克尔(Francis Haskell,1928-2000)的著作,全书对欧洲学者长久关注的“图像与历史想象”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分析了“图像证史”所独有的巨大魅力,同时也指出了其中无法避免的思维和情感陷阱。全书结构就像一枚古罗马硬币,有正反两面,一面是图像,一面是铭文。此书第一部分“图像的发现”是正面。第二部分“图像的运用”是反面。图像的发现,主要谈16世纪以来欧洲各地的古物学家对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古代雕像、古建筑及各类古文物的发现与著录。第二个部分是图像的阐释,是以吉本、伏尔泰、黑格尔、米什莱、拉斯金、布克哈特、泰纳、赫伊津哈为例,讨论了18、19世纪的历史学家对“图像证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反复强调:正是由图像所唤起的“整体历史画面”导致了我们对历史的误判;艺术作品的品质越高,风格越独特,就越容易对历史学家产生干扰。历史学家从艺术风格中感受到的情绪往往会转化为道德体验,甚至还会将这种个人化的体验上升为历史感受,这一点,恰恰是“艺术的历史想象”中最细微、最难以辨识的部分。

猜你喜欢

艺术史错觉著作
误读的“艺术史”
秒变戏精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错觉极限
试论儒家和道家著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镣铐下的舞蹈
画家的数学著作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