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肤品行业,充斥着大量梦想型产品”

2018-07-05马肃平

南方周末 2018-07-05
关键词:护肤品护肤南方周末

十年前,中国人的皮肤状态很健康,但现在敏感肌肤的比例大量上升,一线城市比二三四线城市高,城市比农村高,皮肤的过度护理是原因之一。

最大的误区是过度清洁,哪怕只用了一点防晒霜,如果恰好生活在污染地区,那就更加拼命清洁。强烈的“清洁”概念,很大程度上是柜姐们为了配合产品的“高档”形象而硬拗出来的。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

早晨刚过六点,黄焱按下了发送键。“叮”,手机微信订阅号的推送列表里,名叫“基础颜究”的账号蹦到了第一位,标题赫然写着:火了这么多年的经典爆款,今天该扒扒皮了。很快,阅读量突破了5万。

几组看似意义相悖的标签同时贴在黄焱身上:一枚标准的理工科学霸+技术宅男,却成了护肤界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做广告,却“种草”无数少女;不是帅哥,却成了迷妹心中的“护肤教主”。

更多人知晓的是他的网名“三亩大叔”,或者直接就叫他“大叔”。这位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的博士,最开始并不醉心于护肤品科普。在宝洁和强生供职的十余年,他几乎一直在围绕护肤品成分做技术开发。

和所有实验室里的钢铁直男一样,他胡子拉碴,不太打扮,整天在实验室里拿着市场部同事给的方向研发产品。渐渐他发现,做出好的产品和改善消费者的皮肤是两回事——中国消费者面临的护肤问题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有人仗着自己是油皮,觉得啥都能往脸上扑腾,悦诗风吟的绿茶皂基洗面奶,深层卸妆油、宝拉甄选的水杨酸。有朋友没事就抹润唇膏、唇彩,一天能抹不下20遍。

调研数据更让黄焱忧心忡忡:因为过度清洁,国内高达30%的男性和50%的女性认为自己敏感肌肤,一线城市女性脸部菌群的健康程度要远低于三四线城市。

消费者虽然每天都在涂抹瓶瓶罐罐,但最需要解答的命题仍然没有着落:该如何正确使用护肤品?从哪些渠道获取靠谱的信息?

“如果有人能将护肤品研发的秘密公开,起码感兴趣的人可以查到。”黄焱觉得,自己隐约触及了问题的关键。

2016年,黄焱从大企业离职,一头扎进了护肤科普。不同于那些单纯做测评、讨论肤感的美妆博主,他更像是那个敢于戳破“皇帝新衣”的小男孩。搜索文献,驳斥某些谬种流传的说法,给突然火起来的单品“泼冷水”,宛若护肤品信息汪洋中的一股清流——

如果你没有过分营养不良,而且不到50岁,口服胶原蛋白基本看不到效果;

用护肤品刺痛,不是说明有效,可能和皮肤屏障功能有关,也可能因为产品中的一两个防腐剂或者活性物刺激,不是单纯“补水”就可以解决的;

脂肪粒和你用什么眼霜没有关系,和你不注意防晒和手欠有关;

敷个面膜再上妆?皮肤这时犹如狂风中艰难支撑的墙,你又怎么忍心再上去踢一脚?

他给粉丝留言,“不要只看广告买护肤品,听一个理工男给你翻译一下天书一般的成分表。”神经酰胺、对苯二酚、烟酰胺……这些化学成分只有懂行的人才能理解。不过,文章结论很学术,内容却脱离了传统技术科普文的死板和精奥。仅仅两年,小众的“数理化文章”竟收割了一众自称“护叔宝”的粉丝。

但相比“网红”,黄焱更愿将自己定义为护肤品配方师。正如公众号“基础颜究”,做基础的工作,回归“科学护肤”本身,尽可能明晰易懂地说清楚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作出护肤决定。

很多产品不再解决具体需求

南方周末:为什么做护肤科普?

黄焱:一开始想的没那么清楚,作为理科生里爱写字的人,只是想告诉别人:这个行业里有好多东西其实没什么用。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

黄焱:早年的护肤品大多有切实的具体需求,但慢慢的,产品附着了太多“梦想型”的东西,变成了广告里漂亮的女明星,变成了公主梦的一个部分,给你购买的驱动力,但至于有没有功效,能不能解决具体问题,就说不准了。

南方周末:大牌到底是真好还是假好?

黄焱:产品在市场上存活得久有其道理的。雅诗兰黛的“小棕瓶”最早是1980年代出现的,虽然为了达到真正平衡的功效,花了15年细调配方,但核心成分并没有大改,受到全世界女性的青睐。再比如,全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购买大宝SOD蜜。这些单品为何能存活这么多年?绝对不是因为广告打得好,而是它确实有能被感知到的肤感或者功效。但除了少数特定的单品,护肤品行业充斥着大量重复、同质又没多少用的产品。

南方周末:你这样说,会不会招致一些非议?

黄焱:最初我们的公号传播范围窄,主要是在配方师的圈子里(所以还好)。其实大家都挺愤懑的,比如我们批评某个单品,说“这东西没什么用”,这个单品的配方师也承认“对,它就是没用!”后来公号传播广了,我们的调性也略微做了一些调整,不再那么猛烈地攻击某个产品。

南方周末:出现这种情况,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黄焱:公司为了保持持续增长,需要不断推出新品;渠道商为了卖出更多的货,哪种话术对他们有利,他们就会这么去做。造成的局面就是:消费者面对成千上万种护肤品不知如何选择。所有人都在“分蛋糕”,形成了纳什均衡——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厂商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配方师可能是在许多不太合理的选择中,找到最有利于消费者的那一个。因此你无法责怪行业里的任何人,从智力和道德上似乎都不成立,大环境就是这样。

过度清洁会惹祸

南方周末:以你看来,国内消费者在护肤上存在哪些误区?

黄焱:最大的误区是过度清洁,哪怕只用了一点防晒霜,如果恰好生活在污染地区,那就更加拼命清洁。强烈的“清洁”概念,很大程度上是柜姐们(指超市或商场的专柜小姐)为了配合产品的“高档”形象而硬拗出来的——只有这么讲,才能让她们推销的产品显得更加贵族气。十几年前,我刚入行时,护肤推行的是三部曲——洁面乳、水、面霜。但后来慢慢变成了九部曲、十部曲——眼唇部卸妆液、深层清洁的洁面乳,奇奇怪怪的各种手工皂、洗脸神器、精油、高酒精含量的爽肤水,恨不得全用到脸上,感觉这样好清爽啊。

南方周末:会产生什么问题?

黄焱:皮肤是一个“活”的组织,清洁是一个平衡的概念:不能少,但也不能过度,过度清洁会扰乱皮肤正常的功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角质层的挡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穿过角质层逃出去的水的量大大增加。

十年前,中国人的皮肤状态很健康,但现在敏感肌肤的比例大量上升,一线城市比二三四线城市高,城市比农村高,皮肤的过度护理是原因之一。敏感肌肤出现之后,大家又会去寻找解决方案,主打“抗敏”的雅漾、理肤泉这类偏药妆的产品开始热卖,制造出了大量的市场。

南方周末:过度清洁是否会让皮脂腺分泌更多,从而引发痘痘?

黄焱:实际上,“痘”是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可能是敏感皮的痤疮样皮疹、脂溢性皮炎。反复卸妆而导致的痘痘,很有可能是由于敏感造成的痤疮样皮疹。由于过度清洁,一些有害物质侵入到皮肤深层,皮肤就开始发炎了。

南方周末:应该怎样进行皮肤清洁呢?

黄焱:首先需要更正错误的观念。比如,绝大部分防晒霜可以直接用洗面奶洗掉,一些成膜的防晒霜,比如安耐晒的小金瓶,可以选择乳液剂型的卸妆产品。有刺激性的东西(比如酒精、果酸、精油)别一次性糊到脸上,最好间隔着使用,好皮肤架不住累加的刺激性。我推荐的脸部清洁流程是:早晚两次。如果不是特别油的话,早上那次可以不用洁面乳,晚上则需要使用。

对于那些有反复上妆需求的人,比卸妆更要紧的是,一定要注意手机屏幕、枕巾、毛巾的清洁。有些姑娘为了追求脸小,把头发披到两侧脸部,给脸部皮肤带来聚集更多细菌的可能,这种情况需要注意头发清洁。空气刘海导致额头冒痘也是一样的道理。

南方周末:很多姑娘都有敷面膜的习惯,面膜使用有哪些误区吗?

黄焱:面膜不能每天敷。其它产品在皮肤表面保持湿润状态的时间一般是一两分钟,只有面膜会在面部停留15-30分钟,所以它产生两个问题:长期浸泡会让角质层失去保护能力,影响角质层本身的透过性,毕竟面膜中有一些不应该渗透到皮肤深层的东西。

大部分好的面膜,面膜液本身营养会给得比较多,为了防腐必须添加更多的防腐剂。防腐剂长期停留在皮肤表面,会影响健康菌群。就目前的文献和调研结果来看,一线城市女性脸部菌群的健康程度远低于三四线城市。就像热带雨林,菌群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如果有益菌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害菌就有机会在脸部生长,导致皮肤问题。

南方周末: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黄焱:嘴唇的角质层只有薄薄五六层,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的防护,经常咬指甲,彩甲上的物质频繁沾到嘴唇上,容易形成唇炎。巯基乙酸是一种高腐蚀性物质,一些女性为了脱毛而使用,造成过敏。眼科医生特别讨厌内眼线,频繁画内眼线会导致各种炎症。

“专为中国人 肤质设计” 被滥用

南方周末:以你来看,这些年消费者对于护肤品的关注点有什么变化吗?

黄焱:以往消费者的安全感相对较低,担心护肤品的质量,因此“天然”“植物提取”类似概念的护肤品受到热捧。现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功效。但实际上,越是做“天然”产品,越要投入大量的基础研发。之前厂家一窝蜂做“天然”,其实鱼龙混杂,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做好准备,只是因为“天然”的产品好卖。

南方周末:说起功效,高价护肤品和平价护肤品,它们的功效真的差别很大吗?

黄焱:护肤品的价格和性能是有关联度的。高价护肤品一般会花精力去研究功效。但1000元产品的功效一定是500元的两倍吗?没有这种说法。越贵的产品,在研发端、市场销售端投入得越多。中低端产品是日用品的逻辑,高端产品是奢侈品的逻辑,你当然会因为功效而购买,但更多的是购买感受。

南方周末:市面上很多产品宣称“专为中国人肤质设计”,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黄焱:有一定道理,但被滥用了。东亚人种的皮肤比较接近,黑色素表达多于欧美,我们的老化症状是斑点,欧美则是皱纹。除了皮肤本身的生理学差别,不同人种对皮肤的处理也不同。欧美人喜欢美黑,爱晒日光浴;我们喜欢美白,因此可以说有“专为东亚人种特别订制”的护肤品。但问题是,目前几乎没人去做深入研究。厂商宣称“专为中国人肤质设计”“在某国成立了研究所,专为亚洲肤质设计”,只是为了产品卖得更好。不能说全部,但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的。

南方周末:在护肤品行业,类似的时髦说法似乎层出不穷。

黄焱:是的,概念特别容易被滥用,而且很容易火起来。比如商家总能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拿诺贝尔奖来作卖点,不断宣传某种应用了“诺奖技术”的高科技产品。于是,“端粒与端粒酶”成了高端护肤新宠,“自噬细胞”被运用到护肤上,被称为“自由基杀手”的富勒烯也给商家带来了狂欢。但能否达到宣传效果,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改变正在发生

南方周末:最近看到什么好的转变了吗?

黄焱:以前总是批评大公司的新产品没把真正有价值的成分放在成分表的前面(排列顺序代表含量高低)。今年我还挺高兴的,一些公司在活性物的浓度上有了很大提升。当然这不光是我们起到的作用,而是整个社会文化和教育水平提高、消费者获得信息管道增加的结果。相当多的企业也在响应这种趋势,更加重视产品本身的研究,加大在有效活性物上的投入,满足消费者需求。

南方周末:选择一款护肤品除了看成分,还需要注意什么?

黄焱:成分只是护肤品的冰山一角。成分表只是国家规定的一张列表,比如燕麦提取物,不同厂商的提取物是不一样的,但都叫燕麦提取,所以我并不认为在依据成分表的科普这件事上,能做出那么多花样,毕竟你是基于有限的信息去判断。未来消费者还是要认品牌,首先是产品本身的品牌,还有分析人员的品牌。我们业内人士一般会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不是傲慢,而是事实。

南方周末:怎么判断一款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黄焱:你首先要对自己的皮肤有一个初步了解——干性、油性、敏感、非敏感?其次需要了解一下家族过敏史。如果家族中有亲戚有严重的痤疮历史,或者有人有哮喘的病症,还有溢脂性皮炎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帮助医生和你做出判断,自己皮肤的风险到底在哪里。如果有可能,记录自己使用的产品,将来你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过敏和刺激的风险,并且可以总结出“什么产品(活性物)对我(美白或抗皱)最有效”这样的结论。

猜你喜欢

护肤品护肤南方周末
涂抹护肤品不用总拍打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情侣出行,精致护肤
生如夏花
护肤
让你瞬间拥有幸福感的Beauty gtems
潮流护肤品购物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