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观 转化 通法

2018-07-05孙民政

读写算 2018年1期
关键词:通法转化数形结合

孙民政

摘 要 在函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非常重要,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实际教学中,如何分析问题,合理转化,找到这类问题的通性通法是关键,本文通过一道正反比例函数的面积问题对此进行说明。

关键词 数形结合;转化;通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173-01

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日益发达,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保有量也呈几何级数的爆发式增长,在数学教育领域,各类教辅书、试卷集、练习册、题库……可谓题海无涯,无边无际。作为教师的我们,难道非要把学生带入题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数学解题不在量多,而在求精,要能启迪学生思维,探寻数学的本源,培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的思维方法,总结归纳解决各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做到融会贯通,才是正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做一抵十”,才能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出有价值的数学素养。笔者最近正在教授沪教版八上《正反比例函数》,接下来就以一道正、反比例函数应用的面积问题为例,展开分析。

例:如图,直线 (a>0)与双曲线 交于两点,且点A的坐标为(4,2),点B的坐标为(n,-2)。

(1)求a,n的值;(2)若双曲线 的上点C的纵坐标为8,求△ABC的面积。

解:(1)把A(4,2)代入 ,得 ,

把A(4,2)代入 ,得 , ,

把B(n,2)代入 ,得n=-4, ,n=-4

(2)∵C的纵坐标为8, ,∴ 即C(1,8)

解答到这里对绝大多数同学没有什么困难,用的知识就是简单的数形结合和待定系数法,同学们容易理解,计算也基本没问题。因为A、B、C三个点都是在象限内,而且△ABC中没有与坐标轴平行的边,所以接下来求△ABC的面积不少同学开始一筹莫展了。

笔者接下来引导同学思考,观察△ABC的形状象什么三角形?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想呢?这个猜想得证了对求解的结论有帮助吗?于是有了解法一。

解法一:

, ,

,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特殊方法,但是它的直观性很强,最容易想到了,这就启示我们对一些“看起来有点像”的特征,不妨先验证之,再运用这种特殊性质解决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和勾股定理是常用的工具。简言之,“特殊图形直观解”。

倘若图形的特殊性验证不出具有什么性质,这类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接下来看两种通法——割补法。

解法二:(割法)

如图2,过C点做X轴的垂线,与直线AB交于点D。

把x=1代入 ,得 ,

一般来说,对于悬空三角形,如果能通过三角形与坐标轴的交点将其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分别求解,那是最好;如果不能,我们常常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x轴或y轴的垂線,将三角形分割成两部分,并以分割线为底,两点横坐标(或纵坐标)之差为高,分别求解。

解法三:(补法)

如图3,过A点做x轴的垂线,过B点分别做x轴、y轴的垂线,过C点做y轴的垂线,它们两两相交于G、E、F点。

这种方法对于坐标系中复杂的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求解是非常快速有效的,关键点在于正确的找到矩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并求出相应线段的长度。当然,如果把△ABC的面积看作是梯形BCFG的面积减去△ABG和△ACF的面积之和也是可以的。简言之,“一般图形通法解”。

题目是做不完,也讲不完的,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归纳,精讲精练,合理变式,通过做一道题,讲清一类问题,做一道题,领会一种方法,那何尝不是教师之幸,学生之福呢?

猜你喜欢

通法转化数形结合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