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体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途径

2018-07-05童冬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童冬兰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下基础教育界最热门的概念,是对基础教育发展起引领作用的核心理念。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有具体的途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在此过程中形成数学认知,生成数学能力,形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视角下有效的活动体验,需要教师重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这样活动才更贴近学生,体验才更有效,核心素养也才能得到保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体验;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途径究竟是怎样的?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从目前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来看,更多的思考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性的操作不是很多,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时间并不久,且权威文件也基本上都是从理论角度给予阐述的,一线教师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实践更需要慢慢探索。笔者以为,核心素养作为当下基础教育最具概括性的一个理念,其实施不可能完全脱离已有的基础,更何况数学学科的教学一直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其积累的有益经验与形成的优良传统,必定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以这些年来在教学中形成的最深刻的认识——活动体验为例,来阐述在其基础上培育核心素养的些许思考。

一、活动体验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目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为作为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其必须回答“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概念的含义,而当从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时,显然会发现小学生的经验水平与知识水准,与“社会发展”等关键词存在距离,因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回答,首先应当是面向“终身发展”。当然,这里的终身发展显然不是指十年甚至是数十年之后的能力需要,而是面向学生当下成长的需要。

那么,这个需要如何得到满足呢?笔者给出的答案就是“活动体验”。活动的价值在于学生的身体参与,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来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体验的价值在于生成经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来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学概念、规律。从逻辑上来看,活动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活动的指向,活动的目的可能是内隐的,而体验的目的则通常是外显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活动与体验同时得到满足时,其对学习的支撑作用才是明显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提升才是可能的。其中的因果关系在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需要关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基本能力,更要关注这些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当学生处于一个高效的活动中且能够形成深刻体验的时候,学生的认知是可以得到发展的,上述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的。

以长度单位的学习为例,要让学生知道“1厘米”是多长,需要的不是给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去看、去记,而应当是让学生去“用”1厘米,即让学生去活动。比如说让学生用厘米为单位,去测量手边不同物体的长度,在学生多次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对不同长度的物体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之后,如果再让学生不用尺,而是直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内心判断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多少倍的过程,这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厘米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深刻了,同时也掌握了估测方法,这均是指向能力的,可以理解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通过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与思维活动来促进认知的发展,进而形成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相应的合作品格等),就保证了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活动体验例析

那么,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活动体验,来促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呢?这里以“数的认识(1~5)”的教学为例来说明。

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中是最为基础的一个知识,有些教师甚至会因为小学生已经有此相关的经验而跳过了本节知识的教学。当然,这就是从知识建构角度看数学教学之后的选择。如果从核心素养及其落地的角度来看这一内容,就不会如此轻率地跳过这一知识的教学了。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1~5这五个数的认识,需要知道这应当设计一个从生活事例向数学对象的抽象过程,而生活事例以什么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又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里显然以设计体验活动为宜。那么,这个体验活动如何设计呢?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给学生呈现5以内的不同数量的不同物体,如1个苹果,2只香蕉,3个橘子,4支铅笔,5个手指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观察并判断,主要还是脑力劳动。但这个脑力劳动是简单的,因而学生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其次,让学生到前面的箱子中取出5以内的不同数量的物体。这是一个部分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其他学生给出随机的数,让学生从准备好的箱子中取物体。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活动——实际取物者是活动加体验,判断者是观察加体验。再次,用现代教学手段呈现一个课件(以游戏的形式),如小猫钓鱼的flash,而钓几条鱼上来,则可以通过电脑与手机的蓝牙连接,让学生在教师的手机上操作,这样尽管参与的学生还是一部分,但全体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学生的思维主要集中在对数的认识上,因为只有认识了数,才能够做出下一步判断。

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中,学生的认识是基于自身的经验及简单的逻辑推理之上的,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接触的是关于5以内的数的形象的事物,大脑加工的是关于5以内的数字。于是活动体验也就体现出了学生经由肢体动作获得数学认知的价值。

但本课的教学显然不止这么多,因为在1~5的数的认识中,还需要全部学生的活动体验。于是课堂教学就进入了小组合作的阶段。笔者设计的是: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之间互出题目并回答。应当说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此形式还是很投入的,因为出题目原本在学生的心中是老师和家长的事,当自己也有了这一“权力”时,他们显得非常兴奋。而他们出题目的思路显然是“模仿”:模仿此前遇到的问题,模仿书上的问题。可以伸出三个手指让对方数数,拿出两块橡皮让对方判断……如果说此过程中有生成的话,那就是当学生同时拿出了2支铅笔和3支铅笔的时候,他们会遇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问题,于是5以内数的加减也就埋下了伏笔。

以上两个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际事物的認识,对实际事物的抽象并得到数等,都是数学抽象的过程,而建立的数本身其实又是一种模型,因此数学建模也存在其中,至于逻辑推理等,则更是无处不在。这样的过程,对应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因而可以肯定地讲,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有保证的。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只有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自身才会有意识地设计思维含量更高的学生活动,也会更专注于研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生成哪些体验。这样,活动体验与核心素养培育之间可以形成更为良好的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无论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而言,还是对于教师的数学教学而言,都是有好处的。

三、活动体验契合小学生学习需要

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么重视体验活动,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就是这样的,忽视了这一天性而给学生呈现太多的抽象事物,固然能够体现所谓的“数学味”,但实际上却离学生的认知越来越远。

但认识到这一点,仍然不能说明活动体验就能够自然契合学生的需要。因为真正指向数学学习的活动还是要精心设计的,只有符合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活动才是有价值的,体验才是有意义的。譬如上面的例子中,给学生呈现5以内的不同数量的物体,这些物体其实不应离学生生活太远,必须是学生熟悉的物体,如果是学生不熟悉的,那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反而不会关心其中的数量及其关系。这个细节其实很多教师注意不到,反而会有意地找一些稀奇的物件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此时学生的活泼是指向物件本身的,与学习数的目的其实有些远。长此以往,核心素养的培养肯定是没有保证的。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体验,需要教师唯一认真思考的,就是如何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以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收获数学核心素养时更有些润物无声的意蕴,这样学生其实更容易对数学认识形成深刻印象,进而保证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