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求真课堂: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应然之举

2018-07-05郭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郭莉

摘 要:核心素养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实践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建构求真课堂,这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建构求真课堂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实践展开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求真课堂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要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建构求真课堂,推动学生更加主动而全面地認识数学,这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种探索和思考。

一、求真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与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相比,我们如今教学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新课程体系下的知识呈现将知识的生活性和情趣性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也强化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较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最为真实的数学知识,由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立足于凸显真实性的数学课堂,即求真课堂。

求真课堂的教学内容首先要真实,我们当前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在这一点上都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是插图的设计,抑或是问题情境的设计,教材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组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他们由此将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学生参与的各项学习活动要注重真实,这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充分兼顾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比如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样的过程不但真实有趣,而且很有价值,因为这会引导学生无意识地将游戏和数学思维融合在一起,游戏也将逐步演变成一个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每一次猜测和推理结果,教师都要给予热情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操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起到一种很好的激励效果。

在教学中追求真实,也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们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很明显的不稳定性,教师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欲望造成影响。

二、小学数学求真课堂的构建思路

当我们尝试以求真课堂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时,怎样建构课堂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有四项因素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予以充分研究并关注的,它们分别是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手段和学习延展(图1)。

图1

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是课堂建构的两项基础,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研究学生的经验基础、认知习惯、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有关内容应该成为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起点;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小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还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研究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紧密联系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对教科书进行研究和分析。

学习手段和学习延展应该是求真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这两者本应该是相互交融、密切相关的整体。我们将二者分开来进行阐述,基本设想是通过前者关注学生对知识方法等内容的习得和领悟,通过后者关注学生的进阶提升和发展,最终双管齐下,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求真课堂建构过程的操作策略

为了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研究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的具体需要,积极探索并完善求真课堂的操作策略。下面我们以四年级上“可能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 尊重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要对接学生经验

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并据此来选择教学素材,进而让教学活动全面对接学生的经验基础。最真实的教学素材应该源自学生的生活,因此在组织数学课堂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周边收集情境创设的素材,这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抽象的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将思路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更加灵动的思维来处理和分析问题,这样的处理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可能性”一课是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第一次接触概率的知识,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并由此来建立概念。我们将如图2所示的抽奖转盘带进教室,邀请学生一起来玩抽奖游戏,这是学生在超市购物、联欢活动等场合非常熟悉的场景,能够有效激起他们参与的热情。游戏中,当某位学生在转转盘时,其他学生不自觉地就开始猜测最终指针会停在哪个位置,渐渐地,“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概念出现在学生的表达之中,他们在相互讨论中也逐步完成相关概念的建构。上述游戏为学生提供鲜活而生动的探索情境,学生的思维更容易打开,而且这样的处理也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图2

2. 精心组织学习内容,将核心素养理论融入其中

核心素养的提出必然会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进一步嬗变,该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多方位搜集资料,深度学习课改理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目前与我们教学实践结合最紧密的资料应该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教师要带着学生仔细研读教材,发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内容。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等,这些内容散布在教材中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以知识的方式进行呈现,还对应着方法、思想等隐性方式,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和发掘。

我们所倡导的求真课堂,需要教师从手边的教材入手,真真切切地把握住其中的核心素养教育素材,进而有效组织教学。“可能性”这一节所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数据分析能力,这在教材的多个环节都有渗透,比如知识引入阶段,教材就安排表格让学生记录摸球游戏中每一次摸球颜色的类型,统计和比较的思想已经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建构有关“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时,教材提出如图3所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探索:将牌反扣于桌面后打乱次序,从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好放回去,再打乱后继续摸,一共摸40次,并且将花色记录下来,最终比较摸到红桃的次数与黑桃的次数,这是直接将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摆上台面。

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也是建构求真课堂的根基所在,教师只有充分而细致地发掘,才能将教材中的思想意识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到位。

3. 优化学习手段,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

教师的灌输式教学绝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手段,这也无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建构一种“满堂灌”的课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知识基础和自身经验出发,运用逻辑思维来展开推理,这才是数学的本质内容,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这也自然成为我们建构求真课堂的重要思路。

“可能性”的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以“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在摸扑克牌的探究过程中都能得出结论:“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却遇到这样一组学生,他们的实验结果恰恰相反。对此,笔者没有断然否定他们的结论,而是尊重这一事实,鼓励其他学生一起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的学生提出:“摸到黑桃的可能性虽然小,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摸到。”也有学生提出:“每一个小组代表一种可能性,全班10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是这种结果,当然说明它的可能性小。”还有学生提出:“将全班同学的数据放到一起,对比总的黑桃次数和红桃次数,这样的可能性更加明显。”……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大家的认识,问题也由此得到解决。

对学生而言,可能性本就是一个模糊而抽象的概念,“样本容量”“抽样判断”等又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已然发生的问题,教师既不能就此打断,也不能用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来进行解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点亮思维,克服障碍。

4. 推动学习延展,促进学生进阶发展

小学数学的内容浅显而基础,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就能掌握,这样的处理将压制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不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应该推动学习延展,促进学生的进阶发展。数学教师应该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积极地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反思、评价和创新,构建出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求真课堂,让学生在深度探索中掌握更加真实的数学本质。

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得出“摸到黑桃可能性大”的这一结论,我们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极具延展性的学习素材。教材最后列举了德·摩根、蒲丰、费勒、皮尔逊等人的抛硬币实验,这一实验和摸扑克牌实验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我们安排学生对比几位科学家抛硬币的实验数据,反思自己摸扑克牌实验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探索和研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还要提出问题:“可能性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才能增大摸到黑桃的可能性?”这样的问题将推动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自己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提问题等手段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勇于运用活跃的思维来探索并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正是求真课堂的追求。

四、实践中的些许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探索并完善求真课堂的构建方式和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建构求真课堂时,我们侧重于两个字,即“求”和“真”,“真”是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而“求”则是教师和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式方法,前者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目标定位,后者则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

1. 发掘数学知识最真实的一面

什么是数学?放在核心素养体系下来看数学,它绝对不是一道道习题,我们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就必须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现数学最真实的一面,即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对知识的内涵和实质进行把握。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指導学生通过静态的知识呈现方式,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知识的发展历程,并从中理顺知识的发展脉络,提炼数学科研思想。在求真课堂上,我们力图还原数学最真实的一面,其实就是要让数学焕发生机,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探索也将更加深刻地把握数学研究的本质,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方法。

2. 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探求数学的真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听讲和练习,更应该包括数学实验、数学推理、数学猜想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此外数学游戏、数学阅读、数学实践也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完善学习方法。

有教育理论研究者指出,学生的学习包括直觉学习、间接学习和基于现场场景的学习,其中直觉学习主要是一种基于个体本能的模仿,间接学习则主要是结合教材等工具的“去情境”学习,而基于现场场景的学习则是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问题分析和探究中获取深刻本质的认识,进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就我们的求真课堂建构而言,第三种类型的学习方式显然更符合我们的需要,这应该是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数学教师学习核心素养理念,建构求真课堂,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自我,才能促使我们的“教学”逐步蜕变为“教育”,学生从课堂上所得到的不再只是生涩而乏味的数学知识,更有真切而生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灵魂。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