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8-07-05张庆喜

读写算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

张庆喜

摘 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和社会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大,在此环境下,必须对教育事业进行深化改革。小学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摇篮,是对未来发展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新课标改革所提出的重要要求,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24-01

课堂教学是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组成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课堂教学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基础。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入门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长期以来,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个问题在小学尤为严重。数学教师在“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导致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常常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也偏离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就是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而提出的,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针对这一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配合,并做出合理的改善和创新,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1.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陈旧的教育观念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枯燥,死板,教师以“一言堂”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小学生仍处于儿童阶段,注意力及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待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更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教师意识不到教学主体,那么教学质量是难以提升的。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响应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例如:2017年4月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2年级1班的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在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图形的运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看幻灯片、折纸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什么是对称轴、平行、平行运动等知识。授课过程中教师一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时也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开展合作式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得到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将优良学生进行分组,老师以辅助的形式进行引导。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习能力较弱的在其帮助下激发出学习兴趣,从而主动的进行学习。这种分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多开展此模式进行教学。

3.合理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性,多数教学内容都需要逻辑思维去解答,但小学生处于思维初步形成的发展阶段,逻辑思维尚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把教学内容当中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生活或具体事件。例如:还是在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2年级1班的数学课上,教师在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教学时,通过对电影院座位的提问;让学生对万以内数字有一个生活化的理解。由此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类似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复杂、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更简化的、具体的传授给学生,在理解难度上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工作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构建情境课堂

据调查,普遍的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教学比较枯燥,难懂,致使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抵触心理。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缺乏耐性这是小学生具有的特性,而数学学科是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因此如果遇到难题,小学生极容易气馁,半途而废,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可以用趣味游戏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抛砖引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设置问题情景时候,应当注意趣味性的合理增加,因为小学生具有活泼、爱动、爱玩的天性,增加趣味性的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一旦兴趣得以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构建情境课堂,开展趣味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5.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由于年龄小,还不具备良好的自信心,数学教育应针对这一点展开工作,帮助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和真实想法, 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肯定,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对教学信息也是一种有效反馈。在构建课堂评价体系應注意,不能单纯的从成绩方面进行评价,而是要综合小学生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让每个小学生都得到正确的评价,使课堂评价体系公平公正,并且要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评价,使课堂评价体系多元化。由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培养小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必要途径,也是完善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科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教育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环境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教师要积极的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要合理的改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数学;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并确保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敏敏.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猜你喜欢

新课标小学数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