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提问意识促进动态生成
2018-07-05何英贤
何英贤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以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突破口,并以此来促进整个课堂,呈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也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一、激发质疑兴趣,促进动态生成
要真正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最关键的是先让学生产生“疑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們可以通过优化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各种有效的诱发疑问的因素中自然而然产生困惑,并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而提问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质量更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产生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播放课件,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吊车上的沙土徐徐流下,慢慢形成一个圆锥的形状。就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趁热打铁,问:“同学们,看到这堆沙土,你们最想知道哪些数学知识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质疑:想知道沙土堆的形状叫什么?这堆沙土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这堆沙土的质量有多少吨?怎样测量它的高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实验,先拿出一个用厚纸板做的圆锥,再拿出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空圆柱里,让学生数数,倒几次正好装满。然后教师可以再提问:“你们看了这个实验,有没有发现什么?”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提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有这样的关系?能不能把求圆锥的体积转化为求圆柱的体积来计算等较有价值的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动态生成。
例如,教学“比多”和“比少”的应用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桌面上摆一行(10个),再让他们在图形下面摆一行(6个),即( )。在学生摆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同学们根据自己摆出来的图形,想想看,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经历了刚才动手操作的过程,思维活跃,纷纷举手提出问题:圆形比三角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少几个?圆形和三角形一共有几个?由此可见,学生能提出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消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能力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潜能,甚至实施“满堂灌”,过分压抑儿童好问的天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会提问,不想提问,甚至形成了心理障碍。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障碍,就很难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因此,教师一定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1.消除自卑心理,鼓励大胆发言。有的学生由于情绪紧张,担心在课堂上说不好,当众出丑,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外继续向老师提出问题;有的学生生性懦弱,不敢在大众场合提问题,可以鼓励他们个别提出问题或在小组内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可以让他们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2.消除焦虑心理,营造积极性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不在学生中人为地划分好、中、差等级。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因过分焦虑而造成不敢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不仅要给予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还要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同时,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教学过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3.消除依赖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有不少学生心中过分依赖别人,在质疑方面也是如此,经常不动脑筋思考,不想提出问题。对此类学生,我们要耐心引导,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做一些铺垫性的工作,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4.在竞赛活动中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经常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竞赛活动,通过比一比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成绩,学生将会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5.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旦他们积极争取提问时,则要尽可能优先让他们发言,即使提出的问题不够准确或价值不大,也要以真挚的情感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表扬,决不讲:“×××同学今天有进步”,“×××”同学今天也学会了提问题”等这类明褒暗贬的话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激发质疑兴趣,从“问题”展开教学,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在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促进数学教学的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