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07-05刘百东
刘百东
摘 要: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产力,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教学首先是传授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当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算教育完成了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牢牢地把握这一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教学中来。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认真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教学方法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产力,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小学数学教学要牢牢地把握这一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走进生活,实践创新
传统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了学生只顾答卷,成为高考的工具,而影响人类关键的创新能力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这也是教育的失败。自从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以来,教育扭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更大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极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为此,我们的数学课就更能体现出该学科的优势,数学以抽象思维为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何能够找到最好的途径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进入生活实践应该是最佳途径。我们课本理论知识的形成多数源于生活实践,所以,我们的数学知识传授就要本着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在生活中想办法研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继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所以,我们身为数学教师要注意教法的改进,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让他们能够通过实践去操作思考,以了解世界,激活思维。比如,我在执教“方位与数数”一节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去看看自己在班级所处的位置,从前后左右的不同角度进行数算是第几位,形成一种坐标意识,再让学生到电影院以此方式去数并查找自己的座位号,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由此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营造环境,激发创新
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才能实现,若是传统那样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背诵内容,记录笔记,学生就没有创新的空间,他們的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激发。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踊跃思考的状态,从而形成一种师生和谐民主的关系。想让学生有学习积极性,就要使他们处于一种兴奋、愉悦的状态下,他们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才能有奇异的想法,才能参与老师的问题思考,才能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接近学生,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努力做到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言,要有敢说、敢想的精神。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学生自然就会大胆地想象,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要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比如,我在执教“梯形面积公式推导”一节时,在孩子们说到要将两个相同的梯形组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时,有的居然说,把圆柱形剪开而展开的侧面积是否可以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等。当他们提出这种看法的时候,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极大地培养了他们敢说、敢想的精神,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优化训练,培养创新
首先是要优化练习设计。不能去使用那些一成不变的练习题,呆板枯燥固定的训练自然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做题训练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特别是要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教师要研究灵活多样的训练题。其次是要有问题的开放性。也就是说,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确定的,必须要走一下别的途径才能做对。比如,我在复习的时候,就给学生这样的题目:“鸡36只,鸭比鸡少18只,鸡比鹅少7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所以,我们要改革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去解决生活实践中所遇到和接触的实例,使他们能够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使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地研究和制定学生创新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