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2018-07-05彭娜刘芳
彭娜 刘芳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有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特别是中年级,主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为主。但就目前农村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不喜欢写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外面世界的见识缺乏,家庭的不够重视等。所以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见到成效的。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并在写作时有话要说,有内容可写?多年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作文教学
一、自由表达激发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具有较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催化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解除加在学生身上的种种枷锁,把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抒写生活,抒写自我,描绘自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鼓励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是训练写作的方法之一,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写日记时,材料由学生去选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自己觉得可写的,都可以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句话,只要是真实的,都值得鼓励。
2.鼓励学生进行仿写
小学生正处于写作“入门”的关键阶段。与其教他们高深复杂的写作方法,不如找一些好的范文,从中提炼出精华,让学生模仿着写,这样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好的范文从哪儿来呢?别忘了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里面的一篇篇文章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呀!它们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写作经验,可以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课后,让学生观察某种熟悉的动物并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仿写。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虽然语句尚显稚嫩,但已证明这种方式较适合目前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从中获取成功的乐趣。
二、“下水”引导再次激趣
所谓“下水文”,其实就是要求教师要经常动动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同学生一起坚持写日记、模仿练笔,并与学生共同鉴赏,这样学生就没有偷懒的理由了。另外,进入三年级,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我们班的交流课。老师和学生一起,把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日记拿出来供大家品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当然,教师所写的日记,一定是与学生有关的,而且内容一定是针对学生进步的。这样,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就会很自豪地跟别人说:“看,我的进步老师都记着呢!”而没有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也会暗暗较劲,争取下次得到表扬。事实证明,“下水文”的引导,让学生在作文时更积极了,我们师生间的距离也更近了。
三、改、评到位再添新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获得成功都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更关心这类事物的发展并有進一步学习的欲望。”写作文也不例外。只有树立起他们的强者信念才能让他们找回自信,产生“我不是弱者,我能把作文写好的欲望”。
那么通过何种途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呢?我们认为主要就是批改和讲评作文。所谓“改、评到位”,其实就是要及时批改、讲评。因为时间一长,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减弱。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批改、讲评作文时,不会超过一天时间,要让学生及时品尝到写作带给他们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仅如此,通过信息反馈的“及时”,学生还会捕捉到重要的信息:老师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这往往会更加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否则,日记、仿写练笔又会流于形式,成为学生新的负担。
四、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要多读书,多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鲁迅先生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们积极开展了一些读书活动。首先,鼓励学生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书;其次,我建议全班学生自愿拿出自己的课外读物,在班级里创办图书角,与大家共同品读,以求共同进步。最后,为了确保读书活动能收到实效,鼓励学生处理好反馈读书的信息:或开展演讲比赛,或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进行读书笔记展览大赛,并且这些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读书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作文并不难教。只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其信心为己任,就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聂月梅.阅读积累运用[J].才智,2012(5).
[2]张爱林.也论语文课堂中的读写整体化教学[J].才智,2012(5).
[3]陈丽菊.让学生轻松地动起笔来:三年级习作教学点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