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实效性教学思考
2018-07-05邱响奎
邱响奎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在小学课程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语文学科学习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因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致使很多问题的衍生,为了让小学语文实效性教学得以实施,一定要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分别进行掌控,千万不能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多下功夫就可以达到了,针对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效性教学;思考
语文学科在小学的教育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实践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重视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做好备课,经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充足准备、切实落实、归纳反思,让整个教学活动变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全面的提高。
一、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进行具体、充分、有效的准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教学课程,教师想要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把复杂的学习内容明确地讲授给学生,尽力做到由浅入深,不但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教学素养和语言理解能力,还要进行充足的课前备课,课前备课不单单是教师要做的活动,学生对于课前准备也是必需的,由于课堂教学不单是单方面的,在教师关于课本知识的讲授之外,也要学生自主积极地接受,所以,教师与学生课前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教师与学生需要准备的任务并不一样。
首先,针对小学教师来讲,課前备课非常重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教师如果想要掌握住课堂上珍贵的时间,就一定要在课前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胸有成竹,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最终实现小学语文实效性教学。
其次,相对学生来说,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乐于接受学习的内容,学生预习的内容包括阅读、理解和思考后提出问题,先进行课文的阅读,学生先要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就是课文中的生字词;然后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字和词的意思,读明白句子,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学生遇到问题是正常现象,学生提出问题说明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例如在讲解《幸福是什么》的时候,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先阅读课文内容,并给学生布置问题:在你的意识当中,幸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并在课堂讲解活动中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思考进行分享,逐渐培养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的阅读、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中听讲,最终增强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学习效果和认真听讲的程度。
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不只是单方面的,也是学生跟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重视相互之间的交流,教师使用各种手段知悉学生在预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应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二、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归纳、反思和练习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在课前的预习与课堂中教授之外,还有课后的学习,其包括归纳、反思和练习,先要做好所学知识点的归纳,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和课堂当中答疑解惑,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文中所出现的知识点,这要求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相应的归纳与练习,并且,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还是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都是零散的,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所以课堂学习之后需要学生把自己在课堂学习之前遇到的问题,还有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做归纳与整理,进而转化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完《给予是快乐的》之后,教师适当在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做复述的练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做作文练习;还要做好关于课程知识点的反思,反思课前、课中、课后遇到的问题,做总结和改进,我们所说的反思不单是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同时也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相应的反思,不断完善自身的施教方式,不断在反思到改进,从改进再到反思的过程当中,找到最适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综上所述,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前提与基础,其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看着似乎简单,事实上想要做到高效是相当困难的,在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个步骤都不能疏忽,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一定要重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也要主动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期共同进步与提升,使用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切实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单晓菲.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2).
[2]张海燕.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建议[J].学周刊(B版),2013(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