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7-05郭文芳
郭文芳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机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接触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展开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现如今,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尤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提高自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改善传统的仅依靠板书的教学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数学教学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中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数学的生活化,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不免有些滞后,导致学习内容无法反映实际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依赖课本进行教学,要坚持数学生活化的原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此时,可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優势。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出发,从网络上搜集更多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教学资源,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更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形式
小学生生性爱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色彩于一体的优势,将其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快捷的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知识,不仅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做了这样一个微课设计: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那么,它们的面是否相同,每个面上的边是否一样;如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如何展示它们的表面积;当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时,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视频,为学生讲述这些重点教学内容,并在课堂的最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这样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还增强了其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的目的早已不仅仅是讲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当下依然存在诸多数学教师利用陈旧、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仅依赖教材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被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无法发挥学生的数学潜能,限制了其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抑制了其创造力的发展。然而,信息技术可以改善这一状况,由于其本身的全球性与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新颖的学习资料,有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时,为了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在课件上为学生呈现关于三角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并加以适当的问题导入:“同学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指什么吗?为什么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直角?”然后,再放映三角形动画,为学生演示三角形展开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最后,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剪三角形卡片,并将三个角拼在一起进行验证。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学习知识,还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信息技术在小学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而且还丰富了课堂形式,拓展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毋庸置疑,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越来越具有成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改善教学环境,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艳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
[2]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