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之中

2018-07-05张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

张平

摘 要: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在优化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小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塑造良好的心态和性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具体影响,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德育;教育;创新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理念贴近德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在推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不仅仅承担着引领素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拓展推进德育,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价值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断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之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组成了一个特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发展背景之下,推行小学德育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培养融会贯通。以“教育为本、教育为先”的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使小学生不但能够成才,还能够成人。

二、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德育长期处于发展弱势

在应试教育的发展阴影下,在很多小学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教师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时,往往比较形式化,只是为了单纯的活动而活动,所以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实际意义领会不深,导致小学德育教学整体处于一种空洞、粗浅的工作模式之下。再加上传统教学中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远不及其他专业课程更加精确,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小学生对于德育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德育教学的发展成效没有得到预期的拓展和推行。

2.德育课程主体地位设置不科学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德育课程的实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教师应该时刻将学生放在第一要位,将德育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体系之中。但是事实上,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会将自己看为德育课程的“主导者”,大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极少征求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所制定出来的教学方略和班级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德育教学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情感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

三、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

1.贴近时代,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性格品性进行全面的引导。以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帮助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的道德习惯。教师要结合当前小学生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下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多种文化思想上入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学。

一方面,教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德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特征,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通过当前一些时政和热点新闻,广泛传播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开展以“主席,我想对你说”“中国梦、少年梦”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在班级内、校园内都能够凝聚起爱学习、爱运用、爱祖国的德育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对德育教学具备更加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相互统一。

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班会、趣味课堂、第三小组等不同的活动契机,引领学生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个人理想。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凝聚个人理想后,按照时代的潮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把握规律,加深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德育教学的内在含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教师要努力在班级授课的模式之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时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扎实的理论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不怕苦、不怕难的思想态度,使学生能够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友善等相关价值核心融入日常生活。鼓励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进行讨论演讲,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对教学中的内容和核心价值进行自由的分析探讨。对教师在核心价值观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指导,构建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灵活的多元化小学德育体系。

同时,还要取得相关教育部门和校方的支持,加强校园图书馆建设,并引进一大批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德育书籍。积极利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地域文化和校园特色。

3.教育服务,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

从我国整体环境上看,德育教学处于一个独特的转型时期,小学生面临思想的冲击,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德育教学的系统工程,逐步改进教学模式,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上着手,本着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发展原则,把德育工作融入整体过程中。

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教育工作的各方面成果。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职业品德,要以更加真诚的内心关怀学生,使小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所给予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实行监督,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制度,使小学德育教学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查。通过科学的德育素质评价制度,对小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综合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之中,使学生具备更加健康的心理素养。

4.以身作则,提高教师的德育职业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也应该积极践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行业守则,从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特点。为此,教师要加大对德育教学的业务研究,树立为师典范,使学生能够对教师具备敬佩之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德育实践融合到一起,从而达到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使小学生能够不受任何负面情绪的影响,将德育学习看作一项有意义的事情,充分提高德育问题的价值深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具备良好政治修养、思想品德、情感素质的教师队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以身作则”的教学理念,除了以满腔热情对待教育事业,还要积极地言传身教,用高尚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素养,适应当前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谷桂华.浅谈多元化时代的中国主流价值观[J].学理论,2011.

[2]程增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2(7):106-108.

[3]方秀萍.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6(36).

[4]陈鹏军.对当下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