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的几点思考
2018-07-05朱璇翔
朱璇翔
摘 要:加强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紧要任务。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文字训练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思考
一、深挖句子让语言曲径通幽
一位老师在执教《画家和牧童》这堂优质课时,其中一个细节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师:戴嵩是怎样画出《斗牛图》的?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多读几次。
生自由朗读。老师请其中一位站起来明确语句,即“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然后出示相关内容的课件,再请大家看着课件大声朗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水墨画,你能指出画家在哪里运用了“浓墨涂抹”,在哪里运用了“轻笔细描”?
(课件出示荷花水墨画)
师:一起读这两个词语,注意“浓墨涂抹”读得?(生答:响亮)“轻笔细描”读得?(生答:轻一些)
全班学生认真朗读。
这位教师紧紧地抓住关键词语“咬定青山不放松”,除了让学生把语段读通、读顺、读懂、读透之外,更使学生在语文的朗读体验中经历了“读进去”和“读出来”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课应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上走上几个来回。”在“读进去”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带着问题思考相关语句,然后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感知内容,深入理解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适时地渗透“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接着,教师出示荷花水墨图,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体会“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把平面的词语还原成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再通过进一步深入朗读,与作者的情感和谐共振,同构共生,将文字成为学生生命中活泼的语词细胞,这就实现了所谓的“读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像这位教师一样,引领孩子一路慢慢“欣赏”,把那些藏在文本深闺处的教学理念,落实到生动的课堂上,学生才能与文本贴近,与作者贴近,与经典贴近。
笔者听过一堂《穷人》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但是他很少关注文本特点,更不用说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而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没有得到多大的体现。我想,在课堂上,教师固然重要,但整个课堂的精彩与否,却更多地系于学生满足的实际程度。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比如在初学生字新词时就可以利用《学习导航》,让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音和书写,哪些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在重点段落教学时,在对桑娜忐忑不安心理描写的这段文字学习时,出示整个段落,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根据学生的反馈,补充交流,使学生发现文本中“用省略号表达复杂心理”这一特点。并在文本的第6自然段中,也用上省略号写写桑娜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二、精心研读可以创新文本
针对《草船借箭》中的一段对话,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题:
师:“课文用的都是直接对话,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对话和人物性格,填上提示语吗?”
(课件出示具体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打上相应的提示语。)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 )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不难发现,这道题就需要孩子們在感知课文内容和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深入语文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中具体人物的“情绪场”,转换角色地切身体验,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把人物性格内化后顺理成章地表达,这些表达浸染着孩子自己的感受、体悟,熏染着孩子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而且一个个人物的神态、表情具体地呈现在孩子的脑海里,更加丰满了“周瑜”“诸葛亮”的印象,丰富了文本。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也自然而然地投射在孩子的心中,避免了教师繁琐多余的分析与讲解。在这样简单的课后小结后,我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我始终认为,不能仅仅拘泥于文本,而要在课堂上鲜明体现文本的特点,否则语文学习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语言文字训练植根于课堂,让言语在课堂上熠熠生辉,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薛法根.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