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策略初探

2018-07-05邓茹婷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育

邓茹婷

摘 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是训练学生对视觉媒体的感受和审美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育功能自不待言。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审美感受;评价能力;美育

“欣赏·评述”领域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不高,长此以往的怠慢忽视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缺乏,不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下面我就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对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索。

一、激发兴趣,于欣赏中感受美术作品的“趣味性”

小学美术课程设置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欣赏·评述”领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课程效果却差强人意,而且一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欣赏课不需要做作业,教师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所以我可听可不听。和大家分享一段发生在我身上的师生对话——来自“抽象画”随机提问的打击。

我:“董××,你来说说你理解的抽象画。”

董同学:“没有规律,看不懂,瞎画……”

“我没有上过专门介绍抽象画的课程,它真如你所说的这样吗?我课上讲了些什么,你们还记得吗?”带着微微怒气和巨大打击的我质问道。

“老师,我知道课堂上讲过不是瞎画的,是情感的表达,但是我看不懂,所以第一反应感觉他还是瞎画的。”学生见我的反应连忙解释道。

学生的反应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不禁想到四十分钟的欣赏课堂他们真正能记得的有多少,他们真正汲取到的知识又有多少?

其实欣赏大师的作品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所以在“欣赏·评述”领域中,教师在选择学生欣赏内容与题材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的主导地位,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与他们认知水平接近的学习内容,让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的魅力。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历史、民俗等联系,使“欣赏·评述”领域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领会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

二、顺其自然,于平淡中凸显美术课程的“专业性”

1.以情导学,实现课堂氛围“宽松化”

在诸多教育形态中,美术教育是偏重于情感体验的教育。所以教师在“欣赏·评述”领域教学活动中需充满热情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

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使课堂氛围轻松化,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力争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2.自然引入专业知识,渗透欣赏趣味

不知何时起“疾言厉色”成为教师维持课堂秩序的“法宝”,但心理学研究指出:和谐才是师生共处的良策。

说说最近课堂上发生的小插曲吧,五年级美术课《美术中的比例》中有一幅讲解比例的是达·芬奇的《奥尔维斯人》,作品描绘的是男的裸体像。个别男同学看到后一直发出令人不悅的声音,而大多数女生都害羞地低下了头。这种情况下的课堂如何继续?如果我大声呵斥或许他们会安静一时,但是存在他们心中的想法却难以释怀,尤其还可能把这种情绪延伸到课堂外。我何不利用此时直接和他们聊聊相关专业知识呢。

我:“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幅画为什么反应这么大?”

一些胆大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解释道:“老师,这个人没穿衣服……”

我会心一笑,提出反问:“同学们,这幅作品画得虽然是个裸体男人,但它本质是什么?一个没穿衣服的男人站在了你们面前?”虽然措辞有些不恰当,但那种情况下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学生:“不是,老师,这是达·芬奇的画。”

于是我围绕“画”这个点和他们解释要用看待艺术品的欣赏眼光去看待这幅作品。这幅作品是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表达的是当时盛赞的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除此以外,还给他们普及了西方绘画史上,人体一度是画家热衷表现的题材。

学生很好奇为什么喜欢画人体,看着充满兴趣的眼神,我趁热打铁,简述了人体绘画在西方绘画史的一个进程。西方理论认为:“裸体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应该说人体在各种绘画中结构和技法是最复杂的,通过对人体的块面关系表现可以充分体现绘画者的功力及水平。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插曲,其实这和学生的审美有关,他们对人体理解还比较狭隘。这需要教师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审时度势”合理引述专业知识,渗透欣赏的趣味性,引导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艺术作品。这样和谐课堂的创建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进行。

三、开阔视野,于生活中体验美术鉴赏的“趣味性”

学会欣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不断去提高欣赏能力,学生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才能迅速地发现事物的精髓所在,且能够发挥超凡的想象能力。

一个人的欣赏评述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以及对其的重视程度,如五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其实已经涉及了很多美术专业性的知识,如透视、比例等。倘若从小不去重视这个方面知识的积累,那么他的审美素养必定不会提高。等到有目的“灌溉”知识时,必有一种亡羊补牢之感。就如人的气质一样,有些东西是印在骨子里的,需要的是长期积累过程中沉淀出来的感觉。

所以在“欣赏·评述”领域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一种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评述能力。

参考文献: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杨成凯,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0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美育史料·孟宪承演讲《美育原理》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孑民美育研究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