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恋十年:直到军缘寻觅,才知因何爱你!
2018-07-05王志平
王志平
1
北京奥运之时,我高出二本线10分的半吊子高考成绩迟迟等不来录取通知,于是补报了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没几天就被提档。那年,哥哥已在坐落于海淀区成府路的中国地质大学读大三。跟着他进京求学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我报考的这所学校虽是大专,但专业是定向委培方向的,毕业后便可以进入出资培养我们的企业当会计,所以爹妈欣然同意。当我打理好一切准备买票进京时,却遭到了大表姐的激烈反对,她在我们老家的山西省教育厅工作多年,劝说爹妈不能让我走专科,苦口婆心阐明学业一步走错就业步步难的道理。
看着爹妈日渐斑白的鬓角、佝偻的身躯和万般无奈的眼神,我实在不忍争论。一个人蒙头窝在炕头哭了个昏天黑地后,重拾高考书本返校复读。身处紧张的复读岁月,排斥回忆,抗拒幻想,与“北京”,我渐行渐远。次年高考完,为保底我只填报了省内院校,全家人只字不提“北京”,那悲伤过心的遗憾。
无心插柳柳成荫。位于“晋商故里”的母校晋中学院滋养着我的文思,大三那年,我平心静气酝酿而成的《弟子规沉思录》获全国特等奖。主办此次征文大赛的是北京国学网,收到大信封,我把沉甸甸的證书如护婴孩般捧在怀里,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聚气凝神,只觉脚步踏得更扎实了,也不知哪儿来的淡定底气竟笃定这事儿还会有后续。不久,心里那个“小九九”成真了——我被特聘为网站编辑,曾经的北京梦在这篇两千来字文作的“滴灌”下复苏了!
2
毕业前,我独自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在睡梦中被拉往梦中都市面试。次日清晨,我惺忪的睡眼跟随火车穿越鱼肚白,行进到东方红日的北京城。车窗外,北京并不是我勾勒过的高高在上的模样,淡淡的雾霭中北京的建筑也如晋中那座小城的一样,新旧变换、高低错落有致,宛若一位和蔼的老者。旅途中,热情的邻座指导我该如何乘坐地铁,打消了我的交通焦虑。买票刷入地铁,看到地铁路线图的瞬间一向路盲的我顿悟了其“来去之道”,人海茫茫摩肩接踵中我没有丝毫心慌,心坎里又涌上曾经“笃定”时的那种淡定。
面试很顺利,毕业后返京也很像是在投往一位老知己的怀抱,一路温稳的欢快。这几年,我在北京国学网做过网编、在房山区志书编纂委员会当过图书编辑,后到《军嫂》杂志社担任编辑三年多一直至今。工作在换、岗位在变,但因文字结缘北京,笔耕不辍坚守文字阵地的初心始终没动摇。每每想到文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内心都是深深的欣慰。下了班、周末也如高考生一头扎进阅读和写作里,对北京的学习氛围、学习时间不敢有丝毫怠慢,总觉唯有如此才能回报命运之神的眷顾、才能无愧于也许是几世才修来的京缘。所以,我除了刚进京时去过天安门、故宫、鸟巢等极其有限的几个全国知名景点外,前三四年工作之余我真就是和文字“宅”过来的。但这并不影响我的京爱,每每出行、每每夜深人静时,我都会深刻地感知到我人在北京,总有一种能与北京对话的虔诚感。而真正深入的对话始于我的军缘寻觅——
本无军旅背景也非爱军女孩的我入职《军嫂》杂志社的前两年,优质来稿“捉襟见肘”时,部队宣传战线的兄弟们热情引荐,军事媒体的同行们慷慨张罗,军人们无私的帮带载我前行;日复一日地看稿、选稿、编稿、校稿,我用重复的专注汲取着文图里从不重样的军旅精彩,“军旅阅历”越积越丰厚;下了班回到宿舍,打开电视,很多时候正巧在播的正是军事新闻;偶尔去特色餐厅打打牙祭,有好几回邻桌竟是老战友聚会,老班长的“严暖交加”、老连长的“冷面威猛”,他们觥筹交错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伴我静静进餐;过红绿灯,军车为我“让行”也是高概率事件……
工作中、生活上,军缘浓厚到让我“质疑”自己的人生,约见一位军事指战员和他谈及这种感受:“我人生的前25年,丝毫没有要跟部队打交道的一丁点儿迹象,你说,我是不是把本该属于谁的军旅人生‘偷走了?”他咧嘴一笑:“直白地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往深说是定数。我问你,你打小最喜欢啥?”我不假思索:“当然是情感写作和古代史喽!”他话也接得飞快:“这不结了,《军嫂》杂志不正是一本情感文作读物吗?至于古代史我也不好说,但里面肯定深藏你的军缘‘迹象。”他鼓励我走出去寻找,答案或许就在转角处。
后来,我陆续走了北京多家历史类博物馆、多处名胜古迹,头盔、铠甲、战袍、长矛厚盾、利剑、弓箭、战马俑、城门、炮台、箭楼、长城……一件件陈迹斑斑的珍贵文物、一处处古军事遗址,我总能从中触摸到历史上那些军人和军事,最终也碰到了答案:原来我一直偏爱有加的古代史更像一部古代军史!
3
答案找到了,我却再也“宅”不住了,每周末跑博物馆、古迹进行系统学习、感受,成了我一发不可收拾的习惯——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人体展区,我看到了人类的漫漫“进化”隧道;在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原来“自然敬畏”是一种至尊神圣;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天文馆、中国科技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中华航天博物馆,我一步步领悟了我们的先祖基于服务农业对天的朴素探索,到今人飞天之漫旅;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消防博物馆,冷冰冰的建筑及防火也有热浓浓的文化韵味;在中国印刷博物馆,记录历史的文字、承载文字的纸张,“墨香”,那从历史中走来的底蕴;钟鼓楼、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晨钟暮鼓,“时间”,本就是一部长史、厚史;在中国邮票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我领略到为实现遥远的通联,人类的每一步……
在雍和宫、白塔寺、民族文化宫、西藏博物馆、民族博物院,我一次次见识了藏传佛教,对历朝历代为何重视藏族等少数民族问题茅塞顿开;在国家博物馆,我见到了在历史书上看过N次的后母戊鼎,享受到了远超图文的震撼力;在古陶文明博物馆,一块块瓦当,学了十多年历史,我这才恍然大悟何为秦砖汉“瓦”;在明城墙遗址博物馆,北京诸如正阳门、德胜门、安贞门、东西直门、东西便门、宣武门等诸“门”背后是政治、军事、历史风云……
对节奏高速的“北漂人”而言,北京不仅有机遇、有压力、有便捷,还有只有静心走过、品过才能知道其无比厚重的那句“北京是全国文化的中心”。一年多的周末、节假日,我在北京走过的博物馆、古迹累计一百多家,最初走是见识,走得多了很多东西都见过、品过,成了温习与融会贯通。
如今的我,还继续在博物馆、古迹一次次地用心与北京的古今对话,锤炼到哪怕身处闹区我也能用脚步触碰到京城美好静谧的境界。有长辈评论,我比北京人更爱北京,确实,此心安处是吾乡——我的“北漂”,不漂,全是足以安放于灵魂深处、丰厚于岁月深处的文化底蕴获得!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爬完长城坐返程公交进入市区已是万家灯火。在一个十字路口,公交等红灯的工夫我如梦般看到了熟悉却从来陌生的几盏字——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情聚心头,泪珠在我与它们之间汇成一道水帘,萌芽、生根,向往、深爱,十年京恋,常思量,不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