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国至上

2018-07-05刘国强

北京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黄大年科学家孩子

刘国强

从踏上祖国领土那一刻起,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全国4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力推“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和“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研究,这两项技术到底有什么用?回答是:没有这项科技之前,别国在中国的海洋里放了什么,做了什么,捣了什么鬼,我们只能“听之任之”,因为传统方法找潜艇只能靠“声呐”识别。人家潜到水下几百米,或是关闭了声音,磁力消掉,你就没有办法找到,想防都防不住。重力梯度仪颠覆了“声呐辨别”,只要你入了海,就能找到你。因为,“重量是永远没法消失的”。因此,美国海军闻听黄大年回到中国,在南海演习才将整个航母编队后撤100海里。

导航:朝向是“大战略”

涂抹在孩子身上的“第一笔”,往往决定整个人生的基调和定位。很多人总是挑选站位,其实最能左右人生大局的是“朝向”……

每一个惊世骇俗的人生都有弱小的童年。

黄大年生长在营养不良的时代。1958年出生便遇浮夸风导致“诚信饥饿”的“大跃进”,三岁遭遇“肉体饥饿”的全国“粮荒”,上学赶上“文化饥饿”,将十二年学制缩短到九年,“文革”闹剧充斥学业全程……

令人深思的是,这并不影响他后来成为世界最优秀的顶尖科学家。

黄大年的出生地和求学经历也同样“营养不良”,多年生活在广西乡下,穿行在荒野和大山里。父亲黄方明和母亲张瑞芳都在广西第六地质队工作,居住地要随着探矿队转移而“随时搬家”,黄大年便“打游击”式求学,小学读五年书,他去三个地方读了四所学校。

广西地矿局为了照顾地质队流动性大、居无定所,解决孩子们上学困难,在远离南宁600公里的柳州罗成县小长安公社“牛毕大荒原”要块地,建所“子弟学校”。从地图上看,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方便”散落在全自治区四面八方的地矿孩子上学。学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此最近的一个村子六七公里。学校要开荒种粮、种菜、养猪,满足自身生活。初中一年级,黄大年便告别父母,从家乡南宁郊区出发,转两次火车到柳州,再在一个没有站台、只停两分钟的地方下车,徒步穿越荒原十多里路到学校上学。一个学期只能回一次家。

困難一下一下锉疼了肉体,包在厚锈里的意志才有机会闪闪发光。老师若说“这次考试只有一个同学得了满分”,同学们就知道,那一定是黄大年。

1975年,17岁的黄大年参加招工考试“一战成名”,在200多名竞争者中夺冠,荣幸地成为广西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一名“物探”地质队员。此后“物探”二字便紧紧跟随他一生,再也没有离开……

不可思议的是,黄大年几乎在渊陷的“坑里”起步却又“一跃而起”,登上全球卓越战略科学家的高位。

1996年12月,黄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摘取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该系获评优秀学生中唯一的海外学生。

黄大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旗下ARKeX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出任高级研究员和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从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多人“高配”团队中脱颖而出,牢牢坐稳首席科学家的交椅,这是剑桥大学历史上首位登峰的黄种人。该科技能够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这项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竞争乃至战略部署的制高点,是强国展示实力的重要风向标。

黄大年回到祖国后,很快成为中国航空地球物理领军人,为“航空重力高精度测量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威震一方的“国际号”战略科学家。美国航母舰队在南海演习,惊悉黄大年回到中国,整个航母编队后退100海里……

黄大年的儿童和少年时代“沦陷在坑里”,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何以创造这样惊世骇俗的奇迹?尽管原因很多,父母和启蒙老师的“朝向引导”,立了头功。引导得好,最差的时代和环境很有可能激发人的雄心壮志,相反,最好的时代和环境很有可能令人不思进取。同样是“借力”,正向借力与反向借力却大相径庭。

孩子只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好做最新最美的文章。

第一任老师父母处处以身作则。父亲锄草不小心弄断了邻居的旧锄头把,立刻买柄新的换上。“损坏东西要赔”,春雨一样滋润着幼童黄大年的心灵。母亲在土路上捡到一张两元面额钞票,马上交给单位,而后给大年讲“拾金不昧”。弟弟黄大文推倒了邻居孩子,母亲领着两个儿子去向人家道歉。

在人的身上,美好和丑陋总是苗草混杂,一不留神会草比苗茂盛。培植美的嫩芽实在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显示丑陋的现象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特别是孩子们可逆性强,一阵风吹来就会使他们像根不牢的草一样随风倒去。

父母的身教宛如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却能过滤毒素和污浊,留下清爽;似无形的刀子剃掉多余枝杈,让小树成材;像阻挡浊流的堤坝,拒绝泛滥。语言可能是声音导师,也可能是污染源。行为是辅导,也可能是误导。在孩子这张洁白的人生白纸上,父母要三思而行,怎样“落下第一笔”?这是家庭的长远大计,也是孩子一生的长远大计。近景看,这是自己的孩子。中景看,这是孩子的人生。远景看,这是国家的未来。

黄大年的初中部主任叫杜冠宇,班主任叫黄仙荣,二人是夫妻。他们都是东北长春地质学院李四光的学生,满怀激情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从北京来到广西扎根。

杜冠宇激昂地讲述: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长春地质学院第一任院长李四光老师当年告诉我们,物探,就像神话中的“金钥匙”,只要电极指向哪里,哪里就会从地下冒出宝藏。

杜冠宇讲的故事太生动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提起大庆油田,我们的班主任李四光老师是头号功臣啊!毕业时,李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学生到北大荒去实习,李老师亲自指挥工人们在大荒原上钻探,我们全体同学都编进工人里,同吃同住同劳动,要多苦有多苦,要多甜有多甜哪!我们亲眼看见打出石油了!当天晚上激昂庆功,同学们全喝多了,我们唱啊跳啊蹦啊……

猜你喜欢

黄大年科学家孩子
黄大年:国之重器 学者楷模
黄大年: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假如我是科学家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