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煽情,饱含深情
2018-07-05张陵
张陵
几个男女士兵,他们的爱情还在青葱萌发时期,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毁掉了。敌人的一次偶然偷袭,埋葬了两对青年军人的爱情。读这篇小说,一般都会想到最近热映的影片《芳华》。其实,小说的情感方式,更接近多年前的一首老歌《白桦林》。没有煽情,却饱含深情。
石钟山叙述军人故事,就是这么平静,这么从容,这么隐忍。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大肆渲染的氛围,只有一些看上去有些琐碎的细节,比如想方設法利用话务员的小“特权”,谈点体己的话。再就是在女兵生日那天,想方设法送一个八音盒。比如一张电影片引发的情感小波澜,我们发现,在士兵的情感关系中,还存在着“三角”的小情趣。有规定,士兵服役期间是不能谈恋爱的,但规定限制不了战士们想谈恋爱。想想还不行吗?小说所有的细节,都在这样有限的地下情感地带平平淡淡展开,传递着淡淡的诗意。小说大量的笔墨停在和平生活的反复书写和品味中,只是到了作品后部,才把故事拖到战争里,好像很不情愿。这个时候,小说的情感终于忍不住了。女主人公夏荷中弹,向马开旭伸出手。马天旭不管不顾冲上去,艰难地抓到了夏荷的手。我们知道,这对恋人第一次握到对方的手,却是永别。这个细节,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这些年轻的士兵,还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就倒在血泊中,献出了生命。这个细节也把小说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我们终于感受到,小说对这些牺牲的普通战士的深情。
这篇小说看上去不怎么讲究技巧,顺着历史,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人物形象塑造也不刻意出彩,像河水一样,静静地流着,流到哪里算哪里。其实,看不出技巧才是大技巧。控制情感、控制叙事本身就是小说的大技巧。看不出来却时时刻刻拉着你,把你带进故事里,就是大技巧。小说行家,不必炫技。
战争文学的好作品、大作品,通常不产生在战争时期,而产生在和平时期。硝烟越散薄,作品的思想可能会越清晰越深刻,优秀作品产生的几率就更大。每一场战争,都会给我们留下永久的思考和反思。作家写战争故事,也思考战争。小说中描写的这场战争,打得很艰难,胜利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所以留给后人的思念与思考非常长久,也非常深远。作为一个中国军旅作家,他对战争的思考,有着自己国家自己民族自己军队的立场、观点、理念和道德价值取向,不会像西方作家那样,一味批判谴责战争,老是在“人性论”上打转。思考战争是一个艰难的思想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想不明白的时候很多,作家也有想不明白的时候。不过,他用小说故事,用人物命运去想,和读者一起想,也许能不断往深里想。
责任编辑 白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