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华夏始祖炎帝的足迹

2018-07-04赵雯潘尚

党员生活 2018年11期
关键词:随县功绩神农氏

赵雯 潘尚

寻祖:随县神农氏

随州市文化学者、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樊友刚说:“炎帝是中华5000年文化的源头,我们要做到文化自信,就要了解并尊重中华5000年不间断的文化发展史。”

炎帝神农氏时代还没有文字,很多历史不容易记载、传承下来,一些人以为炎帝神农的故事只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但近年来,随着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的深入,让我们不得不相信那个时代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这个农耕文明开创者的存在。为了寻找炎帝神农氏之“根”,我们来到了位于随州西北的随县厉山镇炎帝神农故里。

一进大门,就见到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炎帝神农故里”这几个耀眼而庄重的鎏金大字。景区初建于1988年,2008年经过整修扩建和不断发展,目前总面积20.39平方公里,建设投资约4.6亿元。

据悉,2002年以前,多个地方在争“炎帝故里”这个称号。竞争者包括陕西、山西、湖南等。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随州地区游历,写下了“几回梦里到随州,今日来游愿已酬。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的诗篇。何以确定厉山镇烈山就是炎帝故里?此次与我们同行的樊友刚这样解读:

史籍依据。《礼记》上说:“厉山(今烈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故曰厉山氏。”北魏《水经注》记载:“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据统计,自春秋以来2000多年间,有140多种典籍记载炎帝神农氏诞生于如今的烈山。

遗址遗迹。在如今的故里景区,依然保存着神农洞和神农庙、神农井,有明代万历丁丑年(1577年)随州知州阳存愚所立的“炎帝神农氏遗址”石碑。而在随县殷店镇,也有神农洞、神农庙遗址,神农庙残存的山墙上还有汉砖等。

考古佐证。近30余年来,在随州境内出土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北交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这些遗址中,发现有水稻、各种农业生产工具等等,几乎与炎帝神农“八大功绩”有关的传说,都能找到实物佐证。

权威定论。2002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炎黄汇典》中权威确认: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湖南炎陵是炎帝陵所在地,陕西宝鸡有炎帝祠,山西高平有炎帝神农遗迹。

民俗是历史活化石。随县民俗专家李学国,穷极一生搜集千百年来与炎帝有关的民俗文化并集结成书《炎帝神农文化》,他说:“逢年过节当地都有祭拜炎帝的习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一习俗在随县已流传千年。”

问祖:炎帝始华夏

据史学界最广泛的说法称,炎帝为距今约6000年的一原始部落的首领尊称。炎帝神农氏与他之后的一代代部落首领足迹遍布随州、枣阳、襄阳、神农架、宝鸡、高平等地。后来,炎、黄两大部落一统天下,后世自称炎黄子孙。

在炎帝故里,穿过高大的中华始祖门、雄伟的圣火台,就可以来到炎帝神农大殿。走进大殿,炎帝安坐于大殿正中,一手抱着稻谷,一手拿着灵芝,充分展现了炎帝始祖首创农耕和发明医药这两方面的杰出贡献。大殿前,宽阔的谒祖广场,便是每年举行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祭祖大典的地方,八根功绩柱记录着炎帝“八大功绩”成就华夏始祖的故事。

炎帝的第一大功绩,即“始作耒耜、教民农耕”。它使原始人类从刀耕火种到精细耕作,从游牧到定居,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点和源泉。

距离随县200多公里的襄阳市谷城县。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在此植五谷而得名。”谷城薤山原名神农山,史载为神农尝百草、植五谷之地,有神农洞、百草园、五谷园多处文化遗存。据传,神农还在此发现茶叶的解毒功效,当地便开始茶叶种植史。数千年过去了,如今,茶业依然是谷城重要产业之一。

湖南东南部耒阳市是一个建制2200多年的文化古城。据说,炎帝神农曾由长江入洞庭,溯湘江而上,来到耒河边,在此制耒耜。在如今的耒阳农耕文明博物馆,展示了神农创耒的过程。

炎帝神农另一功绩便是“首创医药、为民疗疾”。据传,炎帝神农离开谷城便溯流而上前往如今的神农架。神农架因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可以想见,在远古时代,炎帝走这段路要经历多少艰辛。如今神农架的炎帝神农文化园祭坛内神农塑像高高耸立在半山腰,园区还经常举行祭拜祖先炎帝的活动。《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相传神农为疗民瘟疾,在山西太原留下尝药的鼎,最后辗转来到湖南,误食“断肠草”而逝,安葬于炎陵縣。东汉时期,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便是《神农本草经》。

炎帝还有“日中为市,互通有无”的功绩。随县厉山镇有一条老街,名“日中街”,街上商铺林立、商品丰富……是为纪念炎帝“首倡交易”的功绩而命名。

此外,炎帝功绩还包括“垦渠凿井,浇灌农田”“精作陶器,冶制斤斧”“织麻为布,制作衣裳”“相土择居,造屋建房”“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祭祖:两岸襄盛举

正如随州市市长郭永红所说:寻根节意义早已超越了“寻根”与“拜谒”本身,不仅极大地密切了全球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而且升华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讴歌与礼赞、祈愿与宣言,同时也有力推动了随州乃至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拥有10万人口的厉山镇成为随州市“全市镇域综合实力突出乡镇”。在随州市,随处可见炎帝的印记。神农大道、神农公园、炎帝酒店、烈山湖……而在全国各地,炎帝相关印记更是数不胜数。据悉,台湾就有一百多处神农庙,可见两岸人民对炎帝神农之敬意。

在炎帝故里景区内,有一座主体高95尺(约合31.67米)的炎帝神农巨像,由中国美院于小平教授设计而成。“95尺”象征着炎帝神农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九五之尊”的地位。据景区解说员余红霞介绍,巨像是以吴承砚先生的炎帝画像为蓝本。1987年11月,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远渡重洋,将这幅始祖炎帝神农画像照片带回赠送给厉山镇人民政府。

炎帝故里景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金辉介绍,如今景区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胜地”。景区利用重要节点,策划特色寻根祭祖拜谒活动,全年举行免费拜祖仪式60多场,每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冯晓蓉介绍:目前,景区已基本完成了5A创建硬软件建设任务,有待省旅游委初检和国家旅游局的最终验收。

据悉,自2009年以来,由省政府联合国家有关部委主办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是目前保留的唯一国家级炎帝公祭活动,已经在湖北随州连续成功举办九年,今年已经是第十年 。如今,寻根节已从最初的举办前申报,固化为国家保留举办项目,不再每年申报;“随州神农祭典”项目入选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除了随州,在全国各地举行的拜谒炎帝、黄帝等活动也越来越多。对此,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仲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件大好事。通过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增进五十六个民族对中华大家庭的认同感,加深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随县功绩神农氏
神农氏
神农氏尝百草
随县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及分析
随县苗圃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神农氏的清肠药
“小香菇”开创“大产业”
国共两党抗战功绩之比较
湖北随县烈山湖大桥主桥正交异性桥面板方案设计研究
李大钊推动冯玉祥策应北伐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