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04蔡红军
蔡红军
问题化教学是以提出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化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利用问题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观念,愿意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产生厌倦甚至是抵触的情绪.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入课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对问题的疑问来探求其中蕴涵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并沿着老师设置的问题脉络、问题路径来探索知识.只有利用问题搭建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桥梁,才能帮助学生编织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离开了空气,我们的生命就会结束.你们知道空气里含有什么成分吗?空气里的什么成分是对于我们的生命最重要的呢?氧气是我们的生命必不可缺的,你们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的比例吗?这样导入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问题用心听老师讲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
二、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情境法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一个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一种突破困境、冲出围城的成就感.初中化学是学生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意與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经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相适应,问题的设置不能过于简单,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课堂学习活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及成就感.
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一个“烧不坏的手帕”魔术.在学生充满疑问的时候,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手帕烧不坏呢?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原理.在学生对燃烧、灭火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索其中蕴涵的化学知识及化学原理,使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化学并不是枯燥乏味、冰冷复杂的考试科目,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现象、处处包含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同时,通过这样一环接一环的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向前思考,不断地扩展自己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并能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问题,增强消防意识,学以致用.
三、丰富问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丰富问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利用问题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来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不要将问题局限于课堂,要将问题与学生接触的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进行提问.同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在生活之中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之后去发现自己家里有什么东西是酸性的、什么东西是碱性的;生活常见的现象中有哪些包含着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放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观察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总之,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问题化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