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初探
2018-07-04陈晓雯
陈晓雯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习近平的执政伦理思想。在新时代,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民利益作为执政伦理思想的价值导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执政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强调以制度治党推动党的建设,为新时代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提供制度保障;从执政伦理主体出发,注重提高党员个体自律性,是习近平执政伦理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执政伦理;人民利益;价值导向;制度治党;党员自律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4-0008-04
一、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是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价值导向
(一)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思想,是对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思想的扬弃
民本思想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有了新的内涵。今天,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变化进行整理,对于认识习近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关于民本思想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尚书· 五子之歌》中所说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P.96)。由这些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作“以民为本”的思想,早在商周时代已经有了雏形。“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众的欲求是上天意志的表现,所以要满足百姓的要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孔子、孟子也对民本思想作了更加深刻的表述。孔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主张。 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提出君王要关心百姓,体恤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两汉时期的贾谊提出“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以民为力”的主张。 董仲舒也提出君王要减轻百姓的负担,为百姓着想,要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隋唐时期,这一思想的意蕴进一步丰富,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封建社会高度发展, 另一方面是因为以隋炀帝施行暴政为警钟的以史为鉴的思维。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居安思危,提出“为君之道,先存百姓,君依于国,过以于民” ,君主如果不重视民,必然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农民起义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思想家对民本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论述,黄宗羲从百姓出发,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同时他认为当官的人应该服务的对象是百姓,而非君主,这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文化历史渊源久远,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而注入了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吸收了传统以民为本思想的精髓,自诞生以来,就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思想,更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
(二)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政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的先进性特点。马克思作为唯物史观的开创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伦理中人民性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最鲜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多数人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2](P.3-5)。执政党是否先进的判断标准在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在何种程度上得到落实。同时先进性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关系到党的存在、发展和壮大。 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人都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最鲜明的表现在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一表现具体到不同时期,各领导人作了不同的表述。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3](P.587)。邓小平指出党是人民的党,只有在人民利益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党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这才是党的先进性所在。胡锦涛从人民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在新时代,根据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我党指出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指引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思想,努力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三)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个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后,都不得不格外关注执政合法性问题,因为执政合法性不仅关系到执政党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同,更关系到党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何为合法性? 很多学者表达了不同观点。从字面上理解,合法性指合乎法律的东西。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化与片面化,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东西。 西方学者的定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思路。 阿尔蒙德把合法性看作是民众的认同 ,马克斯·韦伯则将合法性定义为服从命令的动机。我国研究者王长江的理解是: 权威加认同,即认同合法性。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我们可以因此理解为它是指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 是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4](P.83-90)。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通过革命的方式,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但在执政后,我党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合法性问题,导致中共执政合法性资源严重流失。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點,中共开始重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受苏联东欧等国家发生剧变的影响,中共更加关注其执政合法性。中共深刻认识到革命的合理性不能代表执政的合法性,要巩固执政地位,赢得执政合法性,就必须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同。基于这一认识,几代领导集体都极度关注人民利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具体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为领导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P.9-14)。在新代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认识到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最终实现美好生活。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执政伦理的理论基石
(一)任何政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
任何政党,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每一个时期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和思想的指引下开展政党活动的。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政党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 [6](P.66-70)。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立的。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同时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更加激化。 无产阶级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开展了工人运动。基于各国工人运动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这一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表明共产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指出无产阶级才是最先进的阶级。 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7]。此后,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他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国情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二)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理論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8]。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的指导思想,并在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引我党推翻了三座大山,而且在正确的革命道路的引领下,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探索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发展速度被外国称之为“中国速度”,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是静止的,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更加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的新发展相结合,从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五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临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情况下,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新思想。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最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章,这一修订是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的成果。 这一新的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同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三、以制度治党推动党的建设,是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制度保证
(一)以制度治党推动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决定了我党必须将加强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其先进性、要巩固其执政地位,完成新时代给予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更好应对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各执政党必须应对政治多极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国际上,一大批大党老党因没有正确认识国际形势而忽视了党的建设,导致丢掉了执政地位,更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敲响了警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现代国家大多数都实行政党政治体制,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各执政党之间的竞争。因此,中国要在世界上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我们党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加强党的建设也是适应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同时,各个领域也凸显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项任务非常艰巨。加强党的建设更是中国共产党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自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在新时代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8]。
(二)以制度治党推动党的建设,对新时代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制度性意义
制度治党在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新时代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制度保障。制度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是执政党坚持执政地位的关键性因素。制度治党推动党的建设,从执政伦理的角度来说,为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提供了制度保障,体现了执政党执政治制度伦理化的思想。执政党执政治制度伦理化是指伦理化了的制度,即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它是人们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或者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 对一定制度做出道德评判[10](P.207)。 中国共产党作为公权力的执掌者,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以党内法规制度为底线,一旦触碰了这一底线,就容易滋生出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就违反了“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的原则,必须受到严格的党内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裁。一些党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中迷失了自己,行使权力不是为了人民谋取公共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私利。 近年来,滥用公权力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出现了个别党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权力异化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了严惩腐败现象以纯洁党风、严肃党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反腐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党的反腐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从李春城到薄熙来等,一个个“大老虎”被严惩不贷,同时对群众身边的“小苍蝇”查处力度也不断加大。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清除出党的队伍,党的纯洁性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更加坚定。新时代下,习近平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性设计来加强党建。例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强调让人民监督权力,用制度约束权力。
四、提高党员个人自律性,是习近平执政伦理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党员个人自律的重要意义
党员个人能否自律,能否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直接关系到我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党组织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先进性的政党,不仅因为它的领导阶级及组成部分,更重要的在于它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共产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经过了党组织的严格考察和筛选,代表人民执掌国家政权。因此,党员个人的自律性是我党执政地位得到巩固的关键性因素。 作为执政伦理的主体保证,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员个人的自律性,他在多次讲话中引用了富有哲理的古话,来告诫党员尤其是干部,要注重立德、修身、笃行。比如,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引用了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 确立什么样的标准,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成效。以此告诫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要给自己树立更高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共产党员。习近平也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在《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中,引用了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告诫领导干部应该树立的生活和工作准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握好自己,决不能因为个人私欲就做出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
(二)在实践中,加强党员个人自律
1.加强党员的个人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化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个人修养是在日常小事中养成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一个人的修养出现问题,即使他有再深的学问,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同样的,任何一个党员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才能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的先进分子,加强个人修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首先,加强党员的文化知识修养。习近平曾引用西汉刘向《说苑·建本》中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鼓励党员要有一直坚持学习的观念。作为一名党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 其次,加强党员的道德修养。作为先进性的代表,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树立严格的道德标准,并对照此标准反思、警醒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受等价交换等市场准则的影响,一些党员及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做出了损害人民利益的不道德行为。这些行为不符合“善政”的要求,是导致党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直接原因。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8]。党员的言行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需要党员严格按照要求,联系自身实际、结合本职岗位,转化为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准则。
2.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党员,是先进性的代表,因此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没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就不能称之为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不能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最终会受到人民的唾弃。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是自我不断完善及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党性修养的内容,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党性修养的践行。在党性修养的内容方面,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是否执“善政” 的重要因素。每一名党员必须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时刻肩负起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使命。在党性修养践行方面,应该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党性就是人民性。加强党性修养过程中,践行人民性就是广大党员尊重人民、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 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各项能力,包括思想理论认识能力、专业性业务能力、协调处理能力等[1](P.334)。
参考文献:
[1]张振.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 三联书店,2017.
[2]严炳洲.不忘初心:以民为本参政为民——学习习 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 讲话的体会[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6).
[3]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刘琳琳,张志明.本质、困境与进路:党的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 报,2017,(4).
[5]朱新现.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作风建设的历史沿革 与经验再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6,(6).
[6]高艳阳.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渊源及理论意义[J].兵 团党校学报,2016,(6).
[7]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9226.htm.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9]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N].人民日报,2017-11-06.
[10]李建华.执政与善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