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双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2018-07-04马千红谢燕
马千红 谢燕
【摘要】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学习要求、实践与就业方向三方面,对英日双语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旨在能够为计划开设英日双语专业的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英日双语专业;就业;前景
【作者简介】马千红,谢燕,河北工业大学。
前言
目前,随着外语专业就业压力的增加,一些院校开始探索一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进行小语种的学习,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了解英日双语专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学习情况及实践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进行预判是十分必要的。
一、英日雙语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18一季度全国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124.7%。其中,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国外企业投资金额也在持续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外企进入中国及中企走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大量需求双语人才的关键支撑。为了有效开拓中国市场,大部分外企都面临着本土化改造这一问题,而其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与外企密切相关的文秘、经贸以及商务领域内,对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开设单一英语专业及日语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及高职院校越来越多,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数量激增,以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对单一英语专业或日语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达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在此背景之下,英日双语专业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而随着中国与日本,欧美等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双语复合型毕业生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综上所述,英日双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在旅游,经贸,商务领域中担任翻译的角色,在同各国文化交流中,也将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与日本,欧美等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交流。
二、英日双语专业发展的学习要求
目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及太原理工大学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日双语方向。对英日双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可概括为:要求学习掌握英、日两种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与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英语、日语两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具有扎实的英语、日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课程包括:基础日语、日语语法、日语听说、口译、日语写作、高级日语、日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日本国情与文化、日本文学、科技日语、经贸日语。英语精读、英语听说、英语口译、英语写作、英美文化、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当日语与英语处于同等重要的标准时,对学生语言掌握、迁移以及运用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如何兼顾学习两门外语专业课程,是该方向学生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由于面临竞争压力较大的就业环境,在此学习要求下学生在就读期间会自觉学习各科专业知识,考取相应的外语等级资格证书等,以此来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英日双语专业的实践方式与就业趋势
在了解英日双语专业的社会背景及学习要求后不难发现,院校在开设英日双语专业或方向时,应该将交流与实践作为教学计划的重点内容。通过调查可知,开设了英日双语专业的学校,基本都与日本高校保持交流关系,并具有相应的合作办学经验,比如与日本,欧美大学之间建立互认学分的项目,学生可以在大三之前选择去合作学校学习,毕业时互相承认学分。并且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报考该校研究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辅助与促进学生提升专业学习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在毕业之前,学生要想在短期内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是唯一办法。院系应组织学生参加日企实习、翻译以及文化交流等活动,不但可以在实地直观体验中提升语言能力,还能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如有计划开设日英双语专业或方向,院校应首先建立与相关实习单位的密切联系,将实习岗位提供给即将毕业的英日双语专业学生。
通过对毕业生统计可知,英日双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比例从高到低排列是:日企管理岗位与文秘、涉外酒店管理、教育、翻译、国家涉外机构、导游等。由此看来,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还应该加强对涉及到的科目的学习,并具备相应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毕业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从而获得更好发展。从整体上来看,相较于单一英语专业或日语专业,在毕业时,双语专业毕业生具有双重选择机会,同时从事和英语、日语相关的工作也是可能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高校双语专业方向的开设仍处在初始的探索阶段,培养日英双语复合型人才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仍需一定时间来论证,但从就业前景来看,英日双语专业的开设可以更加优化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下,数年后,英日双语专业的就业优势有望得到验证。
参考文献:
[1]范慧,金国臣.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究[J].才智,2018(20):80.
[2]洪新宇,冯明明,刘晓敏,等.英日双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调查与研究[J].学理论,2013(29):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