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理论下我院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8-07-04朱英

校园英语·月末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对外开放的更加深入,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各大高校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英语翻译专业在医学院校内孕育而生。但是作为医学院校内的一门新生学科,绝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并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我校翻译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生到现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然还有跟多的问题存在,故本文笔者从ESP理论视觉下的教学理念出发,试图研究我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校翻译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ESP理论;翻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作者简介】朱英,贵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ESP理论简介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是相对于EGP而言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更关注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是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相对于EGP而言,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ESP被认为是英语语言教学ELT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学科,是基于“需求理论分析”而界定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ESP只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教学途径,而不是教学方法,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是一个特定的语言范围。

贵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生至今,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经过不断的修改和改进,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但由于是新专业,在摸索过程中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笔者仅以2018年修改后最新的版本为例,探索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简介

1.培养目标简介。结合国标规定,我校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具有某一个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科基本知识与语言知识。在笔译实践上,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翻译文学文本及某一应用专业的一般性文件。

熟悉主要翻译理论,掌握基本口、笔译方法和技巧;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教学实践,笔译方向的翻译实践应不少于20,000汉字。在口译实践上,学生应能胜任较为一般场合的口译工作。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及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应具备外语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掌握中国及英语国家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2.课程设置简介。从课程设置的体系来看,我院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细化,分为必修课、必修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种类型。必修课程有体育(140学时)、口语、泛读、综合英语、第二外语、计算机、翻译理论与技巧、视听说、交替传译、英文写作、初级口译、中级口译、初级笔译、中级笔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以及语言学概论;另外,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必修课中还必须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贵州省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军事理论课。必修选修课程有英语词汇学、英语语音、英语国家概况、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法以及汉语言文学与翻译构成。任意选修课程有商贸英语、专四测试、医学文献翻译、第二外语(韩语)、英语演讲、专八测试、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以及创业基础。

理论课的基础上,还安排了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其中学校规定的实践环节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院系自行确定的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术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

从课程设置的体系来看,一二年级着重做好语言技能的训练、翻译基本理论的传授和翻译基本技能的培养;三四年级及高年级侧重培养综合翻译能力。

三、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1.课程简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对于课程有三种界定:狭义的课程、广义的课程和更为广泛的课程。狭义的课程指的是一门学科、一组学科和一组教材;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更为广泛的课程是指整个教育环境和学生在环境中各项因素交互作用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本文讨论的课程设置包括狭义和广义的课程。

2.问题分析。

(1)缺乏系统性和专业特色课程,和医学的融合不够。课程的设置未能充分体现翻译专业教育的层级推进特色,即从基础向中级再向高级迈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本文讨论的ESP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在医学院校开办翻译专业,就应该发挥医学的优势,把翻译教学和医学教学做到很好的衔接,培养专门的人才。而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只是在大三开了一门医学文献阅读,一学期36学时,是作为后期选修课形式来开设的,教学中大多是以阅读为主,学生很少有翻译实践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医学院校办学的优势。还有一个致命点就是这门课程是由不懂医学知识的英语老师任课,好多医学知识对于我们英语专業的老师而言根本就没弄清楚,就谈不上去教学生,把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翻译技能、翻译知识、医学文献翻译及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融合起来。

(2)随意性较大,开设是依据师资力而定,忽视了翻译学科的特点。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课程设置既需要参考兄弟院校的经验,还要考虑目前的师资状况。目前我们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没有相应的师资,即便老师能胜任,但这些老师由于使用英语翻译实践不多,缺乏地道的语言翻译教学法及英语文化的熏陶,而且参加翻译实践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授课过程中操控难,很难达到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另外近年来高校扩招造成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翻译方面的教学研究以及进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把“教学翻译”(teaching translation)和“翻译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混在一起。加拿大翻译家Jean Delisle提出这两个概念时就指出:“翻译教学”的开展是为了翻译本身,也就是说,要教给学生翻译的知识和技巧;而“教学翻译”只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工具。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的是“翻译教学”,而不是“教学翻译”。

(3)课程的开设忽略了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学生学习无外乎就是为了就业,而在目前,国内翻译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客户需要的大多是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广告翻译、金融翻译和旅游翻译等等方面的翻译人下。纵观我们的课程开设,这些课程要不根本就没有,即便在文体翻译和篇章翻译中有提到一点,但由于时间有限,也仅仅是微微提到,没有专门的实践训练。学生对各类应用文体的特征缺乏认识,不会把学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也就不能顺应社会的需求。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专业相关的单位无缘,而大多数都是从事和专业无关的行业,这种恶性循环又对后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我们的声誉。

(4)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译德教育。各行各业都有相关的职业道德,翻译也不例外。但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忽视了译德教育的重要性,按照课程计划和大纲的要求,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知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译德教育,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一些普遍性的职业道德是很有必要的,诸如:翻译时要一丝不苟,翻译后要仔细检查,确保译文的恰当和准确;遵守公平交易的原则;按时完成翻译任务;替客户保密,对待雇主或客户要真诚、有礼貌;学会谢绝自己不能胜任的翻译任务。

四、结论

尽管如此,随着国家对翻译专业地位的认同和确立,对翻译专业教学的研究会日益深入,课程设置的研究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作为医学院校内兴起的一门学科,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和外界接轨,吸收课程设置成熟的理论,指导课程设置的实践,从而加快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服务于全球化的文化融合,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班亚平.ESP视角下基于语料库的医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东方教育,2013.

[2]陈亚丽.ESP理論与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J].中国ESP研究, 2011(1).

[3]顾骁南.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

[4]姜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J].中国翻译,2006(5):8–13.

[5]乔淑霞,余建琼.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英语广场,2013(12).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问题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