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茅松良种扦插苗造林初期生长效果

2018-07-04唐红燕邓桂香赵航文段丽晶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茅松实生苗胸径

唐红燕,童 清,邓桂香,赵航文,段丽晶,贾 平

(1.云南省普洱市普洱林科所,云南 普洱 665000; 2.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云南 昆明 650215)

2.YunnanGeneralStationofTreeSeedsandSeedings,Kunming650215,Yunnan,China)

Abstract:We created a demonstration forest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with cuttings of improved variety,and did the contrast test of the early growth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2 m×2 m,2.5 m×3 m,3 m×4 m) and different tree species(the seedings and cutt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the cuttings ofP.kesiya,the seedings and cuttings ofPinuselliottii×P.caribaea).We compared the measurement data for the fourth year after afforestation.In the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0.01 between the tree height of the cutt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and others.The average tree height of cutt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were more 39.5%、24.7%、46.5%、30.1% than the cuttings ofP.kesiya,the cuttings ofPinuselliottii×P.caribaea,the cuttings ofPinuselliottii×P.caribaea,the seed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0.05 between the ground diameter of the cutt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and the cuttings ofPinuselliottii×P.caribaea.The average breast diameter of cutt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were more 8%、-15.3%、6.4%、-9.1% than the cuttings ofP.kesiya,the cuttings ofPinuselliottii×P.caribaea,the cuttings ofPinuselliottii×P.caribaea,the seed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In the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there was no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tree height.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0.05 between the ground diameter of the 3 m×4 m and others.The average ground diameter of 2.5 m×3 m were more 8%、-15.3% than others.The average tree height and breast diameter of three different density were 327 cm and 56 mm.Thus,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afforestation effect of the cuttings 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s,and the afforestation density of 2.5 m×3 m was the best.

Keywords: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cutting of improved variety;early afforestation;growth effect

思茅松(PinuskesiyaRoyle ex 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 Gavssen.)是云南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为利用其速生、高产脂性特点的优良单株,很多林业工作者在思茅松扦插技术方面,包括穗条的选择、穗条处理、激素处理、扦插基质和环境的选择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扦插技术已比较成熟[1-8]。但是扦插苗造林成效方面的报道少见,本试验主要是以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为主,开展不同定植密度(2 m×2 m、2.5 m×3 m、3 m×4 m)、不同种类苗木(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及湿加松实生苗)的造林初期生长量对比试验。

1 试验地概况

思茅松试验林造林地选在思茅区云仙乡挖令村大尖山小组26林班,权属集体,面积20.8 hm2。地处东经100°45′31″—100°47′45″、北纬22°53′04″—22°53′56″,为思茅松纯林的采伐迹地。土壤类型为红壤,海拔在890~1110 m之间,下坡位,坡向东坡、北坡、东北坡,平均坡度为22°,地势相对平稳。年均气温17.9 ℃,年均降水量1517.8 mm,年无霜期315 d。据自然条件简述情况,造林地宜林程度高,可行性评价为可行。

2 试验林营造

2.1 苗木种类及来源

苗木种类包括思茅松良种实生苗和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及湿加松实生苗等5种苗木。

思茅松良种实生苗和思茅松良种扦插苗种源为景谷县林业局示范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良种编号为云R-CSO-PK-022-2011);卡西亚松扦插苗来源于泰国清迈Hod无性系种子园种子;湿加松实生苗和扦插苗种子来源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林研所选育的湿加松F2代良种。苗木均在思茅区曼歇坝农场培育,详见表1。

表1 不同苗木生长状况

2.2 思茅松试验林营造

2.2.1 林地清理及整地 2014年3月底前完成造林地清理,全部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灌木,并烧除。

2014年5月底—6月中旬前完成整地,挖定植穴,定植穴(长、宽、深)规格为30 cm×30 cm×30 cm。

2.2.2 造林 造林时间为2014年6月底—7月初。试验分成试验区和示范区:试验区内开展不同种类苗木对比试验,示范区开展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共定植31882株。

1)不同种类苗木对比造林试验。共设5个处理:思茅松良种扦插苗(思扦)、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思实)、卡西亚松扦插苗(卡扦)、湿加松扦插苗(湿扦)、湿加松实生苗(湿实)。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株行距为2 m×3 m,每个处理定植30株以上,重复3次,每株施复合肥0.2 kg,面积共1.87 hm2,定植3108株。

2)不同密度对比造林试验。共设3个处理:密1、密2、密3分别为2505、1335、840株·hm-2(行距株分别为2 m×2 m、2.5 m×3 m、3 m×4 m),每株施复合肥0.2 kg。树种为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共定植28774株,面积18.9 hm2。

2.3 生长量调查与分析

分别于2014年12月、2015年10月、2016年12月、2017年11月进行试验林生长量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树高、地径(2014—2016年)或者胸径(2017年之后)。其中,不同种类苗木对比试验林采取随机抽取样地的方法进行,每个重复抽取1个样地,每个样地株数30株;不同密度对比试验林从上坡、中坡、下坡各抽取1个样地,每个样地株数为30株。

参照《生物统计学》中单因素方差分析[9],在Excel中进行造林后第3年和第4年(2016年和2017年)的树高和地径(胸径)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类苗木造林生长量分析

3.1.1 不同种类苗木树高分析 第3年、第4年树高调查结果表明,第3年树高大小依次为思茅松良种实生苗(202 cm)>思茅松良种扦插苗(193.9 cm)>湿加松扦插苗(177.2 cm)>卡西亚松扦插苗(176.8 cm)>湿加松实生苗(156.2 cm);第4年树高大小依次为思茅松良种扦插苗(353.7 cm)>思茅松良种实生苗(289.1 cm)>湿加松扦插苗(283.6 cm)>卡西亚松扦插苗(253.5 cm)>湿加松实生苗(241.4 cm)。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苗木造林的林分第3年、第4年的树高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2)。进一步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表4。从表3可以看出,第3年思茅松良种实生苗除与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在树高生长上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苗木种类差异均极显著;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与湿加松实生苗差异极显著;其它种类苗木均不显著。从表4可以看出,第4年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与其它种类苗木在树高生长上差异极显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湿加松扦插苗与湿加松实生苗在树高生长上差异显著,其它苗木种类均不显著。

表2 树高方差分析

表3 第3年树高多重比较

表4 第4年树高多重比较

3.1.2 不同种类苗木地径(胸径)大小分析 第3年地径、第4年胸径调查结果表明,第3年地径大小依次为思茅松良种实生苗(51.9 mm)>卡西亚松扦插苗(47.2 mm)>思茅松良种扦插苗(46.9 mm)>湿加松实生苗(45.4 mm)>湿加松扦插苗(43.7 mm);第4年胸径大小依次为湿加松扦插苗(40.77 mm)>思茅松良种实生苗(38.6 mm)>思茅松良种扦插苗(35.37 mm)>湿加松实生苗(33.23 cm)>卡西亚松扦插苗(32.73 mm)。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3年不同种类苗木造林后林分地径间差异不显著,第4年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5)。进一步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对第4年的胸径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第4年湿加松扦插苗与思茅松良种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卡西亚松扦插苗的胸径差异显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与湿加松实生苗、卡西亚松扦插苗的胸径差异显著,其它处理间不显著。

表5 地径(胸径)方差分析

表6 第4年胸径多重比较

3.2 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不同密度造林生长量分析

3.2.1 不同密度造林树高分析 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不同密度造林后,第3年、第4年树高调查结果表明,第3年树高大小依次为株行距3 m×4 m(247 cm)>株行距2.5 m×3 m(212.6 cm)>株行距2 m×2 m(204 cm);第4年大小依次为株行距2.5 m×3 m(348.4 cm)>株行距2 m×2 m(329.4 cm)>株行距3 m×4 m(303.1 cm)。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3年不同密度树高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第4年不同密度树高间差异不显著(表7)。进一步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对第3年不同密度树高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8。从表8可以看出,第3年树高株行距3 m×4 m与其它2个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另2个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7 树高方差分析

3.2.2 不同密度地径和胸径分析 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不同密度造林后第3年地径、第4年胸径调查结果表明,第3年地径大小依次为株行距3 m×4 m(59.2 mm)>株行距2.5 m×3 m(57.6 mm)>株行距2 m×2 m(53.9 mm);第4年胸径大小依次为株行距2.5 m×3 m(62.67 mm)>株行距2 m×2 m(56.7 mm)>株行距3 m×4 m(48.5 mm)。

表8 第3年树高多重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3年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不同密度造林的林分间地径差异不显著,第4年不同密度造林的林分胸径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9)。进一步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对第4年不同密度造林的林分胸径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0。从表10可以看出,第4年胸径株行距3 m×4 m与另2个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表9 地径(胸径)方差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不同种类苗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第3年,思茅松良种实生苗和扦插苗与其它种类苗木的树高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显著;湿加松扦插苗和思茅松实生苗的地径在0.05水平上与其它种类苗木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后第4年,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与其它种类苗木树高在0.01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思茅松良种扦插苗比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树高分别高出39.5%、24.7%、46.5%、30.1%,树高生长显著优于其它种类苗木;湿加松扦插苗与思茅松良种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卡西亚松扦插苗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思茅松良种实生苗与湿加松实生苗和卡西亚松扦插苗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思茅松良种扦插苗胸径比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高出8%、-15.3%、6.4%、-9.1%。

表10 第4年胸径多重比较

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第3年,株行距3 m×4 m与另2个株行距的树高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差异不显著。造林后第4年,不同密度造林树高间差异不显著;株行距2.5 m×3 m、株行距2 m×2 m与株行距3 m×4 m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株行距2.5 m×3 m比株行距2 m×2 m、3 m×4 m的胸径分别高出10.5%、29.2%,3个密度处理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可达到327 cm和56 mm。

从不同种类苗木和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思茅松良种扦插苗造林效果显著高于其它苗木,造林密度以2.5 m×3 m为好。根据各类苗木出圃前的根系调查结果表明,思茅松和湿加松的扦插苗根系都不同程度接上菌根菌。在造林后第3年和第4年的测量数据中,思茅松和湿加松扦插苗在树高和地径(胸径)生长量上都有高于实生苗的趋势,这个趋势是否跟两树种扦插苗根系接上菌根菌有关,有待进一步跟踪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邓桂香,雷玮,李江.思茅松扦插繁殖潜在优势及生产模式探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2):87-92.

[2]唐红燕,刘庆红,戴林利.不同外源激素对思茅松嫩枝插穗生根率的影响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3):7-9.

[3]雷玮,邓桂香,李江,等.思茅松扦插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82-85.

[4]邓桂香,李江,雷玮,等.不同处理对思茅松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及扦插成活率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0(4):74-78.

[5]孟梦,刘云彩,姜远标,等.思茅松采穗圃营建与管理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0(4):27-28.

[6]唐红燕,许玉兰,唐海英,等.思茅松嫩枝扦插穗条培养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4):142-144.

[7]唐红燕,许玉兰,唐海英,等.思茅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1,31(2):24-28.

[8]邓桂香,曾德贤,施彬,等.思茅松采穗圃营建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4(9):73-76.

[9]李春喜,王志和,王文林.生物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思茅松实生苗胸径
白城山新1号杨育苗密度研究
樱桃番茄‘夏日阳光’扦插苗与实生苗栽培生育特性及果实风味差异分析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1)
气象因子和坡向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1)
无患子实生苗苗期生长动态研究
新疆野苹果林野苹果实生苗空间分布及其生存现状
——以新源县为例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
不同基质配比对思茅松多穴盘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0年甘蔗实生苗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