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弘扬民族文化视角探究蒙古象棋的传承与教育

2018-07-04王伟方璐瑜韦晓康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0008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0008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00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蒙古蒙古族体育项目

王伟 方璐瑜 韦晓康(.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北京 0008;.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0008;.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北京 0008)

1、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

民族体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它的产生是个体对其所处社会的社会结构的一种反馈,反映出个体对生命的基本认知。长期过着游牧与狩猎生活的蒙古族,其族群内部在这种地域性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道德伦理中形成的一种共识——往往能在其民族文化中体现出来。蒙古族体育项目反映的不只是人们对竞技、拼搏精神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还有对自我身体及精神上的放松与约束。因此,研究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仅是对其体育项目的传承与推广,更是对蒙古族文化的一种回味与提炼,从传统体育文化中感受与解读他族文化的内涵与机理。

2、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障碍与困境

由于遭受多重障碍,如今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推广面临着几大困境:首先,受运动场地、器材设备限制,许多项目难以在其他地区开展。其次,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蒙古族体育文化知识体系在学校传播,导致学生缺乏传统体育项目的系统性教育与训练。此外,在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发展与推广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激发大众兴趣,适合群体广,受场地、器材限制小,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体育项目进行发展与培养,并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传承模式。

3、蒙古象棋的历史起源

蒙古象棋最早作为内蒙古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出现,后不断完善,发展成熟为体育竞技项目。根据棋盘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棋盘为8x8格的“Shatar”,蒙古语称“沙特拉”;另一种是10x10格的“Hiashatar”,但少为人知。

目前唯一有关蒙古象棋来源的历史文献记载的文献,是明朝永乐初年的《芝仙集》所记载的“蒙古棋谱”一文。该文是第一篇有关蒙古象棋谱的著作,介绍了15世纪初蒙古象棋的走法与规则,证实了在当时国际象棋演变进程中,蒙古象棋处于13世纪以前的“沙特拉兹”时期。但蒙古象棋是何时传入蒙古草原的,学术界看法不一。有学者根据当今蒙古象棋的棋艺特征以及文献史料,同时结合蒙古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情况,推断出蒙古象棋传入蒙古大约在成吉斯汗第一次西征后的13世纪二十年代,不会晚于窝阔台可汗时期,并认为蒙古象棋可能作为一种文化娱乐项目被前来蒙古参加相扑比赛的波斯等国摔跤手所传播2。总之,由于考古发掘的侧重点很少在此,文献记载数量也稀少,对于蒙古象棋起源的探究举步维艰。

4、蒙古象棋的发展现状

如今的蒙古象棋发展主要以比赛、运动会项目的形式呈现。自2003年以来,内蒙古各市、区陆续开始举办地区性首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其中,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上举行的首届蒙古象棋大赛是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比赛,大大提高了蒙古象棋的影响力。从内蒙古体育局官网的记录中,自2003年起,截至2018年5月底,有关蒙古象棋的相关比赛记录就有174个结果。均为在各市、区举办的大奖赛、运动会、个人锦标赛、选拔赛等。倘若仅以该网报道的篇数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不难发现大家对蒙古象棋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时间/年 2003-2007 2008-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年5月报道记录/条 11 20 25 13 9 16 28 29 21

可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蒙古象棋的处于缓慢发展中。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蒙古象棋仍然处于一种竞赛项目每年以固定的频率伴随运动会等赛事出现。与蒙古象棋相关的教育与推广活动却十分稀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蒙古象棋于当地的人民而言或许只是一种特长或技能,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民族性、文化性从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宣传。作为一种对身体素质几乎没有要求的体育项目,其发展却停滞不前,甚至中断,我们该担忧的不仅仅是其技能的缺失,更是文化传承的难以延续。

5、推广蒙古象棋的意义与价值

从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发展角度来看,推广蒙古象棋,可以让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以最具“亲和力”的方式进入大众的体育生活,是一种不压缩问题质量却简化问题的解决手段。

5.1、从推广的可行性来看,蒙古象棋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对参与人群亦没有严格的限制,小到儿童,大至老人;同时对场地也没有要求,是老少皆宜、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一大益智类体育项目。

5.2、推广蒙古象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女性积极参与到蒙古竞技体育发展中。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其参与体育活动往往会受到一些限制,在一些大型竞技类体育项目中,女性是很难参与进去的。

5.3、蒙古象棋对于人的智力开发、思维方式、逻辑分析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功能。

5.4、历年来,蒙古象棋总是会与国际象棋相联系。许多地区往往会将精通蒙古象棋的小学生通过选拔后,进行培训,送往国际参与国际象棋的比赛。倘若能够充分利用蒙古象棋与国际象棋的相似性,通过蒙古象棋的推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蒙古象棋能力与水平,还可以提高国际象棋的水平。这对于地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一箭双雕的。

5.5、蒙古象棋的推广有助于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完善体育文化的多样性。蒙古象棋,作为棋类项目,倘若能得到重视与推广,获得高如博克、赛马等项目的知名度,无疑能够完善发展中的蒙古族体育文化体系。可以改变人们认为蒙古族只有“男儿三艺”的片面观点。

5.6、发展与推广蒙古象棋可以促进民族间、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民族融合、国家和平友好的关系。不难看出,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使其不仅仅扮演着体质健康教育的角色,还担负着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的功能。在文化多样性在不断被强调与重视的今天,体育不再只是一种技能的比拼与竞技,更是一种是族群间、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媒介。

6、蒙古象棋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延伸

6.1、在认知上整体提高人们对蒙古象棋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目前,尚未有完整的图文资料或是纪录片介绍蒙古象棋。蒙古象棋作为“支流项目”的“未发展”或“弱发展”的客观现象主要出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只是在于人们对其重视与不重视的两种的态度。不受重视的文化,必然会被遗忘。这种不重视源于人们对其的“不自信”、“无展望”的消极态度。因此,在思想上增强对蒙古象棋的文化自信是其得以传承下去的根本。

6.2、从原真性角度还原与保护蒙古象棋,收集更多人文资料以完善蒙古象棋文化体系。

目前,没有通俗易懂的、成文的棋文规定、棋法介绍,以致蒙古象棋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规则的流失。不断地二次改造累积起来或许会导致蒙古象棋失去原来的颜色,也会导致异族人民还未开始接触蒙古象棋,就已经面临多种棋法并存的“混乱局面”。欲发扬蒙古象棋,首先得找到真正“懂”蒙古象棋的人,即蒙古象棋文化的继承人。可以通过在蒙古族民分布地区举办一些蒙古象棋知识竞赛、蒙古象棋棋艺比拼等项目,一方面,可以逐渐唤醒本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找到精通蒙古象棋的民间继承人,从而以最大力度地还原蒙古象棋,甚至可以有适度的发展与创新。

6.3、积极推动蒙古象棋进入体育课堂,大力培养蒙古象棋的后备人才。

民族传统体育普及化、规范化的必经之道就是学校。学校在教育上的系统性有助于其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功能。一方面,学校可以不断地培养一批又一批蒙古象棋的参与式传承者。另一方面,在这种传承过程中,学校的指导与监督大大增强了蒙古象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体育的教学与实践,更有助于培养集体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体育精神,形成促进文化渲染、传播的氛围,强化民族情感。

事实上,如今在内蒙古的部分小学的民族课堂上已经出现了蒙古象棋的课程,但是只是一种兴趣的培养,说是后备人才的贮备还为时过早。蒙古象棋,早早地就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发展现状却难以与其“高地位”向适应——至今对其的保护与宣传却仍难寻踪迹。蒙古象棋应当被有意识地植入校园,进入课堂,并有针对性地开始进行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一方面,这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竞争氛围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蒙古象棋的重视,另一方面,蒙古象棋的文化传承者依赖于后备人才队伍的壮大。

6.4、利用新兴资源与现代文化传播形式保护与传承蒙古象棋文化。

在完善蒙古象棋文化资料体系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让这种传统体育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保存与传递下去。“动态”即蒙古象棋的实操实练,而“静态”则依赖于主题博物馆的建立与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其中,以蒙古象棋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博物馆是具有很高可行性与实效性的,通过图片放映、实物陈列、语音讲解、体验厅等形式,建立一些小型的蒙古象棋博物馆,或是在大型的体育文化博物馆中加入蒙古象棋这一分展厅,也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宣传方式。

6.5、转移现代传媒注意力至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形成完整的关注面。

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媒体的关注程度往往能够引导公众的兴趣点及信息获悉程度。对于传统体育项目,无论是地方电台,还是权威的电视节目,其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最多只是对搏克、赛马等竞技项目以表演的形式进行观赏性的播放,而对于蒙古象棋等传统项目的介绍几乎是没有的。

现代媒体倘若可以抽取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至蒙古族传统体育上,转移至蒙古象棋上。充分利用蒙古象棋协会已收集与积累的资料,发挥出蒙古象棋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众多有潜力的“传承人”的优势。采用新兴的网络媒体,以知识介绍及赛事推广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蒙古象棋这一体育项目,从而提高蒙古象棋的知名度及文化地位。同时,更可以促进大众形成完整的关注视角,使那些被忽视体育项目参照蒙古象棋的模式一步一步得到重视。

总之,蒙古象棋的文化传承与推广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依赖于人们认知的改变、政府及社会行动上的支持。蒙古象棋课堂化、蒙古象棋现代化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从“支流”体育上升为“主流”体育的绝佳机会。这种尝试与创新一旦实行,于民族体育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模式探究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1]那日苏.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当代体育科技[J], 2012(4):79-80.

[2]白歌乐.话说蒙古象棋源流. 西部资源[J], 2007(2):53-54

[3]高美琼,李洋.蒙古族传统体育民间传承的社会学研究[A].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11):53-55

[4]哈经雄,滕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7页.

[5]王森.浅析现代体育价值取向[J].科技信息.2012(10)

[6]杨海鹏.蒙古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A].民族教育研究,2013(4): 93-98

[7]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蒙古蒙古族体育项目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蒙古靴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雲使》在蒙古
蒙古香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