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化繁为简 让技艺落实课堂
——女红与刺绣在小学课堂中的尝试和探索
2018-07-04张元素
张元素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浙江 杭州 310012)
在科技大爆炸时代,高科技产品在小学校园里得到了普遍运用。但一些先人的文化瑰宝渐渐被现代的小学生遗忘,如女红与刺绣技艺。经过调查,95%的城市小学生没有碰过针线,而绝大部分的女生对这些传统技艺是非常感兴趣的,不乏很多男生也很欣赏这一艺术。《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1 文化渊源与课堂契机
“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成品。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古时女子从小就要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南方地区尤为重视。刺绣可以说是中国女红中最突出的一种。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制度下,女孩们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
新课标的实施也为刺绣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提供了契机。新课标中增加了“综合·探索”这一学习内容,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让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刺绣艺术本身和绘画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分不开,它是民间工艺与绘画能力相结合的产物。跨越基本美术媒材,以针为笔、以线为色、以布为纸进行创作。因此,萌生了开设这样一个课程,通过女红与刺绣,让学生在小学时代开始了解古代刺绣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刺绣的知识、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知道刺绣工艺的基本流程,学会刺绣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到通过绣德、绣品、绣节培养女子之才情与气质,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欣赏之情。
2 目标定位
课程定位:在小学首次开设刺绣课程,在课程上需要尝试。课程采用两品学习模式。第一学期是一品,学习基本刺绣知识以及基础刺绣技能,属于趣味刺绣,并尝试着创作一些刺绣小品。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刺绣技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对刺绣产生学习的持久兴趣。第二学期是二品,学习中国传统刺绣,尝试着用丝线和基本的刺绣技能创作精品刺绣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传统刺绣技能与知识,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艺术魅力。
学生定位: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及本身的课程性质,对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在年龄上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孩子,由于针的危险性以及线的细致性决定了该课程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穿针引线的能力。
3 化繁为简与课堂落实
3.1 了解刺绣文化,详析基本技能
3.1.1 刺绣文化讲解
开学第一课以文化为主线,播放优秀的刺绣文化纪录片,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刺绣的大世界。接着以PPT的形式梳理刺绣的文化,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类刺绣、不同材质刺绣、创意刺绣、刺绣的服装运用的介绍,让学生对刺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是刺绣工具与材料的介绍,出示实物,详细讲解,并说明各个工具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事无巨细,每一点都要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3.1.2 刺绣技能讲解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基本的刺绣技能,用矢量图方式把刺绣的几种方法打印在白纸上,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上课时通过教师示范的方式对基本的绣法做一一演示,让绣法解析得清晰明了,学生能够方便正确地掌握。之后是学生对每一个绣法做练习,并做通关训练。表1以笔者的一节基础技能课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技法讲解过程。
3.2 设计作品形式,激发学生热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在作品形式设计上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增加一些设计的元素,如趣味刺绣作品形式有胸针、发夹、抱枕、零钱包等。教授一些女红的技能,如成品缝制,让学生对女红概念有更直接的认识和理解。传统刺绣作品形式有荷包设计、扇面刺绣,每件作品在形式上都能做到新颖,吸引孩子的兴趣。
从学生的作品反馈来看,每一次作品学生都是满满的热情和激情,没有因为重复循环的刺绣而产生厌烦或者是不耐烦情绪。大部分孩子觉得课上时间太短,回家后还自愿买了绣线和绣框,以刺绣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代替了电脑电视,说明课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假以时日,技艺上必定有更大的进步。
4 教学成果与课堂成效
通过两年的课堂验证,学生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可喜的,每一次的展出都能引来好评,惊艳于一双双巧手创作的精美作品。这是一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课程。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看似复杂的绣法,通过由繁化简、层层分析、以强带弱的方法,开发成适合小学生学习与接受的课程,落实到小学课堂,让学生牢牢掌握技法,并付之于实践以及创作,在创作的同时让自己的身心安静下来,享受刺绣时光的美好。这也是一门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运用针、线、布料,通过观察、设计、刺绣、缝制,调动眼、脑、手的灵活运用,从而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同时这也是一门调动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积极性的课程,了解过刺绣文化的学生都深深地感叹于这一艺术的精湛技术以及传递出来的绝美气质,女红与刺绣在她们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女红与刺绣的这朵艺术之花,能在新一代的学生身上生根发芽,在校园这片学习的热土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清)沈寿口述,《雪宦绣谱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06-01
表1 一节基础技能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