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
2018-07-04谢剑虹何智宏杨飞华伍世钢
谢剑虹 何智宏 杨飞华 伍世钢
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最为重要的检查之一, 是最基本的全身检查项目, 同时也是发现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学对于准确性和灵敏性的要求也随之升高, 对于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血常规标本通常取自动脉血、静脉血、末梢血等[2], 其中以静脉血和末梢血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为广泛[3]。目前, 临床上对于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标本更有参考价值这一问题, 尚未形成统一观点。本研究对80例体检者分别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标本进行检验, 比较两者的差异。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体检者纳入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32.14±4.56)岁;男18例, 女22例;观察组年龄21~49岁, 平均年龄(31.87±5.79)岁;男19例, 女21例。两组体检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血液性疾病、传染病或其他重大脏器性疾病;②妊娠妇女或经期女性;③>60岁老人或<16岁儿童。
表1 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比较(±s, n)
表1 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比较(±s, n)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岁) 性别男女观察组 40 31.87±5.79 19 21对照组 40 32.14±4.56 18 22 t/χ2 0.2317 0.0503 P>0.05 >0.05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早晨, 体检者空腹, 对照组体检者采指尖末梢血, 观察组体检者采肘静脉静脉血。
1.2.2 检测方法 采用迈瑞B C 51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分别将采集好的置于真空试管的末梢血和静脉血稀释后混匀, 置入抗凝管中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 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应保证在2 h内完成检测。
1.3 观察指标 收集对照组和观察组体检者检验结果中的RBC、WBC、Hb和PLT等四项指标, 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体检者RBC(5.14±0.36)×1012/L高于对照组的(4.76±0.28)×1012/L, WBC、Hb、PL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R B C(×101 2/L) WB C(×109/L) H b(g/L) P L T(×109/L)观察组 40 5.14±0.36a 5.53±0.18a 12.80±1.06a 220.25±5.68a对照组 40 4.76±0.28 6.69±0.25 13.36±1.24 224.76±4.96 t 5.2697 21.8124 2.1711 3.7826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 血常规检验是患者入院完善检查的必备项目之一, 血常规检验可以检查出许多疾病,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临床采用的检查标本类型主要有末梢血和静脉血。采取末梢血是通过指尖采取, 简单快捷, 但是仍存在许多缺点[4-6]。末梢血来自末梢毛细血管, 出血量小而且流速慢,难以收集, 而且在通过挤压收集过程中, 容易混入人为和环境混杂因子, 误差较大, 因此应用价值有限。另外, 静脉血主要通过肘静脉采集, 相对末梢血流速快出血量大, 临床上采取静脉血是通过真空试管收集, 里面装有抗凝剂, 因此受放置时间影响相对较小, 而且因为不直接与外界接触, 排除了来自空气和环境中的混杂因素, 误差较少, 由此可见,静脉血能够最大程度反映人体的真实情况, 其结果更为准确[7-9]。
本研究对80例体检者分别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除RBC, 静脉血的WBC、Hb、PLT等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前人相似, 邓琳[10]的研究认为, 与末梢血相比, 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优势较显著, 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重复检测, 由于人体血常规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 在3 h内对样本检测, 可使检测结果的误差尽可能消除。
综上所述, 相比于末梢血, 使用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检验的标本准确性更高, 可更大程度消除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误差, 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张琦.末梢血和静脉血血细胞参数差异的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6, 14(8):98-99.
[2]赵明.末梢血预稀释与全血模式以及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的比较与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A4):215.
[3]臧彩霞.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探析.当代医学, 2017, 23(34):86-88.
[4]鞠琳.浅谈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3):48-49.
[5]Miller WL, Mullan BP.Peripheral Venous Hemoglobin and Red Blood Cell Mass Mismatch in Volume Overload Systolic Heart Failure: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Management.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2015, 8(7):404-410.
[6]张婕.观察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区别.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6):67-68.
[7]罗昌春, 袁其米.静脉血和末梢血行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差异分析.母婴世界, 2017(14):41-42.
[8]张裕芳.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对比.医学信息, 2017, 30(13):182-183.
[9]孙卫.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对比.现代养生,2017(4):80.
[10]邓琳.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探讨.中外医疗,2017, 36(6):40-41,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