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之手,全力推进会泽矿产建设
2018-07-04柴帆
本刊记者|柴帆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的一环。应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技术创新、装备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做好绿色勘查的示范与推广。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院士毛景文(前排中),现场考察绿色矿山做法和井下深部找矿突破,指导矿山绿色勘查及地质找矿工作。
5月21日,“科技列车云南行”专家小分队,来到驰宏锌锗会泽矿业分公司。这所大山深处的花园,路面整洁,池水清澈。
把理念和技术送进矿区
成立于2013年3月1日的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的前身,是会泽铅锌矿采选厂。由麒麟厂、矿山厂两座矿山和一座选矿厂组成,主要从事资源勘探、矿山开发、氧硫铅锌矿石采选等工作,是原会泽铅锌矿和现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矿区铅锌品位高,且富含银、镉、锗、锑、镓、砷、硫等多种矿物,硫化矿采选能力达2000吨/天,出矿品位铅加锌达25%,2014年完成71万吨采选任务。
驰宏锌锗会泽矿业分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先进称号6项,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7项,专利授权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拥有膏体充填采矿技术、混合矿浮选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驰宏会泽矿业分公司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不小成绩,铅锌矿床超富、超大、超深、共伴生元素超多、围岩蚀变强烈的特征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在体验井下大提升系统,并现场考察膏体充填技术、矿体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含矿地层特征、岩性特征以后,“科技列车云南行”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院士这样说道。他表示,绿色勘查是一种先进理念,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成创新、综合研究,采用多项技术进行解决。
在“科技列车云南行·会泽矿集区绿色勘查及找矿突破科技支撑研讨会”上,驰宏会泽矿业分公司副总经理罗大锋介绍了公司在绿色矿山建设、地质找矿方面的进展,并表示目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有极大的需求。
据了解,从西汉开始,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就有了采矿的历史。会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铜、铅、锌、银等29种矿产。截至2016年底,会泽县保有探明矿资源储量:煤炭1543.627万吨;铜矿石量137.062万吨,金属量1.5807万吨;铅锌矿石资源量722.271万吨,金属资源量132.3981万吨。
会泽曾创造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多项之最。2018年,会泽县政府根据《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坚持绿色矿业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矿业发展全流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矿地和谐工作,统筹矿产开发与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统一,着力形成有利于绿色矿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坚持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着力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落实企业责任,中央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和服务,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
会泽县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银监会会泽监管分局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绿色矿山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会泽县国土资源局在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建设绿色矿业发展服务平台,公布绿色矿业政策信息、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和绿色勘查技术装备目录及标准规范,宣传各地绿色矿业进展和典型经验。
谈及会泽深部找矿方向和研究思路时,毛景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找矿设备与思路革新,绿色勘查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二是老矿区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有必要加快会泽矿区深部找矿工作;三是深部找矿,需加强地质研究外,更要结合物探方法找矿;四是充分发挥老矿山优势,利用“地质大数据”、“立体填图”等手段,加强控矿构造、热液流体、围岩蚀变等规律性研究。
“今后,应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技术创新、装备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做好绿色勘查的示范与推广。”毛景文说道。
建设美丽中国,绿色矿山建设势在必行
绿色勘查是绿色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新常态下做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现实需要,是化解矛盾、维护矿区社会稳定、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5年和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完成了两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调查的矿山数量超过11万座。调查形成的结论显示,受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影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危害严重。
截至2014年,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累计达26365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61.6亿元。其中,采空区地面塌陷共有4323处,形成塌陷坑9751个。从矿山地质灾害累计发生数量上来看,安徽省、山西省、云南省、湖南省、湖北省等位列全国前五位。从危害程度来看,矿区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大、危害重,对矿区周边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除引发地质灾害之外,土地资源毁损问题也很突出。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遥感监测结果统计, 2014年,全国采矿活动累计毁损土地面积约303万公顷,扣除已得到治理恢复的面积,仍有毁损土地面积约220万公顷。采矿对土地资源的毁损,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其次为中部及西南地区,具有北多南少、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按矿产资源开发毁损土地资源的面积大小排列,位于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北省和青海省。
截至2014年,全国采矿活动产生的固体废渣累计积存量约为483.07亿吨。其中,废石(土)渣总量达355.36亿吨,占总量的78.9%;尾矿为53.9亿吨,煤矸石为40.72亿吨,粉煤灰及其它为0.31亿吨。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较大的省份为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江西省。其中,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固体废渣积存量均超过了100亿吨。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考察时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两山论”精准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选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际上也完整覆盖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无疑又是绿色矿山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关联密切的一环。
毛景文院士在培训会上作报告。
近年来,会泽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及部、省、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部署,仍存在一定差距。据悉,会泽国土资源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根据出台的《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奖励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会泽实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明确绿色矿山建设的奖惩机制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制度。按照时间进度安排,以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为重点,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绿色矿业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构建部门协同配合、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加大和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的力度和进度,力争到2020年绿色矿山建设形成“组织完善、政策配套、机制合理、标准健全、企业响应、社会监督”的工作体系。
基本形成绿色矿山新格局。力争新建矿山全部按绿色矿山要求规划实施;生产矿山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实现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绿色矿山数量在2015年一个的基础上增加到两个以上。新建绿色矿山一个以上。
建立完善机构、政策和标准。建成三级联动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各系统配套的支持政策,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的地方标准。
建立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新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原则,形成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第三方评估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
严格规划实施,引导发展方向和布局。按照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安排部署,加大实施力度,力争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和任务。结合各地实际,通过逐级分解任务指标,确定建设目标和进度,进一步明确矿业绿色发展的方向和布局。
指导绿色矿山建设。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和规定,有序推进全县绿色矿山建设申报、验收、监督检查及评估奖励,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