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角下传统工矿城镇转型发展探究

2018-07-03赵晟洪

时代金融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转型发展

赵晟洪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客户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贸易竞争激烈,单一的生产结构具有脆弱性、不可持久性,因此单一生产结构的转型具有必然性。同时在我国,产业结构依旧不平衡,相对比例较低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仍处于主导地位,为顺应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以及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传统工业与一、三产业的融合、多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郴州市的黄沙坪镇、桂阳县宝山矿山公园、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三地的实地调研,对比分析产业融合视角下传统工矿城镇的发展路径模式的不同特色,从而为传统工矿城镇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性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 传统工矿城市 转型发展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以及发展背景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从信息通信产业上看,产业融合是指技术融合、数字融合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从原因与过程角度看,它是指从技术融合,产品和业务的融合到市场的融合;从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看,产业融合则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行业的技术与制度创新上相互渗透、交叉逐步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成为了产业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选择,总的来说,产业融合是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一)内部驱动力

1.产业创新升级的必然要求。单一的生产结构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生产模式老化,风险防控力低,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应对能力,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2.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愈发激烈的国内国外市场竞争和多产业碰撞,通过产业融合来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满足消费者群体多样化、特色化的消费需求是实现产业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3.传统产业内部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传统农业与工业的低效率、高污染发展模式与当今时代要求的绿色、创新新型经济理念相矛盾,同时传统产业模式的高能耗,高原材料需求与本身的低生产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相矛盾,随着传统产业不断发展,产业融合是传统产业内部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二)外部驱动力

1.经濟全球化驱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外企业在加深合作的同时,也扩大了经济危机、经济风险的波及、损害范围,并大大加剧了各产业、行业间的市场竞争。开放、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风险的多样化、灵活化使得产业融合得到进一步推进。

2.国家政策驱动。我国大力鼓励支持供给侧改革以及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以提高我国各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绿色、持久、高效发展并存的新型产业结构,产业融合则是实现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3.市场驱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伴随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快速发展,一方面,客户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使得单一产业结构向多产业融合结构转变趋势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转移,产品价值环节向产品两端转移,而我国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的现状与价值链的移动趋势相背离,产业融合则是改善该现状的有效办法,因此产业融合在我国产业转型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融合的效应

(一)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产业融合过程中,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碰撞合作所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同时满足了广大客户多样化、复杂化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从而打破传统产业相对单一的产品、技术结构,提高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其次,在产业融合驱动下,传统产业具有了更加多样、丰富的融资途径,将规模经济在有限市场容量中推向新的高度,增强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灵活性和生存性,从而打破了传统产业结构脆弱性与不可持续性发展缺陷,促进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最后,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结合最新时代要求、政策导向以及市场环境特点进行综合持续创新发展,从而打破传统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状态,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能源使用效率并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降低污染排放量,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持续发展。

(二)反作用于技术发展,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合作达到与传统产业的技术合作、技术融合,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与长远发展。因此产业融合过程要求高新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应用,所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会促进我国各产业、行业对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交流,从而推动高新技术更快、更高质地发展。

(三)反作于市场经济,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增强市场活力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趋势,产业融合下,传统产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多样、特色的产品及服务,在更好满足客户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强了市场经济活力,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作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重要参与主体的跨国公司对于经济进步发挥着弥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政府在大力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跨国公司的进一步规范发展。

(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贸易壁垒

一方面,产业融合通过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以及产业重组提高区域之间的贸易效应、竞争效应,加速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资源流动,提高区域集约化发展水平,大大改善了企业区域发展的空间二元结构。另一方面,放松管制有利于打破、减少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国内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以及资源流动配置,同时,不断推进的产业融合也反作用于经济管制的放松,促进我国形成更宽松自由的贸易合作环境。

三、具体传统工矿城镇案例分析

郴州是全球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矿产种类丰富,储量大,质地好,遍布许多有名且典型的工矿城镇,他们以矿产开发作为主要产业,带来经济收入,大多已经拥有5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本文通过对郴州桂阳黄沙坪镇、桂阳县宝山矿山公园、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三地的实地调研,对比分析产业融合视角下传统工矿城镇的发展路径模式的不同特色,从而为传统工矿城镇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性建议。

(一)黄沙坪镇——矿山复垦发展模式(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融合)

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黄沙坪工矿镇以铅、锌、铁为主要开采资源,于1967年开始正式的开采与运营,该地多丘陵,植被生长环境优良,水源、矿产资源丰富。

2.经济条件:处于省道1806线以及多条高等级公路线交汇处,临近桂阳县与嘉禾县,具有极佳的交通地理位置。随着工矿产业的不断成熟以及政府不断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该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总额不断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铁路、生产设备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传统产业模式:以铅、锌、铁矿业冶炼为主要收入来源,成立黄沙坪铅锌矿业分公司进行国内外融资以及借贷融资,其次该镇依靠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种类丰富的农耕业,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

传统模式出现的问题:一是随着长时间的开采,传统模式的低资源利用率以及高污染排放使得近年来,该镇矿产资源开始枯竭,水源、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

二是随着高新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但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策导向向比例相对较低的一、三产业转移,传统单一的工业产业模式遭遇发展瓶颈,盈利总额出现停滞甚至衰退迹象,而与此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导致大量人才流出,使得传统模式的生产岌岌可危,因此符合国家政策与时代走势的产业融合成为了变革单一生产、融资模式的重要途径。

三是传统生产模式具有单一性、脆弱性,盈利亏损总额过度依赖于市场矿价波动,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导致生产收入不稳定,经济发展质量低下。

矿山复垦发展模式:矿山复垦是指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整治因采矿等生产活动破坏的土地、植被等生态环境。其主要包括生物复垦和工程复垦。黄沙坪镇主要采用的生物复垦结合矿物冶炼、销售的林业、工业相结合新型发展模式,其依据方元水库充足的水源供给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根据当地土壤特性选择耕地、果树结合新型矿业共同发展的生产模式。

一方面,农林业的发展所形成的景观好、稳定性高和具有经济价值的植被面打破了传统模式相对单一、不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修复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资源的长期、持续开采与利用,形成农林业与矿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农林业成为该镇的重要收入产业之一后,反作用于该地传统生产理念,从而推动该镇矿物采集、冶炼技术的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开发循环、持续利用高新采集生产技术。

(二)宝山矿山公园——旅游矿业发展模式(第二产业于第三产业融合)

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具有较好的植被覆盖面,矿山山体自山脚到山顶包含多种植被,如樱花林,橘树林等等,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2.经济条件:被誉为“千年矿都”,发展历史悠久,拥有许多秦汉、唐宋等古代矿冶遗址,具有丰厚的人文景观底蕴,同时该地临近桂阳县以及郴州市,人流集中,交通便捷,极其适合旅游业的发展。

传统产业模式:以单一的矿产采集、冶炼、加工为主要生产模式。

传统模式所出现的问题:一是由于开发历史久远,矿产资源已极度贫乏,无法继续传统的矿产采集与冶炼生产,选择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是该镇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传统开采工业低质量生产模式导致严重的水源以及空气污染,使得该地生态环境大不如前,迫使人口减少,经济下滑。

旅游矿业发展模式:是指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整治当地生产所破坏的生态环境,并规划种植利于生态恢复以及旅游观赏的经济植被,与此同时开发当地矿冶等基础设施以及历史遗址作为旅游景点并大力发扬当地悠久矿冶历史和矿产生产文化底蕴,打造集自然、人文条件于一体的,立足于传统矿冶旧址与文化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废弃矿冶基础设施等旧址的再次利用,突破低效率、单一矿冶生产模式,增加该地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改善修复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人口规模的扩大与人才流入。

(三)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矿业综合发展模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

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位于园林城市郴州苏仙区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良,同时该地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

2.经济条件:该地位处郴州市内,人流密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人才集中且销售、融资渠道多样,具有极高的经济发展空间。同时该地也具有悠久的矿冶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众多的采矿遗址且该镇注重技术先导作用以及多样化产业共同发展生产理念,所以对于发展产业融合以及促进传统采矿、冶炼技术的革新有着优良的改革环境。

传统产业模式:集采矿、选矿、冶炼、贸易为一体的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形式。

传统模式所出现的问题:一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日趋多样的、复杂的客户消费需求,国内国际市场矿产竞争激烈,而传统生产模式的单一性、落后性,极大地阻碍了该地市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二是传统产业模式的低效率、高消耗、高污染特点与该地重视技术先导作用以及多样化生产的生产理念矛盾不断加深,产业模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矿业综合发展模式:指在提高传统采矿、选矿、冶炼生产技术,增大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与污染排放的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当地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发展农耕业、林业以及矿山旅游业,形成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的新型矿业发展模式。

一方面能夠利用优良的自然条件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维护,弥补第二产业即矿冶、采矿等工业造成的生态破坏损失;另一方面通过收入稳定,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人口规模并促进第一二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形成三个产业相互促进的绿色良性循环发展。

四、传统工矿城镇转型发展建议

(一)因地制宜,多维度开发

例如黄沙坪镇由于良好的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极有利于林业与农耕业的发展,因此考虑一、二产业结合的矿山复垦发展模式,而宝山与柿竹园悠久的矿业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矿冶遗址是极其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所以考虑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旅游业结合的旅游矿业发展模式与矿业综合发展模式。

(二)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促进协同发展

在互联网、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为适应时代、市场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必须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勇于创新转型,同时打破单一、低效配置资源的传统生产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尽力促成多产业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发展,以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工矿城镇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曲瑞.丹东大梨树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2]罗兴.全域旅游背景下重庆市区域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职雪菲.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7.

[4]张箐.产业融合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5]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04:3-28.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转型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