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2018-07-03孙国芳

时代金融 2018年12期
关键词:风险点防范措施国有企业

【摘要】新时期国有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那么就必须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由此可见,防范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本文首先阐述了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其次,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点,深入探讨了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改进成本控制手段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点 防范措施

一、前言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均是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2017年全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751亿元,比2016年增长6.7%。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会时常遇到一些风险点,若忽略了这些风险点,那么就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新时期国有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那么就必须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由此可见,防范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本文就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二、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的核心

获得经济效益是国有企业的最终目的,而其前提条件就在于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之一就是成本支出,国有企业既可以通过有效的成本支出措施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来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查看财务报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可以综合分析财务管理情况来获取全面而具体的财务指标,便于及时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能够为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促使国有企业实现稳定、有序、高效发展。

(二)财务管理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既可降低成本支出,又可增加企业的收入,兼顾节流与开源两个方面,这无疑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筹集到一定的资金。

(三)通过成本信息来有效监督财务活动

国有企业可通过成本信息来合理控制、监督各项财务活动,既能够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又能够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各种资源,才能够实现“小投入、大效益”,并且还能够有效整治“五项”经费超标、“收支两条线”、挪用专项资金、挤占公款等违纪行为。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一)规章制度存在问题

各项管理制度始终贯穿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有效完善国有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出现各类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要制定出台可执行性较强、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较为轻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将规章制度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并未将其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较为肤浅,在应用中会遇到较多问题。

(二)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管工作的作用极为重要。通过监管工作能够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实到位,既能够增加财务工作质量,又能够提高预算工作结果的准确性。但从目前来看,较多国有企业往往侧重于经济效益,而轻于财务监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的财务问题,例如:利润与销售收入严重不成比例、销售费用与应收账款失控等,尤其是成本控制更是存在著较大的问题。

(三)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

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严重影响到了成本控制效果。

四、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基于内容来看,国有企业财务规章制度中应该对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财务管理遵循原则、财务管理鼓励政策等进行明确。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定期成本考核下属的各个部门及基层单位,并且还要在规章制度中对财务考核标准、财务考核内容、财务考核对象进行明确,一旦出现财务管理不当问题,那么首先要对责任认定进行细化,尤其是要对执行失误、决策失误、调研失误的责任内容进行有效界定,避免出现“乱作为”、“不作为”的现象;其次,按照责任划分情况,依照规章制度对违规决策情形予以追责问责。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若希望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了避免出现各类不必要的财务风险,那么就务必要对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岗位,并且还要严格执行企业所制定出来的奖惩制度,切忌出现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此外,财务规章制度制度应该贯穿于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加大财务管理力度,这样一来,既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予以完善和修改。此外,财务规章制度应该贯穿于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加大对财务规章制度的利用力度,这样一来,既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予以完善和修改,共同开拓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式转变,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二)加强财务监管工作

1.合理编制权力清单。国有企业应该以清单的形式来对企业运行流程、权责分类等进行列明,以便能够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与监督,避免出现“监管缺失”和“权力真空”的问题,尽量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而其关键就在于要对国有企业现有的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级结构及各个岗位、各个部门的权限范围,国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在授权范围内承担责任、行使职权,都应该自觉自愿地开展财务控制,将财务控制意识带到日常工作中。

2.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若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那么就务必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工作。首先,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事前控制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应该要准确地预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需要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合理规划各种措施。其次,做好事中控制工作。事中控制的重点在于有效控制国有企业正在开展的计划、实施过程等,主要包括:控制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国有企业的物料库存成本、控制国有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这既是整个财务监管工作的核心,又是财务监管工作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需要有效开展定制管理与即时数据管理。再次,做好事后控制工作。事后控制的重点在于考核、总结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归纳总结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选择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另外一方面,及时考核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并形成正式版本的财务控制文件,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三)改进成本控制手段

国有企业若要提供其成本控制效益,那么就务必要改进成本控制手段。一方面,国有企业可利用各种成本控制软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来信息化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耗费,以便能够对企业成本支出的动态信息进行准确掌握,这样一来,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节流减耗。另外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可应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对比分析形成价值链中的各个作业环节、各个部门的成本支出情况,进一步细分国有企業的每项价值增值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国有企业的售后服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等都要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成本控制反馈与评价机制,若成本控制出现问题,那么再第一时间内及时反馈、按时整改,并且还要评价成本控制成效,做到有功则奖、有过则罚,提高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综合分析当前财务管理情况,以此来获取全面而具体的信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评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能够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财务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促使国有企业实现稳定、有序、高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还要注意选择先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目标成本法、成本企划法、作业成本法等,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成本控制工作之中,以此来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并且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谋发展”。

五、结语

总之,新时期强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乃至其可持续性发展均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务必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细化财务管理措施,以此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剑军.国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防范措施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07(01):103-104.

[2]王刊良,苏秦.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25(07):56-62.

[3]《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1,53(02):133-136.

作者简介:孙国芳(1967-),女,汉族,大学学历,会计师职称(中级)。

猜你喜欢

风险点防范措施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浅谈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规范高校内控体系加强防范经济风险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