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型及应用型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

2018-07-03卜轶琼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

卜轶琼

内容摘要:面向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需求,城市型大学办学特色日益凸显。在“双创”背景下,把握“城市型”功能,加强对城市型、应用型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现状研究,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受此影响,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艺术类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创业意向、创业领域、创业目的、创业影响因素、创业教育实证分析。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应对艺术类学生的创业教育,要大胆改革,转型发展创业型大学;要勇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加强合作,搭建创业组织平台。

关键词:城市型大学 艺术类学生 创业现状 对策分析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助推中国青年一代创新创业,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是当前新时代重要任务。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因专业特殊性涉及领域广泛。因此,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的今天,了解城市型、应用型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现状,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现状情况进行研究。

一.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发展现状

(一)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功能定位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不是一种新的大学类型,而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1]。是在原有应用型大学发展模式之下探索出的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其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的城市属性,紧扣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其建设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复合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创业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间矛盾日益增加,围绕首都战略定位和城市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转型中的北京急需“城市型”大学的支撑。作为以北京生源为主的市属院校就必须做出整体规划改革。北京联合大学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在原有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之上率先提出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秉承着“立足北京、融入北京、服务北京、发展北京”的发展思路,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大学[2]。在近两年,有了新认识、新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出建设“城市型”大学,首先就要明确“城市型”和“应用型”之间的关系。城市型、应用型这两个词并不是简单的叠加与排列,而是一种偏正与修饰的关系,城市型是对应用型更加精确的限定与聚焦。那么“城市型”大学就是聚焦在城市的“应用型”大学,这样的大学在“应用型”办学的基础之上,创新改革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科研方向、社会服务融入到城市发展需求当中。“城市型”大学特征就是具有地方性、区域性、应用性和专业化。它是与所在城市深度融合的产物,两者有着相互提携、共同发展的关系,是为地方发展服务做出贡献的大学。

(二)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发展现状

依据各个省市发布的高校创业统计数据,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比例比其他专业偏高。目前,我国已经超过千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类相关专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艺术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大国。现实情况反应出艺术类大学生是创业的主要群,同时也映射出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层次较低、成功率偏低、缺乏创新精神、形式较为单一化等问题。正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所说,要大力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基本已经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有着完善正规的创业教育。他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结构和创业支持体系。尤其是在美国,近20年来,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快速且稳定的发展,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因此我国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及调查分析

伴随着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编制了《城市型、应用型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问卷》。2017年课题组对北京联合大学的504名艺术类大学生展开调查,分别有艺术学院、特教学院、生化学院以及已经毕业的创业人士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全面的分析研究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情况。

(一)艺术类大学生总体创业意向较强

在分析数据时,已经将正在考虑、正在创业、已成功创业都列入了有创业意向范围。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一问题上,55.16%的学生表示正在考虑要创业;6.55%的學生正在创业中;已成功创业的学生仅仅只有1.79%,从统计数据来看,将近有65%的艺术类大学生从内心来讲是渴望创业的。这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思想已经深深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他们的就业观也在慢慢改变。[3]在与部分学生深度访谈中,有的受访对象表示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在观望犹豫中,也有部分学生想开始筹备,这也可见艺术类大学生总体创业意向较强。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领域与自身专业吻合度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创业的学生,45.24%的同学会从事所学专业相关领域;26.19%的同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调查显示,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生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创业。一方面说明与艺术类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有关,另外一方面与社会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另外,有14.29%的同学选择当前的社会热点领域,7.14%的同学选择容易启动、资金较少且风险较低的领域。这也表明创业主体感受是他们选择创业项目领域更加注重的。对创业的整体认识还不够理性与成熟,没有对市场需求及行业风险充分的调查与考虑。在受访群体中,也表示会选择低风险、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业,这也符合艺术类大学生随性的特点。

(三)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目的呈多样化

在此项问卷调查中,30.95%的同学的目的是为了挑战自我;26.19%的同学是为了赚钱;23.81%的同学为了展现自我能力;14.29%的同学为了一时兴起;只有4.76%的同学选择为了解决就业而创业。这些数据说明,生存型创业在艺术类学生选择创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深度访谈中,当问及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原因的时候,55.75%的同学认为是有一个好的创意才导致了创业;朋友或家人拉动入伙的占14.88%;而为解决就业的占24.21%。在深度访谈中,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大并不是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直接动力。由此说明,在历年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中,就业率较高但优质就业率较低的事实是相符合的。

(四)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创业影响因素有多种,包括从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大学生创业影响。从个人方面是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最直接影响因素,71.23%的同学认为创业最基本的要素首先要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在创业成功的其他要素中,占前三位的是:资金、人脉、贵人相助,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运气。在受访群体中,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数只停留在了解的表面,只是对创业有着基本的认识。资金对于创业是最为重要的,但是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资金方面就不是很明确了。也有一少部分同学对于创业的艰苦性和长久性没有达到充分的认识。第二方面是家庭方面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收入情况更是占到了60.71%;在创业的主要障碍问题中,17.46%的同学认为家人的反对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可见大多数同学的创业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资金支持与实际鼓励。第三方面社会环境方面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的调查数据当中,对于创业成功要素的选择,政府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占到了58.93%,大学生创业障碍的选项中创业环境较差的选择占到了33.93%,可见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对学生创业影响很大,目前高校所做的创业帮扶政策和计划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五)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待提高

在被问及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的问题时,68.45%的同学都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只有31.55%的同学表示曾接受过,可见我校艺术类学生的创业教育仍需加强。对于如何促进创业教育,占前三位的是资金支持、改善实践交流和与创业者交流。另外,对于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创业园实训、企业实习和创业实验。经过与访谈的学生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发现,目前学校中负责就业创业课的教师大部分都为理论型教师,大多没有创业经历,因此在这方面的课程上显得有些吃力。而从外请来的创业导师则大多有实践经验而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可能只是从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上感染大学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又不知道该从何抓手,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创业存在缺乏实践、创业指导不足、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三.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胆改革,转型发展为创业型大学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学生是以大学所在城市为主要创业区域的特点,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城市型大学以创业型大学为办学方向,以促进城市创业教育和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为办学思路,尤其是首都文化中心的定位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来服务于首都建设于首都。创业型大学的理念提出是上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的。是美国学者波顿?克拉克提出的,指的是具有积极进取、富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称之为创业型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主任亨利?埃兹科维茨曾经说过认为衡量一所大学是否是创业型大学的标准同时也是建造一所创业型大学的依据之一,便是该大学与当地的政府、产业之间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依存。这三种力量交叉影响,形成螺旋的上升关系。城市型大学与大学所在城市的政府、产业正是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纽带,符合建立创业型大学的标准和依据。创业型大学与其他大学的区别是强调学术资本转化,简称成果转化[4]。所以,将学术资本转化向创业型大学战略发展新要求新高度,为学院重新提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又一项中心工作。将“学以致用”成果转化到一定高度的创业型大学,也必将会成为最为彻底的应用型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利用办学类型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快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向创业型大学积极转化,校训“学以致用”为的就是将学术观真正的落在实处,将所研究的问题推动创意、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城市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积极创新改革,转型发展创业型大学。

(二)勇于实践,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在城市型、大学的发展中,早期创业者与机会型创业者占大多数,所以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要加快建设创业教育体系的进度,研究以“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面向、四个协同”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些教育體系建设既能为城市创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持,也将为学校转型发展创业型大学奠定基础。“一个目标”即是以促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及首都共同发展为目标。“两个结合”就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互结合培养的一支高水平、经验丰富的创业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定期安排相关创新创业的教师走出去,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学习及训练,到公司企业挂职学习,从而使教师获得企业的一线经验和知识。同时也应该从校外聘请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或者自己学校毕业已经创业成功的人士来校讲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他们以后真正创业奠定基础。“三个面向”是主要指面向在校大学生、面向在校已经创业的大学生、面向毕业班的创业大学生为教育对象设置创业的教育课程。尤其是针对艺术类的大学生,对他们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辅助。在专业课程上渗透着创业教育,优化教育,一举两得。二是面向已经创业的大学生,调查这些学生的创业项目及生命周期,进行创业的课程设置,巩固好创业者早期的创业者队伍,帮助创业者的公司企业成长推广,让有实际经验的往届创业成功的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加以指导与扶持。三是面向已经毕业非在校的艺术类创业学生,要随时跟踪回访他们的创业过程及企业运营情况。 在最关键的初创期,为他们的企业推波助澜,解决困难及实际问题。“四个协同”即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协同,依托大学所在城市的资源,推进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有创业意愿者尤其是创业学专业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

(三)加强合作,搭建创业组织平台

鉴于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创业者善于与他人合作创业的特点,学校可依托校内外资源为广大师生搭建创业组织平台,广大师生借助创业组织平台共同研究创业理论与实践、分享创业经验与方法、参加校内外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相互提供合作资源和机会等等。一是成立创业孵化基地,让有意愿或者已经成熟的创业团队入住基地,经过孵化、培养成熟,应用自己先天优势的专业进行创业。二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成立创业校友会。校友会不定期举办创业理论研讨会,为准备创业或广大已经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定期组织校友分析并帮助拟创业和已创学生分享与积累创业经验,寻求合作机会和资源,以便校友连续性创业经验提升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学生整体创业水平。三是大学间建立大学生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既能为不同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创客们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还能为拟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四是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通过基金会募集资金为校内外创业大赛提供赞助、奖励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优秀项目及学生,尤其是鼓励支持有创业梦想和能力的大学生,通过赛事让他们的实际项目真正上市,实现创业。

参考文献

[1]韩宪洲.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7,(1)

[2]杨积堂.地方高校“城市型”功能定位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6,(12)

[3]宋宝莲、唐春秋.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6,(3)

[4]付八军.创业型大学是最为彻底的“应用型”[N]中国教育报,2016,(3)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支持项目“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艺术类学生创业现状研究 —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项目编号:BJSZ2017ZC110)

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
长沙市独立院校大学生消费现状与对策分析
非思政专业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增殖放流区域布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