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外文网站建设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8-07-03李红霞授
李红霞 授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的交融互动更加深刻。作为国家对外宣传的窗口,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开通的外文网站既是对外介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增进世界对华了解、促进中外交流的有益纽带。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政府网站在对外交流与涉外服务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打造一流的政府外文网站已成为政府对外工作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政府外文网站建设总体情况
我国政府外文网站建设总体起步较晚。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以来,中央、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官方网站建设蓬勃发展,由此带动了政府部门外文网站的兴起。在国家宏观政策以及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技术的强力推动下,政府各部门、各地方的外文网站建设已经全面加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1.初步形成了数量多、分布广、不同形式的政府外文网站体系。截至2017年9月1日,全国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29,431家。不仅中央、省、市政府,而且某些区、县甚至乡镇政府都开通了以英文为主的外文网站,初步形成了以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门户网站为框架、各级地方政府网站为支撑、基层政府网站为基础、覆盖全国的政府外文网站体系。从网站形式上看,既有在本部门中文官方网站上加挂以英文为主的外文版网站,如外交部、商务部网站,也有由有关部门单独开通的外文网站,如北京市政府开通的电子政务网站“首都之窗”(ebeijing)、浙江旅游局的外文旅游网站等。
2.政府外文网站已逐渐成为政府涉外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目前,政府外文网站主要发布国家主管部门及本单位的相关对外交往、涉外政策文件以及具体行政事务等涉外信息,并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和获取中国官方信息的窗口,以及国外媒体、研究机构引用涉华信息的来源。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外文网站着眼于在华外籍人士,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当地经济、旅游、生活等信息,为外国友人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定向服务功能日益突出,实用性进一步增强。自2016年国务院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以来,政府外文网站的建设也更加突出其服务性和实用性。一些政府部门网站针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的办事需求,专门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办事指南,提供各类申请表格下载等服务,有的还开设了在线预约和在线办理功能。上海市政府英文网站上建有“直播快线”,只要点击相应专题,便能获得帮助,很快解决签证、永久居住权、外籍学生奖学金等实际问题。①
4.借力新媒体,更具发展活力。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外文网站与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加快深度融合,以更接地气、更加活泼的方式吸引用户。外交部2014年新改版的英文网站增加了视频区,使用户的视觉体验更加多元、友好,而外交小灵通微博、微信入口和天气预报等版块的加入,使得本来严肃的部委网站充满浓厚的亲民色彩。②
二、政府外文网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起步不过十余年的新生事物,我国政府外文网站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从总体看,由于投入不足和经验缺乏、机制建设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与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及率总体偏低,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政府外文网站建设普及率不高,尤其是地级市政府中,外文网站拥有率更低。从网站质量看,中央政府各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的外文网站明显优于其他部门。在地方政府层面,省、直辖市级外文网站要明显好于基层政府的外文网站。从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的建设水平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语种设置看,英文是政府外文网站最主要的语种,仅少数地区开通了韩文、日文、德文和法文网站。从现实功能看,政府外文网站与商业企业、新闻类的外文网站相比存在差距,与本部门中文网站相比,建设质量明显偏低。
2.信息更新不及时,时效性、准确性较差。目前,与很多政府部门中文网站存在的问题相似,信息发布时效性差、更新不及时已成为外文网站的普遍顽疾。一些网站虽开设众多栏目,打开后卻一片空白。一些网站所发布的信息依然是开通之初的内容,没有任何更新,挂在网上的始终是一些已经过时的办事指南和生活服务信息,未加变更的政府机构、政策法规等内容。以北京旅游局开通的“北京旅游网”英文版为例,其信息量远低于中文版,多数文本仅限于简单介绍,没有提供进一步信息链接,且更新较慢,一些文章和信息还停留在2013年以前。
3.用词用语不规范,误译频出。由于译者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政府外文网站经常出现用词不准确、语法不规范、中式英语频出、标点符号缺失等问题。特别是外界关注较多、文化特性较强的政府网站旅游版块,翻译问题较为突出。有研究指出,一些政府外文网站不顾国外读者的心理习惯和审美情趣,以国内大众的思维共性主导英文翻译,导致冗余信息充斥,重虚轻实;语言表达杂乱,令人不知所云,使网站的宣传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③甚至个别政府部门根本没有组织专业的翻译力量来进行网站的外文版建设,仅仅通过翻译软件对中文版内容进行自动翻译,结果导致错误百出,造成负面影响。
4.功能较为单一,应用效果有待提高。目前,除北京、上海等开放前沿地区的政府外文网站外,相当部分地区的政府外文网站仍停留在信息发布层面,且仅单向地向在本地区长期居住或短期停留以及关心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外籍人士提供有关信息服务,内容也仅限于简要文字和图片。网站的互动以及公共服务功能尚处于初步阶段,导航和检索功能亦相对较弱,信息反馈渠道不完善、很少提供网络服务,互动效果有待增强。
5.建设维护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政府部门对外文网站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上项目时雄心勃勃,定位很高,开通初期也投入较大,起步顺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随着外界关注度和自身重视度的下降,加之缺乏持续有效的队伍和机制建设,后续力量补充不足,信息更新开始变得缓慢,网站质量逐步下滑,最终陷入“投入不足-质量下滑-用户流失-质量进一步下滑”的恶性循环之中。一些外文网站开通后不久就成为“睡眠网站”“僵尸网站”,引发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不满。
三、政府外文网站改进策略初探
展望未来,我国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建设任重道远。联合国发布的《2016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193个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中,我国仅名列第63位,大大落后于發达国家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相比并不相称。④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我国政府网站在全国350多万家网站中,数量大约只占2%,而其中外文网站所占的比重更低。⑤针对当前我国政府外文网站建设存在的不足,我们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化优势,从内容和机制两个方面入手,加大投入,精准发力,着力抓好政府外文网站建设和运维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增进中外交流、树立中国政府形象以及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1.切实提高外文网站的翻译质量。根据当前工作实际,政府部门开展外文网站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和办法,就是先着力做好其中文网站的建设和内容更新,再选取相关内容同步译成外文版本。因此,抓好翻译工作始终是提高外文网站质量的首要任务。作为政府外文网站的译者必须牢固树立读者意识,了解外文网站读者个体和群体特征,准确推测其对网站的信息需求、理解能力和期待视野。⑥尤其要考虑政府外文网站的外宣功能,准确把握原文的政治特性和政策内涵,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采取编译、节译、补译等方法,突出和补充关键信息,淡化或删除次要信息,同时针对外文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尽量符合译入语规范,切实做到外文网站内容“读得通,看得懂,理解得了”。
2.及时、准确发出权威声音,做好信息更新和政策解读工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无论是中文网站还是外文网站,其首要职责都是及时发布政府权威信息。外文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确定发布内容,包括重要政务及外事活动、重大涉外政策以及涉外管理动态等,使自身成为政府部门的对外“新闻发言人”和涉外信息的权威“发布厅”,切实做到“加快信息更新频率,核心信息尽量与中文版网站基本同步”。⑦当前我国各类涉外新举措、新政策频频出台,各级政府部门外文网站应及时更新信息,转载、链接好中国政府网及国家主管部门外文版发布的相关动态消息,把国家最新的涉外方针政策及时、完整、有效地传播出去。同时,应积极通过外文网站这个平台,做好我国重大政策的对外解读工作,向国际社会准确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中国政府网及中国日报网、新华网等网站在政策的对外解读方面加强了报道力度,经常发布各类评论解读文章,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外文网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选取相应内容进行翻译转载。
3.进一步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外文网站的表现形式。据统计,2017年,超过55.7%的国务院部门网站、96.9%的省级政府网站、95%的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以及超过60%的地级市政府网站实现了与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微视频的融合发展。⑧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精心设置外文网站栏目,创新互动交流模式,善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使政府外文网站变得更加亲民、务实,以新姿态、新内容来“吸粉”“涨粉”。一些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已取得有益经验。例如,浙江省政府外文网站增设了网上调查、国外来信、电话咨询等互动途经,每年接到国外来电咨询近百个,答复电子邮件百余封,同时也获得了外籍人士关于政府外文网站建设的意见、建议。⑨今后,政府部门还可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商业网站的经验,通过即时在线交流方式,加强与用户的网上互动,加快信息反馈,使其真正成为中外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
4.进一步完善政府外文网站的机制体制建设。政府外文网站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与运维工作需要主管机构有力的统筹协调。首先,应从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出发,确定实事求是的外文网站规划目标。没有相应条件的,可暂不开设外语版。但有需要、有条件的,则应将外文网站建设工作摆在政府服务和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好综合规划,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与保障。其次,在集中精力做好网站规划和编排设计的同时,可以通过择优外包,与专业翻译机构、外宣媒体合作等模式,重点抓好网站信息内容日常建设工作。再次,借助社会资源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网站跟踪、监管和评估制度,加强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2002年起,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联合太昊国际互联网评级、中国日报网等权威专业机构连续16年通过综合评估,推荐评选年度最具影响力外文版网站。政府部门应继续积极支持、推广类似做法,并努力将评估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成果,及时运用到网站的日常建设和运维工作中。最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问责机制,进一步明确网站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将网站建设及日常管理纳入政府部门统一的信息与政务公开框架下开展,纳入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
5.加强政府外文网站的对外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与占据先天语言优势和传统影响力地位的西方国家官方网站相比,中国政府外文网站在国际范围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政府部门应把外文网站的对外推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新的工作思路,加大对公共外交的投入,积极探讨结合招商引资、友城建设、外事交往等工作,推广政府外文网站建设成果。例如,可考虑利用在机场口岸、地标性建筑或重大活动场所设置网站标识,在城市宣传片中植入网址,印制带网址的文化用品和宣传手册等方式,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LOGO”文化。此外,也可在外文网站上设立相关栏目或信箱,邀请外国读者和国内的英语爱好者为网站找错,积极参与和监督网站建设,力争在吸引国内外各界更大关注度的同时,不断提升网站英文翻译水平,改进网站质量。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功能主义视角下城市形象和外宣翻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M201710005011)
「注释」
①冉俊:《我国政府英文门户网站建设经验及借鉴——以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例》,《办公室业务》2015年第5期。
②《外交部网站英文版新版上线》,2014年4月3日,http://news.eastday.com/ eastday/13news/auto/news/world/u7ai1124171_K4.html。
③杨国民:《旅游网站的外宣翻译应“内外有别”》,《大众科技》2007年第8期。
④王益民:《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2016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解读》,《电子政务》2016年第9期。
⑤王仲伟:《切实加强内容建设 努力办好政府网站》,2014年12月1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4-12/01/content_2785207.html。
⑥衡孝军:《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163页。
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2014年12月1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2/01/content_9283.htm。
⑧《2017年中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结果通报》,2017年12月26日,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226/c1001-29728423. html。
⑨陈新忠:《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外文版建设经验》,2010年6月8日,新浪网,http://city.sina.com.cn/city/t/2010-06-08/1357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