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住宅小区暖通设计要点分析

2018-07-03

山西建筑 2018年14期
关键词:采暖系统水暖立管

范 俊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大型住宅小区犹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各地市掀起了新的商用住宅建设热潮。各大房企纷纷圈地引资,推出了各种精品户型,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等参与这场角逐。本人作为一位有着十余年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经验的设计工作者,结合太原市近几年来房地产设计实例,就大型房企住宅小区暖通设计中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1 采暖系统设计

目前在住宅设计项目中,采暖系统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布局等因素一般分为散热器采暖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两种形式,散热器采暖一般用于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的公共建筑中,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一般用于居住建筑中。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室内设计参数

1.1 公共建筑采暖

住宅小区中的公共建筑主要包括一些配套服务用房及商业用房等,热源来自小区集中设置的市政换热站,换热后提供85 ℃/60 ℃的二次热水,供热主管道敷设于地库内,楼宇热计量装置与临近住宅的热计量装置共用热表间,主要使用功能为商铺及办公等。商铺均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办公楼设置楼宇热计量。

公共建筑采暖系统一般采用主干管下供下回同程式系统,立管采用异程系统,系统末端设置散热器采暖系统。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商铺一般按户设置若干组散热器,户内水平管道采用同程系统,保证每组散热效果。办公则按照建筑布局合理布置立管,满足使用要求。每组散热器均设置温控阀,散热器选型一般为钢制散热器,散热器参数满足设计工况要求。

1.2 居住建筑采暖

1.2.1住宅

住宅小区中的居住建筑主要为住宅楼及幼儿园等,热源来自小区集中设置的换热站,换热后提供45 ℃/35 ℃的二次热水;根据压力要求,采暖系统设高低区系统,换热及补水等均在换热站内完成。

采暖高低区系统主管道均敷设于地下车库内,再接入各住宅设置的热计量间,因热计量间面积计入公摊,故在保证安装检修操作的最小间距下,需将热计量间面积控制在不超过10 m2(净尺寸控制在2.5 m×3.5 m为宜)。两个单元共用热计量间时或有底商散热器系统时,需将面积控制在12 m2之内。不同接入管径对应的热计量装置安装尺寸详见图集(12N1P12-14)。

采暖系统一般以50 m进行分区,50 m以下为系统低区,50 m以上为系统高区,每组立管所带户数不宜大于40户,当大于40户需设置分级水器,热表选用超声波式,竖向安装。下面根据本人工作经验,提供几种管井布置方案仅供参考,如图1,图2所示。

1)连廊式核心筒户型是我司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水暖井设置于电梯井一侧,净尺寸2 200×600。以34层高层住宅(建筑高度小于100 m)为例,水暖管井内供热干管分高(GNg,GNh)、低区(DNg,DNh),给水低(Jl-D)、中(Jl-Z)、高(Jl-G)三区、消火栓立管(XHL)与排水立管(PL)。合用前室消火栓内嵌于水暖井内,另一个消火栓置于楼梯间内。水暖井内立管与立管管中心间距控制不超过200 mm,立管中心距墙距离控制在150 mm~200 mm,入户分支管与分支管间距控制在100 mm。

2)此两梯两户核心筒(18F),建筑高度不超54 m,每层只需在消防电梯前室布置一个消火栓,内嵌入水暖井内。水暖井:给水立管低区、高区、供热低区供回水立管、消火栓立管、排水立管。水暖井净尺寸1 350×600,需要将供热支管与给水支管前后交错布置。

室内系统根据户型不同,设计合理的盘管布置。房地产企业一般要求分集水器布置于厨房橱柜位置(洗菜池或煤气灶下),环路设置以不超过8环为宜。如果设置环路超过8环,则需要增加分集水器数量。加热盘管布置原则本着分室控温的基础上,各环路长度之间不超过15 m为宜布置。

1.2.2幼儿园

幼儿园采暖系统一般接入系统低区,采暖形式可根据房地产企业要求设置,散热器及分集水器均需暗装,系统采用下供下回同程系统。

1.3 设备用房采暖

住宅小区中的设备用房主要为水泵房、水箱间、门卫、车库管理室等,水泵房及水箱间按照规范室内温度不低于5 ℃,采用散热器采暖,接入住宅低区系统。门卫及车库管理间根据所处位置就近接入散热器系统或住宅低区系统。

2 室内通风系统设计

随着空气质量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型房企均推出了室内除霾通风系统。现在属于初期阶段,一般设置于精装房,系统设置简单,仅能满足基本净化要求,后期业主如需要加湿、制冷、制热的要求,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深化施工。

2.1 设计流程

设备均安装在厨房吊顶中,风系统流程为室外→机组→客厅(餐厅),风口室内外各一个。

2.2 设计依据

1)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 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3)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 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5)GB/T 14295空气过滤器;

6)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7)JG/T 14通风空调风口;

8)JGJ1 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9)JGJ/T 309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2.3 设备参数要求

1)设备风量不小于150 m3/h;

2)机外静压不小于50 Pa;

3)电压220 V/50 Hz;

4)设备高度不应大于240 mm;

5)运行噪声不应大于40 dB(A);

6)PM2.5一次性去除率不小于95%。

2.4 设计施工要求

1)除霾新风系统的系统设计及采用的设备、材料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除霾新风系统的过滤设备可单独安装在新风进风管上,也可集成在新风机壳体内部,但必须满足后期更换维护需求。

3)除霾新风系统选用过滤设备的过滤效率、阻力和容尘量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4295空气过滤器和GB/T 1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规定。

2.5 新风机吊顶安装要求

1)应按设计或机组安装说明进行吊顶安装。

2)吊杆吊装时,吊杆锚固应采用膨胀螺栓与楼板连接。选用的膨胀螺栓和吊杆尺寸应能满足新风机的运行重量,螺栓锚固深度及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JGJ 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规定。

3)吊装应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

4)新风机安装后应进行调节,并应保持机组水平。

5)风管的连接及风管支、吊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1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的规定。

6)系统安装后应进行严密性检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并应在合格后交付下道工序。

7)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饰面应贴实,表面应平整、不应变形,调节应灵活、可靠;条形风口安装的接缝处衔接应自然,不应有明显缝隙;室外风口安装时,风口与墙壁间的空隙应用耐候硅胶或玻璃胶密封。

3 外网设计

3.1 室外管网

本项目采用换热站间接供热的方式。管网系统采用双管闭式系统,枝状布置。采暖管道全部采用预制型直埋保温管,管材为无缝管,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管道敷设方式:本项目管网的主干线敷设于综合管沟(水暖),各单体分支管线于地库内顶板下敷设,见图3。

为便于管网的施工及事故检修,在主干管上设置分段截断阀门;在各干线的分支处设截断阀。各阀门均选用蝶阀,连接形式均为焊接,阀口密封材质为硬密封。为便于系统平衡与调节,在接往各单体热计量间内供水管上设蝶阀;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依据水力计算结果,根据需要在需要采取措施的分支处的回水管上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与静态平衡阀组。

3.2 综合管沟通风设计

1)综合管沟(水暖)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保证余热能及时排出并为检修人员提供适量的新鲜空气,控制沟内温度不超过40 ℃、氧气含量不低于19%。

2)每个防火分区设一个自然进风口和两个机械排风口。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综合管廊风速取1.5 m/s,进风口风速取5.0 m/s以下,管廊内温度控制不超过40 ℃。

参考文献:

[1] 由申甲.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系统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9):26-28.

[2] 孙莉莉.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15):92.

猜你喜欢

采暖系统水暖立管
高层建筑水暖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水暖工程造价管控的要点分析
建筑水暖电安装工程存在问题和改善对策
建筑水暖电安装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探究
常见高层建筑物室内给水立管材质解析
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初探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
The Power of Integration
U型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传热特性分析
海洋立管湿模态振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