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2018-07-03

山西建筑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分区建筑工程

吴 琼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各种公共文化建筑逐渐成为各地市的重点关注工程。本文以山西某职业中学综合教学楼为例,对学校建筑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况总结。

1 项目概况及周边条件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位于山西吕梁文水县,是该地的首个PPP项目,具体以“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运作,回报机制为政府付费。该项目用地的规划用途为教育用地。

文水县县城距省会太原76 km,307国道纵贯文水县南北,夏汾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文水出口、文水东出口、开栅出口等三个出口。城关至祁县和以县城为中心的县级和乡镇级公路贯穿县境东部地区。太中银铁路横贯南北,设有大型客货运站台;307国道、省道祁方线纵横贯通。

项目用地位置为文水县城南环路以南,吉宏达驾校东侧,岳村、冀周村、乐村三村交接地段。场地北侧为南环路,东侧、西侧、南侧为相邻用地。本项目周边道路四周均有道路或广场式通路连通,有环行消防车道。

2 总平面布局

1)总平面布置时首先应根据中小学设计规范,注意其日照、噪声、间距等要求。2)平面空间组织。布置原则:动静分区,点线结合。本项目总体规划上分了两个区:教学区与生活区。教学区包括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生活区包括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教学区以综合楼为中心,东西布置教学区与实训区,生活区则集中布置于用地南侧。体育活动区及校园景观带将两个区域串联,形成互为关联又相互分隔的校园功能分区。同时尽可能的集中建筑用地,降低建筑密度,留出更多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考虑到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校园的安全性,在交通流线设计上,实行人车分流,使整个园区形成通畅舒适的步行系统。车行路线沿地块周边环形设置,避免对内部人员及教学活动的影响。

3 外立面设计

根据当地人文特点以及学校建筑特有形象,本项目外部形象、风格、造型及色调大方庄重,以教育理念——“严谨、科学、公平”——为造型原型,经过概括、提炼出方整的主体建筑造型。建筑的立面设计中,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采用简单明快的体块穿插和虚实对比形成校园建筑清新的形象。外墙材料采用砖红色涂料,色彩明快稳重、简洁大方。能够很好地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成为当地标志性特色的教育建筑。

4 平面设计

1)本项目主要功能有图书阅览、报告厅、教室、办公室等,各个功能空间通过交通组织巧妙融合,动静相宜。2)通过平面分区,竖向分区,使办公、教学、阅览、报告厅等功能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3)平面设计中应满足中小学设计规范中关于教室房间门宽度、内部课桌与黑板角度、距离、走道宽度等的要求,不一一赘述。

5 消防设计

消防设计是一个项目的重点,尤其是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场所,在设计时应多加考虑。

1)本建筑为多层民用建筑,地上部分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地下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执行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本建筑四周有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均可到达。3)本建筑共分有十个防火分区,地上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均不超过2 500 m2,地下不超过1 000 m2,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两部封闭楼梯间,采用乙级防火门。楼梯间均靠外墙布置,满足采光通风,首层直接通向室外。通过人数计算疏散宽度,计算走道、楼梯、疏散门的宽度,疏散距离及宽度满足防火规范要求。4)根据规范要求,本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了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消防救援窗。5)本建筑的混凝土梁、板、柱等承重构件以及隔墙、吊顶、疏散楼梯均采用不燃烧体,并达到防火规范要求的相应的耐火极限。6)本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楼梯吊顶为A级、墙面、楼(地)面不低于B1,其余房间顶棚(吊顶)墙面为B1级(乳胶漆应采用防火型),墙面、楼(地)面不低于B1。7)防火门应设闭门装置(丙级防火门除外),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的甲级防火门。8)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耐火极限6 h。9)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100/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耐火极限不小于3 h,设备管井门为丙级防火门,检修门四周缝隙需严密填实以防火灾蔓延。管井门下部用C20细石混凝土做150高门槛,宽同墙厚。设备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使用不燃材料填塞严实。10)外墙外保温采用A级耐火等级的不燃材料。

6 无障碍设计

1)本工程在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宽度1 500 mm,坡度1∶20,临空侧设置100 mm宽,50 mm高挡台。

2)1层设有无障碍卫生间,门为平开门,卫生间内满足轮椅旋转半径,设置无障碍坐便器、洗手池等,满足无障碍设计。

3)主入口大门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

4)至少设置一部无障碍楼梯,踏步宽不小于280,高度不大于160,踏面平整防滑,前缘设防滑条。踏面和踢面的颜色也应有区分。

7 安全设计

因建筑本身主要的使用人群为中学生,因此在安全方面应格外注意,比如:

1)临空窗台的高度设计时不应低于0.90 m。

2)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10 m的牢固、安全的防护栏杆,且其最薄弱处所能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 kN/m。

3)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向疏散的方向开启,开启后的门扇不应挤占走道的疏散空间,等等。

8 隔声减震设计

教学用房等的楼层间及隔墙应进行隔声处理,顶棚采用吸声的矿棉吊顶板,楼面做法中采用专门的玻璃吸声棉用来吸声减震。隔声、吸声的要求应符合GB 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排风机采用混凝土基础配弹簧减震钢支架,吊装风机采用弹簧减震吊架;并在其进出口处安装不燃柔性软接头,风机在其风管的进、出口安装消声器,风机采用节能低噪声产品。

9 节能设计

本项目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根据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 04/T241—2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本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分区为寒冷A区,房间的采暖方式为散热器,保温形式为外保温,本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为甲类公共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对建筑各个部位进行节能保护。本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外墙采用A级不燃保温材料岩棉板,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所有外门窗与墙体的缝隙用聚氨酯填实。门窗洞口室外部位抹30厚玻化微珠保温砂浆,5厚聚合物抗裂砂浆面层,压入耐碱玻纤网格布。

10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节约资源(具体体现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从而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

具体设计如下:

1)本工程容积率为0.8,绿化率35%,绿地均面向公众开放。建筑规划布局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冬季日照,且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建筑的主朝向选择的是本地区最佳朝向,正南北向,同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室外夜景照明污染符合现行标准规定。

3)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4)场地周边交通便利,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5)场地有无障碍设计,配套辅助设施共同使用。并能提供开放公共共享空间。

6)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其余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等均符合基本要求等等,最后计算得分达到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

11 人防设计

本工程在地下1层设计人防,平时为自行车库。

1)本人防工程为常6级乙类二等人员掩蔽所,防护级别为丙级,地下1层设一个防护单元。本工程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和一个次要出入口,经计算,设计疏散总宽度大于需要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本人防工程加喷淋系统设两个防火分区,平时为自行车库和储藏室。

2)防护单元口部及战时备用口设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各一道。

3)防空地下室顶板不应抹灰,钢筋混凝土密闭隔墙在染毒区一侧墙面应用水泥砂浆抹光。

4)自行车库坡道同时作为人防的主要出入口,出地面时若在倒塌范围以内应设防倒塌棚架。顶板为混凝土,侧墙为无拉结的轻质墙体。

12 建筑环保设计

根据GB 50325—201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分为两类,本工程属于Ⅰ类民用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

室内空气污染物限值见表1。

表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

13 结语

本文以某中学综合教学楼设计为例,从总平规划到单体设计、消防、绿建等十二项将学校建筑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概况,用以对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2]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 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4] 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5] GB 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

[6] DBJ 04/T335—201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7] DBJ 04/T241—2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猜你喜欢

分区建筑工程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浪莎 分区而治
子午工程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