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橘园美术馆
2018-07-03本刊编辑部EditorialDepartment
本刊编辑部 Editorial Department
橘园美术馆“睡莲”展厅
美术馆建筑
橘园美术馆建筑并非一直都展示艺术品。在1852年建成之时,这个地方是为杜伊勒里宫花园的橘树提供冬日御寒之所。在此之前,橘树都是种在卢浮宫大画廊。
应拿破仑三世要求,这栋新建筑建在了塞纳河沿岸边的花园露台上,被称为“滨水露台”,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座温室。临河的南面,是用玻璃修建而成,让太阳的光和热能够进入到室内;而朝向里沃利大街的北面几乎没有设计窗户,以避免北风吹入室内。
建筑的每一边都设有主要入口,并由建筑师路易斯·孔蒂(Louis Visconti,1791—1853)设计入口的装潢。带柱子的门道正好呼应了杜伊勒里宫的设计风格,门厅顶部是查尔斯·嘉洛瓦-博金特(Charles Gallois-Poignant)的山形雕塑,上面有预示着该地方功能的丰饶角、植物和玉米穗图案。
继1870年秋,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取代,以及1871年杜伊勒里宫大火之后,橘园成为了国家财产,但它仍被用来种植橘树,并为各类园艺、音乐、艺术展、宴会、竞技比赛和犬展等提供场地,且一直持续到1922年。
“睡莲”作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橘园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转变。1921年,政府将这栋建筑划给了艺术部秘书处。这就为展示当时的艺术家作品提供了场所和空间。就在这时,委员会主席乔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提议将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捐赠给国家的大型睡莲作品放在橘园。这项捐赠计划于1922年成型。
莫奈与建筑师卡米尔·勒菲弗尔(Camille Lefèvre,1876—1946)花了很多时间在建筑设计上。最后,每块两米高、总共延伸91米的8块镶板,被安放在了两个椭圆形的房间,以形成无限的象征。建筑的东西方位于阳光大道上,沿着巴黎自凯旋门到卢浮宫的历史中轴线。从前厅可以进入这两个房间,标志着外部世界与这里的过渡。第一个房间的4件作品展现了天空和水中植物从早上到黄昏的倒影;第二个房间是一组水边垂柳枝形成对比的作品。自然的光透过顶部的玻璃照射进来,让参观者沉浸在一种优雅的状态中,这也是画家精心打造的。用莫奈自己的话形容,“这是一种无限整体的幻想,是没有河滨的无边无垠的水”。画家希望人们在此处,能完全沉浸在画面中,忘却外面世界的纷扰。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艺术家更是希望能以艺术之美来治愈世人受伤的灵魂。因此,这是橘园美术馆的《睡莲》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相比的独特之处。
“克劳德·莫奈博物馆”是由克列孟梭于1927年5月17日创立,就在艺术家去世后几个月的时间,它附属于卢森堡博物馆,而这栋建筑也成为了杜伊勒里宫橘园国家美术馆。
橘园美术馆20世纪30—50年代的主要展览
橘园美术馆展厅
1930年,杜伊勒里宫橘园国家美术馆附属于卢浮宫。建筑的西半部分靠近协和广场,用作国家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这翻开了历史上的新篇章。每年,都有精彩的展览在这里展出:整套1930—1933年间印象派艺术家作品,1934年关于17世纪“现实画家”的展览成为了传奇,1936年“鲁本斯和他的时代”吸引了一百万参观者,还有1937年的“德加”。1942年,美术馆举办了关于阿诺·布雷克(Arno Breker)的展览,这位德国雕塑家在法国学习,后来成为第三帝国的职业艺术家。在德国,法国私人收藏的大师杰作被法国艺术复苏委员会及其同盟者恢复,“古迹卫士”在1946年展出。
1945年,橘园美术馆和藏有卢浮宫印象主义收藏的巴黎网球场美术馆合并在一起,并附属于卢浮宫博物馆绘画部。1946—1960年,国立博物馆联盟继续在这里组织重大展览,并取得了很大成功,例如“梵高与奥维尔的画家”“从大卫到罗特列克”等。由此带来的影响便是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的修建,并于1964年开馆。
克劳德·莫奈和《睡莲》的历史
莫奈被认为是印象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以其作品《日出·印象》而闻名于世。1883年,他定居在诺曼底吉维尼。在那个阶段,他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绘画:干草垛、白杨树、鲁昂大教堂等。从19世纪90年代晚期,一直到1926年去世,画家一直投身于《睡莲》全景系列的创作,橘园美术馆珍藏了这独特的系列集。实际上,画家根据美术馆建筑特点,特别绘制了作品,并将他最早的两幅大作品捐赠给法国,作为1918年11月12日休战协议的和平象征。沃尔特·吉约姆(Walter Guillaume)的收藏包含有克劳德·莫奈的《阿让特依》,这也是收藏中的一件独立作品,而多亏了妮卡的帮助,这件作品才在1955年被纳入馆藏。
莫奈创作Nymphéas(睡莲)系列30余年,从19世纪90年代一直到1926年86岁高龄。该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诺曼底吉维尼住所的水上花园。Nymphéas来源于希腊语numphé,意为宁芙,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实际上它也是睡莲的学名。睡莲池激发了莫奈无限的灵感,创作了几乎300件画作,其中超过40幅是大尺寸。三件壁毯就是由《睡莲》画作编制而来,由此确立了这一系列作品的装饰特质。
在这个系列创作之初,艺术家就确立了这个系列的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池塘边和池中的大量植物:在1899—1900年的《睡莲池》中可见,然后便是在数年后的《日本桥》。第二种类型有别于第一种,利用留白,只包含有花和散布的倒影的表面,在《水上风景》(1903—1908)可见,在这个系列中,每个元素都呈现为碎片。这个系列也是墙上装饰。虽然将《睡莲》系列创作成圆形系列装饰画的想法始于1897年,但是直到1914年,画家才决定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创作“大型装饰”中。这样的最终形式在橘园美术馆得以实现:无缝的全景装饰带,在两个椭圆形房间中将参观者环绕。
尚·瓦尔特(Jean Walter)和保罗·吉约姆(Paul Guillaume)的收藏历史
“尚·瓦尔特和保罗·吉约姆收藏”是欧洲最好的画作收藏,涵盖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的146件作品,是满怀激情的年轻法国画商保罗·吉约姆最重要的收藏。从1914年一直到1934年离世,他一共收藏了好几百件杰出的画作,从印象主义到现代艺术,还有非洲艺术作品。在离世之前,他已功成名就,在欧洲和美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于是他计划创立一座博物馆。后来,他的遗孀妮卡与建筑师尚·瓦尔特结婚,在购置新收藏的同时,也改变、减少了原有收藏。1950年代晚期,在国家取得这些收藏时,妮卡希望以两任丈夫的名字为收藏命名。从那以后,这些收藏就放在橘园美术馆中展示。
目前,这套收藏包括25件雷诺瓦(Renoir)作品、15件塞尚(Cézanne)作品,以及高更(Gauguin)、莫奈(Monet)、希斯里(Sisley)作品各一件,还有印象主义时期的所有作品。
自20世纪以来,博物馆就有12件毕加索(Picasso)作品、10件马蒂斯(Matisse)作品、5件莫迪里阿尼(Modigliani)作品、5件玛丽·洛朗桑(Marie Laurencin)作品、9件鲁索(Rousseau)作品、29件德朗(Derain)作品、10件尤特里罗(Utrillo)作品、22件苏蒂纳(Soutine)作品和1件凡·东根(Van Dongen)作品。
尚·瓦尔特(Jean Walter)和保罗·吉约姆(Paul Guillaume)收藏的获得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左:夏娃 右:用手臂沉思青铜铸件
国家在1959—1963年间取得的“尚·瓦尔特和保罗·吉约姆收藏”,给了橘园美术馆独特的风貌。事实上,保罗·吉约姆的遗孀妮卡实现了第一任丈夫创立面向公众开放的“首座法国现代艺术的博物馆”的愿望。
第二次翻新项目是由建筑师奥利维亚·拉阿勒(Olivier Lahalle)主导的。用于展览的美术馆被推倒,两层附加层被加在了建筑之上。一个由雷蒙德·苏比斯(Raymond Subes)设计扶手的大型楼梯代替了入口可以前往“睡莲”的门厅,它引领人们前往一系列展示146幅画作的大厅,而这一设计也是应妮卡的要求。这个收藏的公开展示始于1966年。
第三次翻新项目发生在1978—1984年,目的是为稳固建筑、翻新房间,并如妮卡所愿永久陈列“尚·瓦尔特和保罗·吉约姆收藏”。自此,橘园美术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博物馆。
2000—2006:一个全新的博物馆
橘园美术馆最近的变化发生于2000—2006年,在建筑师奥利维亚·布罗切的指导下完成。有两层的房间被推倒,自然光线在“睡莲”房间再现。在建筑北边的地下室挖出来的房间用来陈列“尚·瓦尔特和保罗·吉约姆收藏”。临时展览空间、一间礼堂、一个教育空间和一座图书馆也被开辟出来。
现在,建筑被许多雕塑所环绕。在北面,参观者可以看到阿伦·齐西里(Alain Kirili)1986年的作品《白色戒律》,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三件青铜铸件——《夏娃》《用手臂沉思》《阴影》。在美术馆入口的前方也可以看到罗丹的《吻》。在滨水区的露台可以看到安东尼-路易斯·巴列(Antoine-Louis Barye)的《狮子和蛇》。
美术馆于2006年5月17日重新开张,并一如既往,采用了雄心勃勃的展览政策。
奥赛美术馆和橘园美术馆的公立机构
在2010年6月之前,橘园美术馆是向国家文化交流部负责的国家服务机构。自2010年6月1日起(2017年5月27日法令),橘园美术馆与奥赛美术馆(2003年12月26日,宣布为公有制)合并,且同样为公立管辖机构。
橘园美术馆有自己的理事会,由公立机构管辖。美术馆的艺术藏品为国家收藏,并划拨给美术馆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