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2018-07-03
(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2.国家开放大学农林医药教学部,北京 100039)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森林培育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包括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成林、成熟、主伐更新等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该课程的教学多采用传统面授的教学方式,虽然面授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形态,能有效传播知识,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1-3]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网络教学具有灵活弹性、丰富多彩、资源共享、知识共建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机会[4-5]。鉴于此,笔者设计开发了“森林培育”网络课程,探索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应学习者多种学习需求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相关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森林培育”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方案
“森林培育”网络课程主要由3大模块组成,分别是“系统学习栏目”和“选择学习栏目”,另外还包括协助学生学习的“辅助学习栏目”。“系统学习栏目”主要包括章节导学、课程内容、名词解释、补充知识、边学边练、单元小结、单元测评、教学内容拓展以及室内实验和户外实习等内容;“选择学习栏目”主要包括课程导学、视频课堂、森林分类、森林词典、常见树种检索、名师名家、推荐阅读、友情链接、林间小憩等内容;“辅助学习栏目”主要包括课程公告、学习记录、学习进度、讨论交流、日程管理、支持服务、使用帮助、调查问卷等内容。“森林培育”网络课程设计总体方案见图1。
(一)系统学习栏目
“系统学习栏目”是“森林培育”网络课程内容的主体,主要呈现的是课程教学体系、学习内容、实验实习以及课程的综合测试等内容。例如章节导学主要是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教师针对每一章的内容,介绍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呈现方式;知识点学习是教师根据课程每章内容的特点,以不同的形式系统地呈现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与更新等教学内容;实验/实习是各章节对应的实验或实习内容,主要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是构成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单元小结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对重点课程内容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单元测评是对章节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检测和反馈;教学内容拓展主要列出了与章节知识点有关的文献资料。另外,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都配有相关的思考练习题,以方便大家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图1 “森林培育”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方案
(二)选择学习栏目
1.课程导学
课程开始前,教师会致学生一封信,内容包括学习指导与建议、课程信息、课程学习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网络课程的性质、内容及学习方法指导。
2.视频课堂
视频可以将一系列静态信息加以捕捉、纪录、处理、传递,使表达更为形象生动,所以将视频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视频课堂作为网络课程的主要部分,不仅能呈现课程讲授的全貌,还可以整合大量与森林培育各环节相关的生产技术,如苗木培育技术、造林技术、林木及林地抚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体现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
3.森林词典
森林词典汇总了课程有关的名词解释和概念,以方便学生学习和查询。
4.森林分类
森林分类主要是通过系列图片展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红树林等不同森林类型、气候特征、主要植被及其分布等。
5.树种检索
网络课程列出了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常绿藤本、落叶藤本、竹类等150余种常见造林绿化树种的分类学地位、生物生态学特性、应用价值、栽培技术要点、主要病虫害等信息,并提供了查询功能。
6.名师名家
名师名家栏目展示了国内部分森林培育专家学者的风采。
7.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主要向学生介绍与森林培育有关的教材、专著、期刊杂志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8.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提供的是国家林业局等政府网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北京林业大学等林业高校的网址链接,学生可以轻松点击,轻松链接访问。
9.林间小憩
这一栏目主要是以文字、图片或漫画、音频、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间休息的空间,以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
(三)辅助学习栏目
1.课程公告
滚动发布课程相关的教学信息以及森林培育学科及林业行业的最新动态、进展、新闻等。
2.学习记录
显示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所有记录,如登陆信息、资源点击浏览信息、作业完成信息、讨论交流信息等。
3.学习进度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者点击情况显示课程教学进度,方便学习者及时了解和调整学习安排。
4.讨论交流
本栏目提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空间,学生可以在这里提问,教师可以在这里发起话题讨论。
5.日程管理
教学日历显示区帮助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日程安排。
6.支持服务
“支持服务”栏目提供了课程教师和技术维护人员的联系方式(电话、邮箱),方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取帮助。
7.使用帮助
这一栏目对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课程布局、栏目介绍、学习内容安排及说明等。
8.调查问卷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并发布问卷,收集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
二、“森林培育”网络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需要严守科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要做到流畅、自然。教学内容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其次查找要达到该目的所需要的教学素材,最后则在所选取的素材中进行整理、编排,设计教学方案[6]。
笔者在遵循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知识点将每章内容进行拆分,通过情境教学、对话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在每章的学习主页上,安排了章节导学、教学情境、知识点链接、实验实习、本章小结、单元测评、教学内容拓展等,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测评和拓展知识。
在知识点学习页面,网络课程除提供学习内容外,还设计了与知识点相关的主要名词、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提供相应练习题,设置讨论区开展师生、生生互动。
在学习内容标题后用不同数量的“☆”明确标示该主题的教学要求,做到一目了然。
(二)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有着重要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调整学习安排。
在传统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评价工具是试卷,此种形式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然而,这种传统评价形式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课程则不适用。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形式除了常规的试卷,还需开发设计其他评价形式,诸如学习档案、学习自评等[7]。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将森林培育网络课程学习评价分为3个方面: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自我评价主要由边学边练、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构成。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一是依据网络学习记录,学生必须完成学习内容的80%;二是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形成性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能参加终结性考试。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全面检测,学生在学习完全部课程内容后参加统一的期末考试(可以在线预约考试,也可以线下组织考试)。
(三)学习过程管理的设计
学习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3个阶段;管理形式主要有线上、线下两种。
1.学习环节的控制
对学习环节的控制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对网络课程学习的进度进行监控,一是班主任及辅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网络课程可以对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作业提交等情况进行自动检测记录。教师主要对学生参与网上教学、面授辅导、小组活动及作业提交等过程和环节进行监控。
2.作业管理
笔者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网上和形成性考核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不能取得相应成绩。
3.促学措施
网络课程设计了多种手段和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包括课程导学、情景式教学设计、师生交流及内容丰富的选学栏目,同时提供了林间小憩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程公告和课程辅导、教师及班主任的微信、QQ、电话、短信等方式都可以提醒和督促学生学习。同时通过各种练习和测试“以评促学、以考促学”。
(四)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的设计
“森林培育”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服务、学习资源服务、信息服务等。
1.学习过程服务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导学中致学生的一封信,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学习建议、课程信息等帮助。章节导学可以向学生介绍网络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还可以通过10分钟的视频给学生全面展示网络课程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2.学习资源服务
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系统呈现森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内容从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到森林营造、森林抚育,以及森林主伐与更新,包含了森林培育工作的整个工作链条。每一章的课程内容都包含了“情景描述—导学—学习内容—实验实习—本章小结—单元练习—拓展阅读”环节。课程知识点按照“现象描述—问题解读(理论分析+解决方案)—延展思考—补充知识—交流讨论”的流程进行组织和呈现。二是教学视频将系统讲授与实用技术相结合,通过综合视频课堂系统讲授了森林培育课程的系统知识;通过分类视频课堂提供了森林培育有关的技术类短片(5~10分钟/个),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三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学栏目,如“森林分类”“树种检索”“名师名家”“推荐阅读”“友情链接”“拓展资源”等,由此充实教学内容,扩展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3.信息服务
网络课程的“课程公告”栏目可以为学生适时提供教学信息、学科及行业信息。“学习记录”“学习进度”“使用帮助”等栏目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信息;“支持服务”栏目可以为学生提供任课教师的教学信息;“调查问卷”栏目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网络课程使用和反馈的信息。网络课程提供的完整的信息服务,保证了学生课程学习的顺利完成。
三、“森林培育”网络课程的使用效果
目前,“森林培育”网络课程已经完成全面开发,进入到小范围试行阶段。笔者对课程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8份有关课程首页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得出初步结论:近87%的学生经常浏览课程网上资源;81%的学生认为“页面布局和栏目设置能很好地引导其学习”;87%的学生认为“网上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其学习需求”;95%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掌握了森林培育的有关知识”;86%的学生认为“网上学习活动丰富,操作便捷,很愿意参加”;82%的学生“非常愿意”把该课程“推荐给同学朋友”。
同时,教师和学生在有效问卷调查中还对网络课程设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多给学生开展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案例略少”“教学内容可加入更多该领域的前沿问题,更好掌握专业动态”、学生“希望视频内容能更多点实用技术”、师生“希望可以创建一个平台,提供学习者与专家的互动机会”等。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森林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项目编号BJFU2013JG0001。
[1] 梁九义.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育性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3(17):40-42.
[2] 郭素娟,徐程扬,翟明普.“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1):62-64.
[3] 刘勇,郭素娟,李国雷.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50-52.
[4] 张伟远.网络教学发展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7-14,23.
[5] 敖妍,马履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森林培育学”的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6):47-49.
[6] 陈文鑫,陈军敢,高茅.教学内容设计浅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4):38-40.
[7] 吴争.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8(17):264-266.